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朱棣在1402年打進南京,登基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換朱標的諡號。

朱標在去世後,朱元璋給他諡號“懿文太子”。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登基稱帝后,改稱朱標為“懿文太子”。

朱棣這樣做,一方面是表明不認可朱允炆的追尊,另一方面也表示,他的皇位是從朱元璋那裡繼承過來的,與朱標、朱允炆都沒有任何關係。

朱棣給朱標“降格”後,他又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兒女的呢?(朱棣劇照)

先說朱標的女兒。朱標有四個女兒,都沒有受到靖難之役的影響。這也是皇權社會的一種認識。李世民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沒有動過他們兩人的女兒。

咱們再來說朱標的妻子和兒子。

一、朱標正妻常美榮。

朱標一生有兩個妃子。

正妻常美榮來頭不小,她是常遇春的長女,藍玉的外甥女。洪武四年,明太祖冊封她為太子妃。她為朱標生了長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也就是在生朱允熥的時候,難產而死。

(朱標劇照)

二、朱標側妃呂氏、第五子朱允熙。

除常美榮外,朱標還有一個側妃呂氏。她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女。他為朱標生有二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允炆繼位後,把她尊為皇太后。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到南京城金川門的時候,專門把呂氏請到軍中,向她訴說了自己起兵不得已的苦衷,並讓她進城勸說朱允炆和解。接著,呂氏回城的時候,還沒走進宮,宮中一下就熊熊大火竄起,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

接著,朱棣進城登基稱帝,然後讓呂氏帶著其11歲的兒子朱允熙住到懿文太子陵(也就是朱標的陵墓)旁。四年後的1406年,母子倆住的府邸突然起火,呂氏和朱允熙都被大火活活燒死。

究竟府邸怎麼會失火?究竟為什麼竟然就被燒死了,誰也不知道。

三、朱標長子朱雄英。

生於1374年,1382年的時候夭折,享年8歲。(朱允炆劇照)

四、朱標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被朱元璋培養為接班人。上臺後實施削藩,觸怒朱棣等藩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打進南京城,皇宮突然起火,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

五、朱標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

這兩個兒子雖然不是同一個媽,但是,命運卻極為相似。

他們都是在朱允炆當皇帝的時候被封藩王。朱允熥被封為吳王,朱允熞被封為衡王。不過,他們還未就藩,靖難之役就打起來了。這是相似的第一點。

朱棣靖難之役勝利,登基稱帝后,兩人都被降格。朱允熥被降封為廣澤王,遷到漳州。朱允熞被降封為懷恩王,遷到建昌。這是相似的第二點。

這一年9月的時候,也就才過去半年時間,兩人又都同時被召回南京,廢為庶人,禁錮在鳳陽。這是相似的第三點。

1417年,兩人都莫名其妙地暴卒。這是相似的第四點。

兩人的所謂“暴卒”,顯然是朱棣有意而為。

那麼,這兩個人都已經被廢為庶人了,而且已經被禁錮了15年,朱棣為什麼卻還在這時候殺掉他們呢?

原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與他的兒子朱悅燇鬧翻了。於是,朱悅燇跑到長沙去,投奔他的叔叔、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這個朱橞,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本來是帶著部隊進南京,幫助朱允炆抵抗朱棣的。後來,看見朱允炆失勢了,於是打開金川門,把朱棣放了進去。朱棣很感激他,讓他住在長沙。

可是,在長沙的時候,他卻自恃功高,為非作歹,欺詐百姓。發展到最後,越來越變味。當朱悅燇去投奔他的時候,他就把朱悅燇打扮成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準備造反。朱悅燇百般不同意,但是沒有辦法。

朱悅燇的爹朱椿嚇壞了,趕緊進京告訴朱棣。朱棣派軍隊去長沙,抓到朱橞,把他和他的兒子都貶為庶人,又把朱悅燇送回蜀王府。

這件事雖然很快就平復了,但是朱棣卻擔心起來。有這種擔心,朱標的兩個人朱允熥、朱允熞就成了背鍋俠,也就在這時候“暴卒”了。

總之,朱棣當皇帝時,朱標還活著的一個老婆與四個兒子,全都沒有好下場。這也是皇權社會里,在皇權鬥爭中失敗一方的典型悲劇。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們的呢?

四個字,滅絕人性!

朱標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剩下了四個,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後,發現宮殿火光沖天,朱允炆不知所蹤,有人抬出了數具燒焦了的屍體,無從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還是逃了,成了歷史懸案。

朱棣繼位之後,花了一生時間去尋找朱允炆,不僅派了鄭和從水路上尋找,還派了胡濙從陸路上尋找。

鄭和一無所獲,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後,據說找到了朱允炆,原來朱允炆根本沒有離開中國,而是藏身在了江蘇吳縣普洛寺內。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後,發現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趕回北京,連夜向朱棣彙報之後,朱棣嘆了口氣,說了句“讓他自生自滅吧!”

不久之後,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榮生的第二個兒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標悲痛萬分,將對妃子的愛都傾注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朱允炆繼位之後,封了朱允熥為吳王,可還沒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髮生了驚天大逆轉。

先是被降為漳州廣澤王,後又被召回,貶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鳳陽,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處死朱允熞的手法,與處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幾乎就是原版複製。

先是將朱允熞降為懷恩王,不久之後,與朱允熥一同貶為庶民,囚禁於老家鳳陽,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處死朱允熙的手法,與前兩個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將朱允熙降為敷惠王,後又將朱允熙連同母親呂妃,一起攆入了朱標的陵墓,說是給朱標守陵。

兩年之後,朱允熙和母親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二人均被燒死於屋內,誰放的這把火?

除了朱棣,還能是誰!

至此,朱標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終於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無一倖免。

朱允炆在位的四個年頭裡,這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想必要幹一番大事業。他清楚地知道,正是由於父親朱標的早逝,自己才得以嗣位。但同時環伺在周邊的,還有虎視眈眈的叔叔們。

1402年,也是朱允炆出現在史書上的最後一年。隨著朱棣的鐵蹄踏破南京城,朱允炆消失了,也許是逃走了,也許是死掉了。

但他算是從靖難之役中解脫了,他的兄弟們還要在朱棣的掌心上受苦受難。

願不復生帝王家

“不復生帝王家”,這是南朝宋劉子鸞被害前說的話,為其兄前廢帝所殺,時年9歲。

骨肉相殘,本已有悖人倫,何況在皇室之間變本加厲。一個9歲的小孩都能悟出的道理,可見其間的慘烈。

朱棣又怎麼會不懂?在趕走了他的侄子朱允炆之後,自然不能再留後顧之憂。朱棣自己的帝位就是武裝鬥爭得來的,又怎知朱標的後代不會再來一次靖難之役?

朱標共有兩妃五子,至1402年時,尚有呂氏妃在世,長子早夭,次子即朱允炆,其餘三子均在世。朱棣即位後,隨即著手開始剷除異己的行動。

建文帝朱允炆的三個弟弟朱允熥(tēng)、朱允熞(jiān)、朱允熙,在建文元年就分別封為吳王、衡王、徐王。從《明史·列傳第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位王子的下場:

吳王允熥...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衡王允熞...成祖降為懷恩王,居建昌。與允熥俱召還,錮鳳陽,先後卒。

朱允熥和朱允熞的命數相似,先是受到降職處分,不許留京居住,一個調任福建,一個調任江西。看得出來朱棣對他們還不放心,也許是怕他們糾集地方勢力起兵造反,不久就把他廢為庶人,監禁在離南京不遠的鳳陽,估計是便於看管。

這一對難兄難弟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相繼去世。這兩人相差7歲,且離世時年齡並不大,先後去世的情況並不尋常,我懷疑是朱棣有意為之。同年二月,朱元璋另一子朱橞因謀反被廢為庶人,朱棣很有可能顧忌再有人謀反,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結束了這兩人的生命。

再來看呂氏妃和朱允熙:

徐王允熙...成祖降為敷惠王,隨母呂太后居懿文陵。永樂二年下詔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諡曰哀簡。

朱棣同樣先是貶爵位,派這母子二人去給朱標看墳。但是四年後卻因官邸一場大火二人同時喪命,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也是朱棣乾的,因為朱允熙是帶著身份死的,所以還給了諡號。根據《明諡紀彙編》記載:“蚤孤短折曰哀,居敬行簡曰簡。”似乎是個還不錯的評價。

以儆效尤

自古以來,歷代得位不正的帝王最怕的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此務必斬草除根,只把機會留給自己的子孫。

這樣的例子數也數不清,而在明朝實屬首例。朱棣想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卻被後世子孫學了去。後來朱瞻基即位,朱高煦之變爆發後,他不得不殺掉朱高煦,還把他的兒子們都殺了,也是模仿朱棣的一種做法。


閒飲東窗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朱標之死是導致明朝的一個轉折點,朱元璋花費了幾十年的精力培養朱標,為的便是讓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皇帝。

可誰知道,朱標竟然在37歲那年病死了。

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又將希望放在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養朱允炆。

只不過朱允炆卻遠不如他的父親朱標,不僅在能力上不如朱標,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標是仁厚,朱允炆卻是憨傻,也沒有自己的主見,聽風便是雨,總是別人說什麼他便信什麼,缺乏自己的判斷力。

黃湜、齊泰說應當削藩,說了一通有的沒的,朱允炆聽完之後覺得所言有理,於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便決定削藩。

那時候的朱允炆坐穩了皇位了嗎?沒有,朱元璋臨死前之所以命令諸王不得入京奔喪,為的便是讓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朱允炆那點斤兩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沒個幾年時間朱允炆別想坐穩皇位。

可是黃、齊二人急於立功,急於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朱允炆這邊才即位,他們那邊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於是,由於黃、齊之輩的盲目削藩,終於引發了“靖難之役”,朱允炆白白將皇位送給了朱棣。

朱允炆作為一個皇帝,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更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也無怪乎他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朱棣翻盤,被朱棣給打敗了。

他用的那個李景隆,打不過朱棣,喪師數十萬便算了,朱允炆也沒追究李景隆的責任,可是朱棣兵臨城下,李景隆那廝卻背叛朱允炆,跑去給朱棣開門,這是人乾的事嗎?朱棣都覺得李景隆無恥,所以後來將來給他圈禁了。

朱棣雖然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誰都知道他不僅要“清君側”,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當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宮之前,皇宮便已經著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據說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長子朱文奎便死在了這場火中。

只不過,也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罷了,朱允炆早已經通過暗道逃出了皇宮,此後才不知所蹤。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標實際上還有四個兒子,即長子朱雄英、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和五兒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則系呂氏所生,朱棣“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實際上,朱雄英早在8歲那年,也即1382年的時候便夭折了,他的母親常氏則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後便死了。

所以,在“靖難之役”後仍然在世的只有呂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呂氏是洪武年間太常寺卿呂本之女,朱允炆即位當了皇帝之後被尊為皇太后,不過靖難之後,朱棣當然不會再允許她是皇太后,所以降為“懿文太子妃”。

呂氏雖說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呂氏怎麼樣,但也將她“發配”去給朱標守陵。

說是守陵,實則是軟禁。

當時被打發去和呂氏一起給朱標守陵的實際上還有時年11歲的朱允熙,當所有人以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時候,四年之後卻又發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發生了火災,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燒死了!

朱允熙再怎麼樣也是一個王爺呀,府裡下人丫鬟伺候著,一個15歲的少年王爺竟然能夠被活活燒死,豈不怪哉?

只能說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隱患,雖然年幼,但也得斬草除根。

當時24歲的朱允熥和17歲的朱允熞,相對於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脅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將他們二人廢為庶人,然後遠遠地囚禁到了鳳陽。

他們被囚禁在鳳陽可不意味著便可生命無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後有朱允熥突然暴斃。

靖難之役後,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全部被朱棣給斬草除根。

即便將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殺完了,朱棣也沒有完全放心,因為他自己也懷疑當年在皇宮裡被燒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處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夠徹底剷除這個後顧之憂。

倘若朱標仍然活著,又何至於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標的幾分本事,恐怕也不至於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僅在於他能力不行,也在於他沒有朱棣那麼狠,只能說朱允炆真的沒這個命。


史不知味


靖難之役以後,朱棣佔領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雖然此時大明江山還是姓朱,但是卻從朱標一脈落到了朱棣一脈手上,此時的朱棣雖然已經稱帝,但在他心裡一直有塊“石頭”壓著,因為自己是篡位得來的江山,而朱標一脈才是大明的正統正根所在。那麼,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妻子和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朱標成為了大明王朝接班人的人選。然而,朱標卻跟皇位無緣,在他37歲這一年就死去了。朱標死後,朱元璋並沒有在兒子中再選接班人,而是在朱標一脈選擇繼承人,也就是他孫子這一輩的!

朱標共有六個兒子,其中他的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而剩下的四個分別是: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在這四個人中,朱元璋選中了朱允炆為接班人,而最終朱允炆也繼承了皇位,但是由於他的削藩制度惹怒了燕王朱棣,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靖難之役,朱允炆在這場戰役中下落不明(表面證據顯示朱允炆自焚而死)!



靖難之役過後,朱標一脈只剩下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在當時老三朱允熥和老四朱允熞已經成年,被朱允炆封分在外地,朱棣稱帝后,就把他們招回了京城,剝奪了他們的封號,隨後又把他們貶到鳳陽老家守祖陵,然而就在不久後兩人便雙雙暴亡了!


至於老五朱允熙由於當時還小,所以由他的母親(朱標的呂妃)帶著,朱棣稱帝后曾優待過他們一段時間,但不久後,朱棣便將他們倆貶去為朱標守陵。就這樣,在兩年後的一天,朱允熙母子倆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母子倆都被燒死在了屋中!

隨著朱標一脈全部死去,朱棣心裡的“石頭”也放了下來,至於他們真正的死因,朱棣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唐古看今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長子,朱元璋對其寄予厚望。在李善長的推薦下,朱元璋任命當時的學者宋濂為朱標的老師。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后,朱標便被立為世子,當時他只有九歲。朱元璋稱帝后,立朱標為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三十七歲的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當時朱允炆尚不到十五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即位。

朱允炆上位伊始,為鞏固皇權,著手對藩王進行削藩。朱允炆的叔父燕王朱棣乘機兵變叛亂,發動了“靖難之役”。這對叔侄的帝位之爭從建文元年一直持續到建文四年,戰爭的結果便是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而朱棣對朱允炆的遺臣們的打擊也是非常冷酷而殘忍的。文學博士方孝孺被誅九族後遭活剮而亡;兵部尚書鐵鉉、刑部尚書暴昭等都被朱棣折磨慘死。那麼在這次浩劫中,朱標的妻子及兒子們又會遭到朱棣的如何處置呢?

朱標先後有兩位太子妃。元妃常氏就是開平王常遇春的長女。常氏在洪武四年(1371年)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妃,當時常氏只有十六歲。常氏為朱標誕下二子,分別為虞懷王朱雄英、吳悼王朱允熥。朱允熥生於1378年,也就是在生下此子後,常氏因難產而亡,年僅二十四歲。

朱標的繼妃為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呂氏為朱標生育了四子,分別為建文帝朱允炆、衡閔王朱允熞、徐簡王朱允熙及朱標第六子(早夭,未命名)。

靖難之役後,呂氏被朱棣趕出皇宮,與幼子朱允熙居住在朱標的寢陵,為朱標看守陵墓。在1406年時,呂氏的府邸莫名其妙的失火。在這次火災中,呂氏喪生。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為其生育了六個兒子。其中常氏所生的長子朱雄英在八歲時夭折,呂氏所生的第六子也在未命名時早夭。而呂氏所生的朱標的次子便是建文帝朱允炆。眾所周知,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那麼,朱標的其他三子在靖難之役後境遇如何呢?

吳悼王朱允熥,生母為常氏,是建文帝的異母弟。朱允熥十七歲時,祖父朱元璋為其選定兵馬指揮趙思禮的女兒為妃。朱允炆即皇帝位後,晉冊這個弟弟為吳王,領藩杭州。可朱允熥還未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了。

靖難之役後,朱允熥就被朱棣貶謫為廣澤王,打發到漳州去了。又過了幾年,朱允熥被廢為庶人,被關押於鳳陽。後來在1417年,三十九歲的朱允熥突然暴卒。


衡閔王朱允熞是建文帝的同母弟,他在建文元年晉封衡王,但因為靖難之役的緣故,也未就藩。朱棣稱帝后,朱允熞被貶為懷恩王,被流放到建昌。後來又與三哥朱允熥同時被廢為庶人,關押於鳳陽,於1414年卒,年僅二十九歲。

徐簡王朱允熙在靖難之役後被貶為甌寧王,與母親呂氏為父親朱標守靈。1406年,朱允熙與母親呂氏死於一場離奇的火災,年僅十五歲。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和六個兒子,除了元妃常氏、長子朱雄英和第六子死於靖難之役前,其餘一妃及四個兒子均無善終。其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餘三子,或暴卒或鬱鬱而終或葬身火海。以朱棣冷酷而殘忍的性格,對朱標的家眷必定會斬草除根。


歲月是一條河流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根據明史記載,朱標共有一位皇后一位皇妃。皇后是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先朱標數年而亡,諡號為“敬懿皇太子妃”,追諡為“孝康皇后”,朱棣稱帝后,將其稱號降格為“敬懿皇太子妃”。


皇妃為太常寺卿呂本之女,先後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子,建文帝繼位後封其為皇太后。


燕王朱棣在靖南之役中,率兵打到南京金川門,特意把呂太后請至軍中,述說不得已起兵的原故。太后還宮途中,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呂太后隨徐王朱允熙居住懿文陵。永樂元年,朱棣複稱皇嫂呂氏為懿文太子妃。


朱標共有五子三女。

  • 長子為虞懷王朱雄英,皇后常氏生,早夭。


  • 次子為建文帝朱允炆,呂氏生。

  • 三字為吳悼王朱允熥,常氏生,被朱棣廢為庶人並囚禁。

  • 四子為衡愍王朱允熞,呂氏生,被朱棣廢為庶人並囚禁。

  • 五子為徐簡王朱允熙,呂氏生,被朱棣降封甌寧王並與母親安置於懿文太子陵,後死於大火。

  • 長女江都公主,洪武二十七年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

  • 次女宜倫公主,永樂十五年下嫁。

  • 三女南平郡主,永樂十年未婚去世。


象眼觀天下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深覺藩王對於皇位來說威脅過大。新皇登基的必經之路自然是剷除異己、以絕後患,因此建文帝在朝中大臣齊泰等人的扶持下,開始實行“削藩”政策。而燕王朱棣,則成了削藩的主要矛頭,這就導致叔侄之間矛盾加劇。不願坐以待斃的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號,發動了“靖難之役”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過皇位。歷史上這場為了爭奪皇位而掀起的腥風血雨,最終以皇權掌握在朱棣手裡而落下帷幕。

朱標畫像

朱元璋最心儀的繼承人,原為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朱標,只可惜朱標因體弱多病,竟早早病逝,於是皇位重擔順理成章的落在了朱標兒子朱允炆的身上。因此,對於朱棣來說,搶來的皇位最大的威脅,來自朱標的兒子們。

那麼,在爭奪地位的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孩子們的?

明朝皇室有這樣的規矩“居嫡長者必正儲位”。朱標的嫡妻是開平王長女——常氏,常氏誕下嫡長子朱雄英,這位嫡長子可謂名副其實的含著金湯勺出生,然而,朱雄英命薄,8歲便早夭。因此,歷史上靖難之役與他無關。

朱允炆劇照

已登基的朱允炆,為朱標妃子呂氏所生。燕王朱棣所率領的軍隊,直逼南京城下,朱允炆兵敗丟掉皇位。按照常理來說,應當是朱棣手刃朱允炆以絕後患,然而當燕王軍隊攻破城門之時,皇宮大院內突起大火,待火勢消退以後,燕王在火場只找到了皇帝朱允炆、皇后及長子的屍體。

《明史》記載,朱允炆死於這場大火,只是在民間還有不一樣的流言蜚語,說在燕軍攻破城門之時,朱允炆喬裝成和尚逃出了京城,以至於他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朱棣劇照

朱標的第3個兒子名為朱允熥(teng 一聲)。因這場流血政變,原受封吳王,居於杭州的朱允熥於1402年9月召還京師,同年他被貶為庶人,並被燕王囚禁於鳳陽,甚至不被允許其家眷與王府親戚往來,更不允許在街市上交易買賣。

朱允熥最終落落寡歡,於永樂15年去世,年僅39歲。據史書記載,朱允熥的生母常氏,隨著朱允熥出生難產而亡,因此,靖難之役後,常氏一族並未受到牽連。

繼妃呂氏

朱標第4個兒子名為朱允熞,乃呂氏所生,朱允熞的下場與三哥吳王一樣,同一年被召還入京,貶為庶人,同樣禁錮於鳳陽,吳王去世沒多久,他也於鳳陽突然暴卒。

朱標第五個兒子名為朱允熙,同為呂氏所生。相比其他兄弟朱允熙下場最為悽慘,《明史》記載,朱棣入京後,朱允熙由原來的徐王被降為敷惠王,並未被貶為庶人。

朱允熙跟隨他的母親,前往懿文太子陵墓為父親朱標守陵。就在他16歲這一年,他所居住的府邸突然發生火災,朱允熙就在這次火災中喪命。他是所有建文兄弟中離世最早的一位皇子,他的生母呂氏,也沒有逃過這次突然發生的火災。

突如其來的火災,莫名其妙的暴斃身亡,想來明白,但這背後又有朱棣怎樣的算計,後人卻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