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石門樣本」之八:築牢「防火牆」 管好「錢袋子」

脫貧攻堅的“石門樣本”(之八)

80億元扶貧資金如何用在“刀刃”上——

築牢“防火牆” 管好“錢袋子”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八:筑牢“防火墙” 管好“钱袋子”

壺大公路的修通,改善了深山村民的出行條件。這得益於扶貧資金的整合,讓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八:筑牢“防火墙” 管好“钱袋子”

石門縣紀委調查扶貧領域資金使用情況。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八:筑牢“防火墙” 管好“钱袋子”

石門縣紀委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財務憑證。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八:筑牢“防火墙” 管好“钱袋子”

石門縣紀委工作人員深山走訪、處理扶貧領域信訪問題。

張友亮 邱曉明 卜雲 李飛 胡紅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近4年來,石門縣堅持“帶著真情實感抓扶貧,投入真金白銀促脫貧”,用足用活國家扶持政策,並整合部門涉農資金15億元,通過融資等渠道籌資10億元,發動企業、社會團體、個人每年募集3000萬元以上,累計投入約80億元,實施扶貧惠民工程。

扶貧資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軍火庫”,是惠澤貧困群眾的“救命錢”,為嚴防鉅額資金“跑冒滴漏”,石門縣紀委、監委、組織、檢察、法院、財政、扶貧、經管、審計等部門通力合作,打好“組合拳”,堅持“抓源頭,抓苗頭,抓重頭”,著實紮緊了制度的“籠子”。

誰使用,誰負責 管住扶貧“糧草”

脫貧攻堅戰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兵團作戰”和“糧草充足”。

圍繞項目,集中財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脫貧攻堅提供資金保障。《石門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扶貧資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統籌資金、資產、資源,集中投入,全域推進,在縣、鄉兩級設財政扶貧資金專戶,建立項目和資金臺賬,分村、分項目專賬核算,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多個部門管水”的大格局。

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該縣出臺了《脫貧攻堅項目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加強群眾監督、審計監督、部門監督,構建全方位的項目資金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扶貧資金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嚴格屬地管理。該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公示制度,全面公開扶貧對象、資金安排、扶貧項目、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等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加強審計監督。審計部門以精準脫貧規劃和整合資金方案為依據,以績效審計為重點,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專項審計,做到項目分配合理,資金使用規範。

優化部門監管。縣直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審查貧困村脫貧攻堅項目規劃的可行性、真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並和駐村幫扶工作隊一起指導扶貧項目實施,對道路、橋樑、安飲等專業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對工程質量和規範實施行業監管,並組織項目驗收,確保每個扶貧項目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強化“最後一公里”監管。為確保扶貧資金安全及時撥付到項目,到農戶,不斷提高扶貧資金效益,該縣強化“最後一公里”監管,採取“每十天一督查、每月一通報”方式,跟蹤督導扶貧資金使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限期整改。對問題嚴重或整改不及時的,轉交縣紀委監察機關監督問責。既防止了資金挪用、“趴窩”,又保證了資金安全高效使用,確保全縣扶貧資金跟著項目“跑”。

80億元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幹了122個貧困村多年想幹不能幹的大事;80億元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幹了涉及到26724個貧困家庭82300貧困人口的千萬件小事。

投入40.2億元,新改建幹線公路 318.8公里,新建農村公路1364.6公里。

投入9.3億元創建合格學校61所,標準化學校30所,發放各類助學金1.17億元,資助學生 44.98萬人次。

投入5.9億元,易地扶貧搬遷 3135戶9882人。

投入3.858億元,完成危房改造14436戶。

投入4億多元,完成122個貧困村電網改造。

發放小額金融貸款2.7億元,惠及貧困戶1.1萬戶。

投入2.5 億元,建設163 個村級公共服務平臺。

整合資金2.27億元,開展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對農村低保9924戶13529 人、特困供養人員4261戶 4428人“應保盡保”。

62 個貧困村,每村投入60萬元共計3720萬元,建立了光伏電站。

籌資2500 萬元,建立健康扶貧專項救助基金。

籌資1069萬元,落實貧困戶個人參保繳費部分的50%補貼。

籌資396萬元,為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特惠保”。

121個貧困村設立了電商服務網點,完成就業技能培訓7800 多人,寬帶網絡和數字化電視實現“村村通”,每個村設立20萬元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基金,安排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287人,每人每年工資1萬元,實施扶貧項目 1936 個……

這些資金的使用,全部統一政策,統一程序,統一標準,形成“制度一個籠子”;將納入整合範圍的各個渠道的涉農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形成“資金一個盤子”;通過建立各級各部門涉農資金項目庫,形成“項目一個單子”。

把部門的“單人舞”,變成全縣一盤棋的“大合唱”。為此,石門縣連續獲得了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獎勵上千萬元。

嚴排查,嚴審計 築牢“四道防線”

2015年至2016年,雁池鄉水晶廟村對危房改造對象審核把關不嚴,致使已在城鎮購房的村民陳某和黃某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分別享受補助資金0.8萬元、2.25萬元。

2017年11月,負有直接責任的黨總支委員、村文書覃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負有領導責任的黨總支書記章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紀資金退繳縣危改辦。

這是石門縣築牢“四道防線”,護航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這“四道防線”是——

“三資”清理,警鐘長鳴。該縣紀委、監委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對全縣所有鄉鎮、街道、農林場特別是331個村(居)財務狀況,尤其是“三資”(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理,對支村“兩委”幹部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嚴格審計,審計結果向社會公開公示,發現的問題線索直接移交,收到了“問責一人,警示一片”的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的成效。

資金排查,緊盯重點。圍繞“資金從哪兒來,怎麼用,到哪兒去”,逐項開展清理排查,各項民生資金通過“互聯網+監督”平臺,向社會公開公示,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項民生資金的發放情況,“陽光下的扶貧”、“指尖上的監督”,保證了扶貧資金“流向清楚,過程清晰”。

跟蹤審計,提前預防。2018年初,群眾舉報虛列工程量的一條村道,山高彎多,路況複雜,檢查組一行用滾輪尺一米一米地量完了近5公里距離,虛增工程量套取工程款的問題得到證實。審計部門牽頭,財政、扶貧等部門配合,對近3年來已實施的扶貧項目進行全面跟蹤審計,及時發現了一批重複申報、滯留資金、違規招投標等典型問題,10多名黨員幹部被問責追責。

精準解剖,深挖細查。該縣紀委安排5個紀檢監察室,單獨或聯合鄉鎮紀委對信訪突出的村居開展一對一、“手術刀”式“解剖”,實行駐點式調查。第二紀檢監察室在一社區開展精準“解剖”期間,通過一條違反換屆紀律的線索深挖細查,發現了社區幹部非法佔用集體資金和公共財物、套取工程款等問題。

誰伸手,就抓誰 嚴查違紀案件

有資金投入的地方,就是利益“黑手”緊盯的重點領域。要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必須隨時斬斷伸向扶貧項目和貧困戶的每一隻“黑手”。

三聖鄉彭家堰村黨總支委員周某,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不符合農村危房改造資格的條件下,違規享受了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5000元。2017年8月,鄉紀委給予周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資金全部收繳。

太平鎮茶園村村會計、黨員李某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哥哥瞞報,進行易地搬遷,騙取資金12.3萬元。2017年10月,鎮紀委給予李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資金全部收繳。

縣紀委、監委牽頭,健全“信、訪、電、網”四位一體舉報平臺,持續開展多輪次、滾動式專項督查,以“零容忍”態度,查處在扶貧專項資金款物方面虛報冒領、截留私分、侵佔挪用、優親厚友等典型問題,組織縣委督查室、縣扶貧辦開展專項督查60多次,下發通報近70期,有力促進了問題整改和工作落實。

暢通信訪渠道。該縣脫貧攻堅大會戰指揮部專門設立舉報電話,建立工作臺賬,明確專人負責接聽、接待、處理,並在縣政府門戶網站接受舉報。僅2017年,全縣共收到各級各類信訪200餘件,辦結率100%、滿意率90%以上。

縣紀委下發《關於認真做好扶貧領域信訪舉報辦理工作的通知》,對2016年1月以來的600多件信訪進行全面清理,並形成信訪分析和處置情況清單,3名鄉鎮黨委書記、紀委書記被誡勉談話,2名鄉鎮黨委書記被約談,立案審查原鄉鎮紀委書記1名,通報批評鄉鎮黨委2個、鄉鎮紀委7個。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類處置”的原則和“縣級領導包聯、黨政正職主抓、電話號碼公開、主動下訪化解、加強宣傳引導、切實解決問題”的要求,在全縣開展扶貧領域信訪矛盾化解專項整治行動,把問題發現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一線。

嚴查違紀案件。明確“五個一律”的紀律要求,印製“扶貧監督提醒卡”向全縣發放,制訂了拓寬渠道、移送線索、明察暗訪、查處問責、通報曝光、源頭防控6項措施,逐級壓實鎮、村責任,不斷加大對扶貧領域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誰伸手,就抓誰!2014年以來,全縣共立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案件375件,其中科級及以上69人,科級以下89人,村居幹部21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36人,其中科級及以上61人、科級以下77人、村居幹部198人;組織處理891人次,其中通報批評699人次,誡勉談話181人次,公開檢查7人次,取消當選資格3人次,責令辭職1人,追繳、清退資金1149.68萬元。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確保了80多億元扶貧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以嚴明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障。”石門縣順利通過省政府脫貧摘帽批覆後,該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張凱感觸頗深。

(本版圖片均由石門縣紀委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