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p2p后至暗时刻 被伤透的投资人还会回来吗?

网贷p2p后至暗时刻 被伤透的投资人还会回来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经历了6月底来持续一个多月的雷(行)爆(业)天(出)气()清)后,网贷行业终于开始有了复苏的气象。

“资金流出减弱了,满标速度加快了。”最先感受到暖意的是行业各个头部平台。

从打击逃废债到108条合规军规正式落地,监管连续释放行业利好预期,是行业回暖的首因。

然而,史无前例的密集爆雷让投资人是真的慌得一批。如何重拾投资人信心,是行业灾后重建,也是平台自我救赎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网贷的三个至暗时刻

网贷行业的历史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以2013年余额宝问世为分界线。在这之前,已经有了拍拍贷这样的先行者,但未成气候。余额宝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网友的互联网理财启蒙老师,开启了互联网金融元年,也将p2p网贷送上了风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怀抱着各种目的人蜂拥而至,也为后来的爆雷埋下了隐患。

网贷p2p后至暗时刻 被伤透的投资人还会回来吗?

2014年,行业迎来了第一个至暗时刻。这批“爆雷”平台的“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基本就是纯粹的骗子。几个人的草台班子,在淘宝花几千元钱买一套网站模板,上线后一两个月就卷款跑路。这其中有一家叫恒金贷的平台,上午上线,下午跑路,创造了最快速度跑路记录。

第二个至暗时刻在2015年,以e租宝这样的巨雷为标志性事件。包括后来的快鹿,中晋都属于典型的打着网贷旗号,实际是干着非法集资的勾当。与2014的草台班子相比,规模更大、也更有迷惑性,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还是有非常多的破绽的,包括虚假宣传,大量虚构标的、这些平台爆雷前都被媒体曝光、质疑过。

第三个黑暗期就是今年6月底开始的“雷爆”。最初是一些高返、线下平台爆雷。然后,一些在行业有相当口碑和积累的平台沦陷。随后,流动性紧张和恐慌情绪蔓延,让行业陷入了“还有谁”的集体性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爆雷时,很多头部平台资金还是在流入的,避险情绪让资金从中小平台流到头部平台,但今年这次确实是慌得一批。

根据第三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网贷行业累计资金净流入924.6亿元。2018年7月,单月净流出就达到730.88亿元。许多资金几乎是不计成本逃命撤出。

最怕平台突然传利好

在前两波行业低谷期,总有一些行业利好消息来对冲,比如上市,比如融资。而这轮爆雷,投资者对这些利好已经免疫了。

因为,你能想到的,他们都用过了,有的还用烂了。

拼背景。在过去,有着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属于增信的加分项。然而,本轮沾上上市公司的平台则成了爆雷重灾区,一些平台甚至沦为上市公司的“提款机”,典型的案例是深圳一家平台原先运营几年都好好的,获得上市公司融资后,资本的贪婪攫取,成为压垮平台最后一根稻草。

网上直播。通过投资者见面会,网络直播这样直观的方式,也是让投资者看着踏实,投着放心的惯用手法。上海一家平台显然深谙此道,采用了天眼24小时直播,投资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看到平台办公情况。然而,跑路那天,只用了半个小时,人就基本跑光了,当投资者匆忙赶到时,只剩下一片狼藉。

融资。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关心、最怕平台突然宣布利好消息。这是P2P的“新三怕”。其中,融资是平台最能证明实力的增信手段。然而,在这波雷潮中,很多平台上一周宣布融资,下一周就爆雷了,所谓的融资子虚乌有,只是最后的挣扎而已。行业因此也诞生了一个专有名词——“利好雷”。

抱团取暖。在行业遇冷时,各家平台坐在一起,抱团取暖,集体发声,是一个成本低、提士气的不错选择。广州一家国资平台,实际控制人在跑路前一天,参加当地协会的会议,主题就是谈怎么防范跑路爆雷。开完会第二天,他自己就跑了。

这一波爆雷平台的花式操作,已经颠覆了我们过往对行业的认知。

重振投资者信心任重而道远

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哪一家平台出现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因为不合规平台的各种花式爆雷受到质疑。

如何重塑行业品牌形象,重振投资者信心,是行业步入合规验收轨道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贷p2p后至暗时刻 被伤透的投资人还会回来吗?

一:准确传达监管声音,客观解读行业出清

客观地说,目前平台自身能做得事情并不多,行业能够提振信心的利好基本都来自于监管。代表金融最高层的金融委第三次会议,定调“网贷领域风险整体可控”、“加快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制度建设”。

对于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合规经营的网贷平台,监管的态度是肯定的。我们要认清这一轮爆雷本质是违法违规平台的市场出清,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踏实做事的合规平台。

当前风险是前期野蛮生长而非商业模式出了问题,p2p网贷机构应回归信息中介本质,真正的网贷不存在挤兑。

另外,我们要区分正常运营中的项目逾期与跑路这样的爆雷有着本质不同.项目一一对应、不设资金池的合规经营平台来说, 单个项目逾期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项目。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传递网贷普惠价值。

当前情况下,网贷平台要自证清(合)白(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从投资者角度,你解释得越多,反而嫌疑越大。协会的第三方身份更具说服力、公信力。

事实证明,在雷潮最严重的时候,以中国互金协会为标杆,加上各地方协会的集体发声,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有效对冲了市场恐慌情绪。

网贷要回归普惠本源,网贷能够立足并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能满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监管也多次表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阶段备案验收将由行业协会自律检查,协会在以后行业发展中作用会更加重要。发挥协会的引领作用,传递网贷的普惠价值,提振投资人的信心。

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识别伪网贷避开雷区。

平台要引导投资者关注官方和专业人士的正确解读,勿被外借不实报道误导,远离线下高风险平台,拒绝高利诱惑。

在行业集中出清的这个非常时期,一个理性投资者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不造谣不传谣,学会从权威渠道获取平台信批,提高甄别能力:合规网贷平台严格定为信息中介,有真实的银行存管,不设资金池,没有关联交易,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纵观当下的投资标的:股市跌跌不休;楼市偃旗息鼓;信托起投点高;余额宝遭阉割,流动性大不如前;银行理财收益率低,也不保本保息。

综合收益率、流动性、起投点、便利性这几个维度。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投资产品能够与网贷相媲美。

挖哥了解到身边做网贷投资的朋友,之前从网贷撤出来的钱主要放在银行或者投资货币基金,等待监管政策明朗,行业出清完成,再伺机而动。

所以,只要平台练好内功,积极拥抱合规,只待东(备)风(案)来,投资者还是会回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