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模式開啓: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文 | 水色模樣

烈日當空,暑熱正盛,暑假模式已然開啟。終於放假了,老師笑了,家長哭了,孩子們放飛自我了。

對於放假這件事,老師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隔著屏幕都好像看到老師一邊哼著“浪裡個浪”一邊笑吟吟地說:“超人麻麻,看你的了!”

而家長特別是麻麻們的朋友圈,卻是另一個畫風: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真是喜憂參半,內心滋味可謂是五味雜陳,錯綜複雜啊。

01

暑假第二天,一位全職媽媽,大寶小學三年級,二寶幼兒園小班,就在群裡崩潰哭訴:

每天輔導大寶寫暑假作業,分分鐘要吐血,偏偏二寶還在一旁扯著衣尾嗚哇嗚哇地喊“媽媽陪我玩……”我恨不得拿刀把自己劈成兩半……

面對完全放飛自我的娃兒們,套用網上一句話就是“上一秒親媽,下一秒精神分裂成後媽”。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當然也有很多有錢有閒的家庭,會在難得的假期策劃一場旅行,開啟美美的親子游,收穫無限好風光。

但是這樣的好風光不會持續整個假期,最後還是要回歸現實……

這暑假可是60天啊,而且是每天24小時無休。不但要管吃喝拉撒睡,還有各科目暑假作業,書面類的,實踐類的,有些孩子不會做,家長還得親自上陣重演一回小學生,更有各種興趣輔導班連軸轉……

相信所有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奔著母慈子孝歲月靜好的初衷,但現實卻是家裡不時上演著一場場你追我趕的警匪大片,所到之處無不硝煙四起,盆打瓢飛……

那一瞬間,尖叫聲,哭喊聲,還有媽媽失控的咆哮聲,聲聲入耳,熱鬧非凡……說好的假期快樂呢?

這時候,除了不停默唸“親生的親生的”忍住想揍人的衝動,似乎沒有更好的法子?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感覺暑假裡親自帶娃的麻麻,都是一座潛伏的火山啊,隨時準備噴薄而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怎麼辦?為了全家人的身心健康是時候呼喚“佛系父母”出來拯救世界了。

02

什麼是“佛系父母”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關於“佛系育兒”,一位寶媽總結了自己的心得後說就是“以養豬的心態養娃”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這一點上,我的一位朋友就貫徹得非常到位。

一次家庭聚餐,我帶著女兒,朋友帶著四歲的兒子。吃飯的時候,六歲的女兒很安靜地吃著飯,朋友的兒子卻一直在玩玩具,飯菜也只扒拉了幾口就沒怎麼動了。玩了好一會,就纏著媽媽說:“媽媽我吃飽了,我要回家!”

“你飽了我還要吃呢,一邊玩去!”朋友瞟了一眼兒子,淡定地說。

我以為這孩子接下來會哭鬧一番,不料他只瞅了一眼媽媽,就走到一旁自顧自玩了起來。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樣的場景在朋友家是很稀鬆平常的。

朋友說,她這樣“佛系”養娃,孩子也沒見什麼營養不良缺胳膊少腿的,相反適應能力強,很多事都能自己主動去嘗試做,也會感恩。孩子不嬌氣,在幼兒園也是那種“事少”的孩子,沒什麼不好。

對比朋友的這種“佛系”態度,很多家庭裡可能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畫面:

一邊端著飯菜追著孩子跑,一邊唐僧附體一般不停唸叨“來吃一口”“別跑啊”“你吃不吃?!”“你再不吃我就......"隨著聲音分貝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終於演變成”獅吼“,孩子也開始大哭......

這樣的情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很多媽媽們對此也很苦惱:我也很想“佛系”,一開始也是好好說,只是到最後,還是控制不住。

因為太過在乎和焦慮,所以無法淡定。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03

佛系父母的修煉秘訣

“佛系”說到底是一種對情緒的管理能力

,而這種管理能力,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論的支撐。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把握黃金60秒

所謂黃金60秒,是指當你準備發火的時候,用60秒的時間,迅速調節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從而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引導孩子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首先,把就要脫口而出的責罵咽回去,深呼吸,試著平復自己的壞情緒。

其次,迅速判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安全,如果有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必須馬上制止;反之,則可冷靜觀察,看看孩子是如何反應的。

在控制住情緒之後,走到孩子身邊,儘量平靜但語句清晰地詢問孩子:“你在做什麼?”讓孩子停止自己的舉動。然後詢問孩子:“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做?

接下來,告訴孩子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然後引導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並鼓勵孩子“我相信你願意這樣做”。

最後,當孩子出現猶豫,或者試圖反抗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強調規則,比如如果繼續這樣錯誤的行為,將要接受怎樣的懲罰。

通過這60秒的有效溝通,如果孩子根據你的引導而有所改變,我們不妨及時給予肯定,告訴他“你做的很好”,給孩子樹立信心。

在賈靜雯和兩個孩子錄製《媽媽是超人》某一期節目中,出現了這樣一幕:

賈靜雯正在教兩個女兒唱歌。波妞一直拽著媽媽的麥克風玩,這時咘咘望了波妞一眼,突然上前一把把妹妹推倒……

那一瞬間,賈靜雯的臉色變了,看得出來是生氣了,但是她很快鎮靜下來,她意識到咘咘是在“吃醋”,於是她控制住憤怒的情緒,把咘咘抱起來,問她為什麼這麼做。隨後模仿咘咘的動作輕輕把咘咘推倒,讓咘咘感同身受認識到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暑假模式開啟:告別“獅吼”,看“佛系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賈靜雯的這種處理方式讓很多網友點贊,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憤怒的吼叫,但是效果卻立竿見影。

後來接受採訪時,賈靜雯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小孩子鬧你用大吼大叫用打,其實沒有用,我發覺語氣、態度要很堅定,越跟她吼她就越大聲,她就會害怕,她越怕就會用失控方式去讓你知道我害怕,媽媽就會崩潰。

歸根結底,“佛系父母”的精髓在於,更傾向於與孩子的有效溝通,通過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探求他的行為所隱藏的真正需求,父母瞭解了這些,自然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不會被孩子表面的行為激怒,控制好情緒,然後用愛來契合這種內心的需求,最終引領孩子走向積極正確的道路。

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曾說:

當我們在行為層面和他人互動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只有當我們看到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時,我們看見他了。

當然,“佛系”並不等同於一味放任自流,而是主張透過現象探求本質,瞭解孩子的心理,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理。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需要父母用心雕琢。

end

育兒路上充滿艱辛和困惑,今天寫下這些文字,與各位媽媽們共勉,希望每一位媽媽,都是一個溫和又智慧的“佛系媽媽”,引領孩子一路披荊斬棘,收穫生命賦予的全部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