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我們形容對一個人的憑空栽贓誣陷,經常會用到一個詞:莫須有。莫須有的典故,出自南宋奸臣秦檜對抗金英雄岳飛的陷害。秦檜因這三個字而遺臭萬年,受到後人世代唾罵。可惜,三百年後,大明王朝也發生了莫須有似的冤案,另一位抵抗外敵入侵的愛國英雄于謙被人以同樣意淫的罪名給殺害了。不過這次用的是另外三個字:意有之。

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于謙,一生光明磊落、德才兼備。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後,宦官王振抱著建功立業的美夢,鼓動朱祁鎮御駕親征,討伐來犯的瓦刺大軍。然而在土木堡,大明軍隊全軍覆沒,皇帝也被俘虜了。瓦刺首領也先帶著朱祁鎮直逼北京,意圖一舉攻佔大明江山。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兵部侍郎于謙為斷絕瓦刺利用被俘皇帝訛詐大明的念頭,擁立在京監國的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並組織軍民,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被俘的太上皇朱祁鎮也被放了回來。可以說,于謙力挽狂瀾,在危難中拯救了大明王朝。不過,後來,在徐有貞、石亨等陰謀家的策劃政變下,朱祁鎮又重新坐上了皇位。

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土木堡事變後,瓦刺大軍逼近,徐有貞曾主張向南遷都,以躲避瓦刺鐵騎,當時被于謙痛罵,所以對於謙懷恨在心。明英宗復辟後,徐有貞因為擁立有功,受到皇帝的嘉獎,封為兵部尚書、翰林學士。自古忠奸不兩立,對於于謙這樣的正值、清廉的朝中大臣,一直是徐有貞的眼中釘、心頭刺。

朱祁鎮復辟後,徐有貞立馬捏造罪名將於謙打入大牢。在向皇帝彙報時,朱祁鎮雖然不滿於謙曾經立自己的弟弟為皇帝,但他知道于謙是大公無私、對大明朝庭是有功的,不忍心殺掉于謙。但狡猾的徐有貞對明英宗說:如果我們不給於謙按一個意圖擁立外藩的謀逆罪名,我們復辟就師出無名,您的皇位就來路不正呀!所以為了皇上著想,于謙必須死。

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徐有貞的這招真是毒辣,朱祁鎮為了給自己重新奪權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也就認可了徐有貞的做法。但是,由於于謙實在是太清廉正直了,錦衣衛折騰了要死也找不出半點把柄,任何一個罪名都找不出證據來。一幫人沒辦法,只好向徐有貞請教。心狠手辣的徐有貞這時拿出了秦檜陷害岳飛的把戲,說:"雖無顯跡,意有之。”意思是于謙雖然沒有明顯要謀反的跡象,但他應該有這樣的念頭了。這樣的罪名,真是荒唐可笑!

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一代名臣,就這樣冤死於“意有之”的罪名之下。于謙和岳飛的遭遇,有某些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于謙和岳飛,都在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中立下卓越的功勳,兩人都清正廉潔、忠貞愛國,擁有高尚的人格。兩人都是被憑空捏造、毫無實據的罪名冤殺而死。不過,在陷害忠良的過程中,宋高宗趙構可以說是岳飛冤案的主謀,而明英宗在於謙冤案上則是被動參與者。

岳飛死後三百年,莫須有的悲劇再次上演,他死得比岳飛更冤

岳飛和于謙死後,都在下一任皇帝手中得到平反。趙構的養子宋孝宗趙昚、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分別為岳飛和于謙恢復了名譽、洗刷了冤屈。一直以來,岳飛的名氣比于謙要大。但筆者以為岳飛自身的性格有缺陷,而於謙的人格更加完美。于謙對大明的貢獻也明顯高於岳飛對南宋朝廷的貢獻,所以筆者認為于謙死得比岳飛更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