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結束後,你該做什麼?

藝術校考接近尾聲,校考成績也將在三四月份公佈,那麼如果拿到合格證,該怎麼看懂自己的成績單呢,下一步該怎麼決策呢?是否合格就一定能錄取呢.....

今天小編就大概的解讀一下校考成績結果的各個要素!

校考結束後,你該做什麼?

一:校考不合格

那就只能填報認可統考成績的院校了。當然,並非絕對的沒有希望,三本的院校或民營的院校有可能報考的人較少,這部分院校在高考後面的志願填報後經過考試院的同意也可以接受只有統考成績的同學報考。

二:校考合格

,拿到合格證要注意看自己過了合格線多少。一般院校會公佈合格線且每個省份的合格線是不一 樣的。對應自己所在高考的省份的劃定的合格線。而非院校所在省份的合格線。每年有少部分同學參考這個值錯了導致錯誤填報而滑檔。拿到合格證也沒有被錄取,很遺憾,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個。

三:看排名

有的學校會按照成績分數的多少進行排位。如果院校進行排位的話結合我們自己的位次並參考該校的招生計劃其實對於我們報考該院校有良好的參考值。如果你的分數較低,比如在某省只招生10個人 ,而你排了 第30多位 ,大幾率的就會滑檔,所以你的這個合格證雖然拿到了但錄取的機會較小。

四:看合格證發放比例

一般院校會在成績發放的同時重申合格證發放的比例。有的是1:4,有的是1:3 往往比例越大,你的排名越低的話越要慎重填報志願。有的理解不了這句話的意思。 就是實際錄取一個人。但現在發放合格證的話就要發放4個合格證。所以,你有合格證並不代表你就能被錄取的原因就在這裡。

五:看招考批次

由於現在多個省份有批次合併。比如一本二本合併 ,二本和三本合併 ,有的省份甚至出現只劃定一個批次的跨越式搞法。弄的很多家長填報志願的時候非常被動。不知道該校到底是屬於第幾批次。一定要詳細瞭解成績公佈的時候院校的說明在你所在的省份屬於第幾批次招生。既要做到不浪費分數也不要盲目填報。如果實在不知道這些院校的批次。成績出來後也要看是否分了文理科。還是文理兼收以及英語或其他單科要求以及是按照專業課成績排位還是文化課成績排位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