「原創」揭祕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爲何還要繞道洛陽?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關羽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關雲長絕對是一個完美男神一樣的存在。是一個典型的“三好男人”:愛好學習,有空就學,手捋長髯夜讀春秋是關某的典型範兒。能力超凡,謹言慎行,不多言語,一出手就能讓人見其高招,比如溫酒斬華雄,殺人動作穩準狠。對劉備的兄弟情誼和君臣之義,忠肝義膽、義薄雲天。其中能夠體現其能力超凡和忠肝義膽的行為之一就是“過五關斬六將”。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關雲長夜讀春秋

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一度被曹操所擒,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和與張遼的情誼,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劉備消息要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關雲長

曹操愛才心切,原本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裡,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關羽也非毫無報答,斬顏良誅文丑,立下大功。後來一定說劉備在河北,就堅決要走。要護送二位嫂子,前往河北尋找兄長劉備。

他從許昌出發後,沿途經過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五處城關,斬殺了把關攔路的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員大將,終於得過黃河到達河北。這就是有名的過五關斬六將。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關羽行走路線

關羽行走的路線按照現在的地名可以描述如下:

關羽車隊一行從許昌西門外霸陵橋出發,通過具茨山和箕山之間的山谷一路向西北而行,首先來到位於現在禹州和登封交界的

東嶺關(就在現今的白沙水庫邊上),守關將領孔秀索要通關文牒,關某拿不出文件來,情急之下就動粗殺人闖關。通過登封、偃師來到洛陽。在洛陽的某地被韓福、孟坦用鹿角攔住道路,關某還被射了一箭,惱羞成怒斬殺二將。繼續趕著車隊向東北而行來到現今滎陽黃河岸邊的汜水關,關某差點遭遇守關將領卞喜的暗算,關某施展絕殺技,刀起刀落,斬將過關。然後快馬加鞭向東而行,來到滎陽,也就是如今的古滎鎮,斬殺二將,快速沿著黃河北上。關羽一行來到滑縣的黃河渡口,遭遇守河將領秦琪攔阻被關公斬殺,奪船北渡黃河,至此徹底脫離曹操控制範圍,關某迎來了追尋兄長劉備的光明曙光。這段旅程按照現代的長度計算大概有400公里,按照市裡為800多里,如果換算為漢代長度應該為將近一千里(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一里415.8米)。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如果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看,從許昌到滑縣直接朝北走大概有230公里將能節省三分之的路程,為何關羽要繞道洛陽走了一個大三角,還要翻閱崇山峻嶺?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的三國迷,有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有的人甚至推斷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對中原的地理情況不瞭解,隨便編造的,這五關的路線是無法查證的。

筆者在最早讀到這裡的時候也發出過類似的疑問。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漸漸的發現出來端倪。我們研究古代的問題要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研究,不能站在現在的條件下去分析和判斷。我們理解關羽的行走路線也是如此。

首先要了解漢代的交通方式。

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交通方式和現在是大不相同的。我們現在的交通方式是遇山開洞、遇水架橋,高速飛機、火車輪船,可以說人類能夠想象到的地方,都能想辦法到達。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先秦馬車

那個時候普通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我們知道的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比如墨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就是打著草鞋,揹著乾糧,一路前行。負重的時候會推著獨輪車載貨前行。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還有就是騎牛出行,我們知道的有老子騎著一條青牛周遊列國。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老子騎牛

條件稍好一點的可能會有牛車或者馬車坐,比如孔子就是坐著馬車上出行的。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孔子周遊列國

也有人說孔子是乘牛車握軾木周遊列國的。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孔子周遊列國

到了關羽所在的時代,主流的馬車被稱之為軺車,是一種非常輕便的交通工具。這是古代戰車的改良版,車廂兩邊變得高了一些,大了一些,傘蓋也變得華麗,馬兒跑得更快了,但座位少,路上如果遇到雨打風吹仍然會有很多的麻煩。但是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條件,當時關羽的兩位嫂子就是坐著這樣的車一路前行的。這種帶傘蓋的兩輪車的舒適性是可想而知的,越野性能更談不上了。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東漢軺車

東漢末年的交通條件

從東周開始就建立了以洛陽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就像現在的高速以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一樣。在這些官修的道路上驛站密佈,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道路的維護,驛站內外,公文頻遞,驛路之上,車馬絡繹。官員的迎送和軍情的遞報都離不開驛站。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東漢洛陽的交通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有道路的基礎上加修了馳道。馳道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標準很高,路面都用鐵杵夯實。《漢書·賈山傳》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馳道道路寬敞,且10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一路綠影婆娑,十分美觀。除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其餘路面可供百姓通行。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古代管道遺址

關羽所走的去洛陽的道路為轘轅古道。轘轅古道是河洛盆地(洛寧盆地、宜陽盆地、嵩縣盆地、汝陽盆地、伊川盆地等統稱為河洛盆地)通向黃淮平原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歷史上作為河洛盆地的東南屏障發揮了拱衛洛陽的重要作用。轘轅古道是利用嵩山岩層斜面所構成的和緩山坡而開鑿的一條人工通道,這條道路狀如車廂。據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隆文實地考察瞭解,轘轅古道的道路都是由石板鋪成,路面石塊雖銜接高低凹凸,但仍可稱平坦。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轘轅古道

以轘轅古道的南段作為王都洛陽防禦的屏障,其在先秦、秦漢文獻中就有所反映。轘轅古道成為當時人們南下的重要通路之一。在魏晉以後的許多地理著作中出現從轘轅古道南下經方城至南陽,為通往中原各地的主幹道路。故經由轘轅古道東出嵩山便成為河洛盆地通向黃淮平原西緣的最為近捷、方便的通路。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古人出行

東漢王朝祖考園陵,在今湖北省棗陽縣。光武帝、明帝、章帝皆常祭祀。轘轅古道是王室祭祖必經之御道,相當於當時國家最高等級的幹網公路,道路通行狀況最好。

洛陽至汜水、滎陽的道路也是當時的主要道路。作為護送嫂子駕車而行的關羽,肯定是會選用好行的道路。

東漢末年的地理條件

按照一般的認識,從許昌直接往北距離最近。那我們就想象一下,這樣走需要經過哪裡。如果你是關二爺,在那個時代,你趕著馬車一路前行,經過了鄭韓故地新鄭,繼續往北你會發現展現在眼前的不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大片的蘆葦溼地和遠傳望不到邊的若隱若現的湖面。你想下船乘舟,但是發現水面太淺無法行舟。你想繼續前行,發現到處是泥濘沼澤,無路可行。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圃田澤範圍

據文獻記載,上古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氾濫,由於中牟和鄭州之間地勢低窪,久而久之,便蓄積成一個很大的湖泊。大禹治水在勘察這一帶地形時,將這片水域命名為“圃田澤”。西周時期,周天子常去水草豐盛的圃田澤狩獵,還曾在那兒遇到過老虎。明清時期,尚有水泊存在,荻葦繁茂,綠草如茵,生態環境良好,因此將“圃田春草”列為“鄭州八景”之一。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圃田春草

據志書記載,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列子就出生在“圃田澤”。在今天鄭州市的東面、南面,一直到開封市的東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分佈著三大塊呈白色的沙崗區。這些沙崗地大致呈封閉的橢圓或狹橢圓形,其間有一條一條的沙壟,表明它們正是古代湖泊(大澤)的遺蹟。其中最接近鄭州市的這一片沙崗區面積最大,其內部沙壟的痕跡也最明顯,表明它乾涸的時間最為晚近,這一片區域也正是歷史時期人們常說的圃田澤(狹義上的圃田澤)分佈範圍。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漢末中原地形

在圃田澤北邊,就是滎澤。滎陽的得名就源自滎澤,位於滎澤之北。古時候位於今滎陽故城東南側的一大片水澤。滎澤的形成,是黃河與濟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濟水在中國古代的自然水系中是一條聲名顯赫,但同時也是一條比較奇怪的河流。濟者,渡也,跨也。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書·禹貢》、《水經》:“導沇水,東流為濟”,“水出王屋山為沇水”,“入於河,溢為滎(澤)”。濟水是從黃河底下潛流而過,在南岸的滎陽復出而溢為滎澤。濟水與黃河、長江、淮河並列為中國古代四大河流,號稱“四瀆”,今天的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因濟水而得名。 滎澤起到了儲水和調節濟水的作用,同時也是行船停泊之所。滎澤的存在,影響了黃河、濟水等水系,由於滎澤的泥沙淤逐年累增,加速了滎澤的淤塞,最終導致滎澤在東漢末年逐漸湮塞。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今天的黃河河道貼著古圃田澤的北部邊緣向東流去,但是它並非黃河本來的河道。黃河本來的河道,在宋代之前,基本上一直是沿著今天黃河北岸的武陟、新鄉縣向東北方向流的,經過今天的滑縣、浚縣以東,濮陽以西,內黃縣和清豐縣之間,最終在今天的南樂縣以北流出河南。今天的黃河河道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是濟水的河道。在宋元之際,還是被南滾的黃河侵奪,後來遂成為黃河主河道。正是圃田澤和滎澤大片溼地的存在阻斷了當時南北的交通。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其實關羽也想說,我是真的想一路北上呀,但是我的車不給力,這路也是實在不好走呀!

「原創」揭秘三國:關羽從許昌去河北,為何還要繞道洛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