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貿易戰的底氣何在?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近日,CNBC全美經濟調查公佈今年第二季度最新民調結果,51%的受訪者贊同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比第一季度上升了6%,不認同的比例則下降6個百分點到36%。這是特朗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民調首次出現過半數美國人支持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而且比奧巴馬總統首次上任後同期所獲的滿意度高出1個百分點。54%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很好或非常好,創下CNBC這份民調十年來的最佳紀錄,43%的民眾認為經濟普通或不好,締造了本份民調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最近,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再次升級,不僅“點射”中國,而且是“掃射”歐盟。除了對中國的關稅戰此起彼伏、不斷加碼外,美國還宣佈對主要交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徵收鋼鋁附加關稅。貿易戰還從鋼鋁向其他領域延伸。如6月22日,特朗普就威脅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20%關稅。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表明,關稅戰是雙輸。5月3日,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在內的1100多位經濟學家聯名致信特朗普和美國國會,警告美國政府不要採取加徵關稅的保護主義政策,避免重蹈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覆轍。88年前的1930年,1028名經濟學家曾寫信敦促美國國會拒絕保護主義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但國會還是通過了。實施該法案的直接後果是使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

既然理論和歷史都反對關稅戰,為何特朗普還是要堅持這樣做?特朗普是擁有超強的底牌,還是出於意氣和無知?從美國最近的經濟新聞來看,美國經濟正在發生某種變化,使得特朗普打貿易戰的本錢增多。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產生誤判。

充分就業,

特朗普多了商戰本錢

美國勞工部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失業率降至3.8%。當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22.3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的19萬個。如此低的失業率,在美國曆史上非常罕見。上一次是發生在18年前的2000年,當時還是網絡泡沫時代;而再往前,就要追溯到1960年代末期了。美國民意調查機構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進行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目前68%的美國人認為,只要願意,美國任何居民都可以找到工作。該比例為歷史最高水準。

在就業結構上,也看上去很美。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繼從4月份的6.6% 降至5.9%,與白人失業率(3.5%)的差距也降至了自1970年代勞工部發布失業率以來的最低點。這意味著,處於美國底層的非裔的收入在提升。

與此同時,使用食物券的美國人自特朗普上任後下降7.8%至4,008萬人,創下2010年2月以來的八年最低位,同時也較2013年高峰的4,700萬人下滑近15%。這些都有助於緩解長期困擾美國的族裔矛盾與貧富差距。

對此佳績,特朗普當然沾沾自喜。他在對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講話中說,這些數字是美國“激動人心的時刻”的標誌,而更多的好消息正在路上。他說:“我們再次受到尊重。我們在國外受到尊重,我們正在國內恢復財富。是時候了。”

當然,政客的說辭,往往帶有藻飾成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說法往往更令人信服。6月20日,鮑威爾出席葡萄牙舉行的歐洲央行論壇,提到美國當前失業率時說,很多其他勞動力市場的指標顯示已經接近完全就業。調查顯示工商企業招收新職員已經出現困難。鮑威爾介紹,很多預測認為失業率會下降至3.5%附近並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一預測成真,意味著美國將迎來20世紀60年以來最低的失業率。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 美國勞工部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失業率降至3.8%。當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22.3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的19萬個。

對此,保守派在歡呼,美國企業家、專欄作家韋恩•埃林•魯特(Wayne Allyn Root)6月5日刊文說:“‘特朗普奇蹟’展現出來了”。自由派也不得不服氣。6月1日,被特朗普諷刺為“假新聞”源地的《紐約時報》發表了資深經濟記者歐文的專欄文章,標題就是:“就業數據好到讓我們詞窮了。”在文章中他表示,發現很難找到形容這股經濟強勁表現的單詞,或許可以勉強使用“精彩”和“優秀”這兩個詞。

充分就業,除了說明美國經濟強勁外,更有政治意涵,就是給特朗普國內政績加分,使得他在對外貿易談判上底氣更足。

美國經濟泡沫再現?

目前看不到

然而,這種繁榮是否是巨大的泡沫?是否是下一次危機的前兆?如同2000年網絡泡沫前的虛假繁榮一樣,會誘發金融危機或惡性通貨膨脹?

鮑威爾的看法是,美國金融系統穩定,長期來看脆弱性也較為溫和。雖然以歷史指標來看,部分資產價格確實較高(他指的應該是房地產),沒有看到過度借貸和高槓杆的跡象。此外,銀行的資產水準和流動性都較危機前強勁了很多。

美聯儲會6月21日公佈的最新一次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也佐證了鮑威爾的說法。結果顯示,35家美國大型銀行全部通過壓力測試。本次壓力測試中假設的極端不利情形包括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以及美國失業率大幅上升至10%等。這意味著,即便世界經濟發生嚴重衰退,這些銀行仍然會有充足的放貸資金。

此外,一些經濟界的大佬也紛紛出來講話。摩根大通CEO戴蒙說,“美國經濟復甦遠沒走完,很可能更強。”戴蒙指出,過去的經濟週期裡,美國經濟不到9年能復甦40%,現在才增長了20%。

在美股方面,特朗普僅上任1年,標普指數就累升逾23%,遠勝1928年以來總統首年平均的13%漲幅。而且,代表98%美股的羅素3000指數,已超越30萬億美元大關,一度創30.6萬億美元歷史新高。美股的高漲、市值的飆升,不僅讓華爾街豐收,也讓美國普通股民收益滿滿。“股神”巴菲特表示,毫無疑問美國經濟讓人感覺很強勁,在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長。巴菲特還用棒球來比喻美國經濟,表示如果現在進入到第六局,打贏這場比賽的強力擊球手已經來了。

我們已經分析過,這種增長的新動力,一是來自於企業減稅,二是來自於金融鬆綁。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 而從1980年以來,IT行業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美股中佔比最大的,現已佔據美股主導地位超過30年。

科技當道,

美國經濟調整完成

美國道瓊斯指數創始以來碩果僅存的創始成分股——通用電氣公司(GE)在6月26日被美國醫藥連鎖企業沃博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取而代之。通用電氣曾經是美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股神”巴菲特就曾表示,通用電氣是“美國商界的象徵”。其被除名,是一個時代結束的象徵。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道指)的30只成分股通常是選自美國經濟和商業精英企業的藍籌股。道指的每一次調整都意味著美國經濟結構的微調。該指數上次調整是2015年,蘋果取代AT&T入選指數。如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有望突破萬億美元。

百年來,道指成分股的變化,完全符合經濟學上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描述:從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從重化工業到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美國早期的道指藍籌股是鐵路、電報電話、石油、煤礦、鋼鐵、公用事業、汽車,通用電氣就是其中的代表。到上個世紀80年代,消費類、金融服務類公司逐漸興起,可口可樂、強生、沃爾瑪、摩根大通等成為新一代驕子。隨後,作為信息革命的產物,科技企業登堂入室,1999年,微軟和英特爾股票加入。目前道瓊斯指數成分股“藍籌股”的30家企業裡,只剩下7家是工業製造企業,剩餘的23家都是代表服務、技術、零售和創新領域的企業。

在一份研報中,高盛展現了1800年以來各歷史階段中,左右美國股市的主導行業,也與道指藍籌股的變化軌跡大同小異。1800-1850年,金融和房地產行業佔主導。在此期間,兩個行業在股市中的佔比幾乎一度接近100%。1850-1910年,運輸業佔主導。在1880年的頂峰時期,運輸行業市值接近股指的70%。1910-1980年,能源和材料行業主導。而從1980年以來,IT行業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美股中佔比最大的,現已佔據美股主導地位超過30年。

目前,在全球市值前十位中,科技互聯網公司佔據了7位,其中TOP 5更全都是美國科技企業,即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FAAMG)。而就在10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公司,GE位居第二,然後是微軟(軟件業)、花旗集團(金融業)、美國銀行(金融業)。

據美銀美林統計,美股科技股市值總和已經超過6.6萬億美元。高盛的一份研報披露,美國科技股的市值堪稱富可敵國。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於法國的年均GDP; FAAMG則超過了德國的年均GDP。

高盛在一份研報中認為科技股沒有泡沫。過去的十年中,科技股漲勢較佳。特別是所謂的FAAMG股票大約有87%來自於利潤的支持,只有13%左右源自估值擴張。而且,FAAMG的整體市盈率在22.6倍左右,還不到互聯網泡沫時期前五大科技股市盈率的一半。高盛並得出一個樂觀的結論,未來科技股還將持續統治數十年。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 通用電氣公司(GE)被除名,是一個時代結束的象徵。

因此,GE的被除名,可以說是一大信號: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完成,科技企業取代傳統制造業,引領美國經濟的潮流。更重要的是,這一趨勢走在了世界主要國家之前。且不用說以茅臺領軍的中國企業,即便在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德國市值前五名中,只有第一名軟件公司SAP,算得上是“純種”的科技企業,其餘居後的西門子、大眾汽車、安聯保險、拜爾製藥,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製造業或金融業。

而在科技企業中,傳統意義上科技企業,如IBM,其地位已經被移動互聯網企業所取代。這表明科技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再有,傳統的工業、重工業領域,當然也包括傳統的金融業,如果不進行科技改革,必將面臨淘汰。

美國外貿結構的變化

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理由,就是美國每年承受鉅額的貿易逆差,所以他要從關稅戰開打。一般輿論認為,關稅戰是一種雙輸的行為,這只是理論上的坐而論道。具體到每個國家,輸贏的程度有大小。對於美國而言,美國最佔便宜的是其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出口業務佔美國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下。如果把進出口業務加在一起,即外貿依存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的比率是27%(2016年),比其他G7國家要低得多。如德國84%、英國59%、日本31%、法國60%、加拿大64%、意大利56%。中國有37%。因此,對外貿易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較低。

在貿易上,美國還有兩大殺手鐧。第一就是美國成為石油輸出大國。隨著頁岩氣的開發,美國由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華麗轉身為石油出口國。目前,美國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了許多歐佩克國家,鉅額的產量使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急劇下降,到2017年僅剩了27%。而且,石油出口的激增,有助美國縮減貿易逆差。如受創紀錄石油及燃料出口的幫助,美國4月貿易逆差降至7個月以來的最低。商務部6月份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逆差下降2.1%,其中石油和各種燃料的出口達到199億美元歷史新高,並且是十年前的四倍。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底气何在?

■ 隨著頁岩氣的開發,美國由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華麗轉身為石油出口國。

這一趨勢在未來還有望得到加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未來10年全球石油供給增長預料有80%以上來自美國。而中國2017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70%。美國增加的石油產量,很大一部分將輸往中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也成為美國原油最大買主。

第二就是美國在服務業出口的強勢有望增加。美國對外貿易處於逆差狀態。而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則一直處於順差狀態。而且對世界主要國家都是貿易順差狀態。特別是金融業和信息服務業是美國保持服務貿易順差的主要領域。美國在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可以確保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因此,清醒意識到美國經濟狀況、產業結構和外貿結構的變化,才能明白特朗普的確有發動、且能持續打貿易戰的本錢,我們才能不產生誤判。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