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朋友们,这两天,

有没有被朋友圈的“盐慌”吓到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标题相当劲爆的文章——《中国卖盐的是畜生》,传遍朋友圈。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比标题更劲爆的是文章内容——以某教授自己亲身经历的噱头,指出盐里面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对人体肝脏肾脏造成严重伤害。此文一出,朋友圈恐慌,天天吃的食盐,是剧毒?

这还没完,同一篇文章“转战”微博,一位微博认证为雕塑家的博主蔡志松,给食盐“雕塑”了——“含抗凝剂的盐不能再吃了!对肾不好!”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中国卖盐的是畜生?

呵呵

造谣的,才是……吧

8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中国卖盐的是畜生》这篇文章被发布者删除,微信也公开将其评估为不实信息。

微博上的相关文章也进行了删除。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但问题来了,大家无比关心,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食盐,健康吗?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要想彻底破除谣言,必须要了解清楚“亚铁氰化钾”究竟是什么东西。

“亚铁氰化钾”

到底是什么东西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一种浅黄色结晶颗粒,在其分子中,氰根与亚铁离子紧密结合,很难分解,跟剧毒的氰化物完全不同。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但正是因为“亚铁氰化钾”与“氰化钾”仅两字之差,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亚铁氰化钾也有剧毒。

再强调一遍

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是牢牢结合在一起的,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相差甚远。

为什么食盐里

要加“亚铁氰化钾”呢?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一辈人,都有印象,那时候的盐总是结成大块,被叫做“盐巴”。买盐的时候要用工具敲,才能分开。买回家,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后来的袋装精盐,就成了很细的粉末,不会再结块了。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奥秘,就在于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

食盐使用抗结剂主要是防止结块,我国在盐中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作为抗结剂使用的一共有5种,即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钠,柠檬酸铁铵、二氧化硅和硅酸钙。选择亚铁氰化钾或者亚铁氰化钠,是因为其效果好价格低,简称“物美价廉”。

“亚铁氰化钾”

是否会危害健康呢?

科普界有句名言“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亚铁氰化钾”是否危害健康,首先,先学习一个衡量某一物质毒性指标的专业名词——半数致死量(LD50)。

通俗点说,LD50就是强制让实验动物食用或以其他方式接触该物质,使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时所用的该物质的量。

同样用大白鼠做实验,亚铁氰化钾的LD50为1.6—3.2克/千克,氯化钠的LD50为3.3—4.2克/千克,氰化钾的LD50为5毫克/千克。也就是说,亚铁氰化钾毒性跟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差不多一个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完全没问题。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两(150克)盐,嘿嘿,就算你想吃,你的身体都不答应。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亚铁氰化钾经过安全性评估,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亚铁氰化钾

有可能分解为氰化钾呢?

理论上是有的!

但条件是这个温度至少要到400摄氏度。我们日常炒菜、高温烹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温度,比如到200多摄氏度就会开始有大量油烟,到330摄氏度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融化。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说食物不会达到400℃,就总有(gang)人(jing)说“烧烤的温度能超过400℃”。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敲黑板,听重点!

火焰的温度能超过400℃,跟食物能达到400℃,这是两码事。盐是在食物中,食物中有水,当把食物放到烧烤上方,食物将会发生水的蒸发和被火焰加热两个传热过程,食物的温度要达到400℃,首先需要水完全消失和变干,然后碳化。 所以,除非你把食物烤成了碳且还要吃,如果不是有这种“饮食爱好”,就用不着担心它超过了400℃使得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分解了。

外国人不用亚铁氰化钠?

没有的事,国外也在用!

引起“盐慌”的网贴中还称欧美人都不用亚铁氰化钾,是针对其他国家的灭种计划。

外国人真的不用亚铁氰化钾?其实,在国外也是将亚铁氰化钾作为作抗结剂使用。

比如,欧盟可以用亚铁氰化钾/钠/钙;美国用的是亚铁氰化钠,限量也基本和中国一样;日本可以用亚铁氰化钾/钠/钙,但限量值是中国的2倍。

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造谣、传谣,是要付出法律代价的

其实,关于食盐的类似谣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17年6月,关于中国食盐不安全的谣言就让人“心慌慌”过。

法律从业者,终于忍不住了。

来自浙江若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诗杰,给大家普法了

造谣微信文章的网络点击超过10万+,若该信息被证实为诽谤,且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秩序混乱或国家利益严重受损等后果的,文章作者或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三条的规定,此行为已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情形,即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陈诗杰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般来说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安机关可主动立案处理。

若最终公安机关认为尚不构成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造谣、传谣害人害己,是要付出法律代价的!

文末来一波特别提醒——

reminder

食盐很安全,放心吃,但一定不能过量,过量使用不利于健康!

食盐有毒?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

《中国膳食指南2016》建议,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三高患者,食盐量每人每日都不能超过6克。


健康人:每日≤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控制在5克)


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5克


高血压患者:每日≤3克


肾病患者:每日≤2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