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汾渭平原環保趨嚴下的焦企限產「面面觀」

直击︱汾渭平原环保趋严下的焦企限产“面面观”

直击︱汾渭平原环保趋严下的焦企限产“面面观”

此前,京津冀及周邊城市是環保督察及治理的絕對重點,而2018年,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也被賦予了同樣的環保重視度。汾渭平原11城焦化產能高達1.07億噸,佔全國焦化產能的16%,更重要的是,汾渭平原11城加上“2+26”城市基本囊括了山西省的所有焦炭產地。汾渭平原焦化企業的環保設備如何?中央督察組的到來會給當地焦化企業帶來多少生產上的衝擊?為弄清上述問題,近日,途經山西省的晉中、呂梁、臨汾、運城以及陝西省的韓城5個汾渭平原的焦化主產區,實地拜訪了13家企業,其中包括9家焦化廠、1家獨立洗煤廠、1家焦炭貿易商以及兩家鋼廠。

企業生產經營現狀

一、環保壓力大於採暖季

不少焦化企業尚未限產或限產幅度小於20%,但企業普遍反映,地方政府非常重視中央環保督察行動。7月31日,據孝義市某業內人士介紹,省政府和市政府連續兩日先後就環保督察行動開會,市政府明確對焦化企業做出汙染物減排要求。8月3日起,山西省環保督察組開始為期10天的自查行動,形式為不同城市的環保局之間互相交叉駐廠檢查。山西省此次環保自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各市的環保自查,此階段由於各市政府的態度不同,不同城市之間限產力度差異較大;第二階段則是省政府組織各市交叉互查,此階段環保壓力比較平均,各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排汙情況進行限產。陝西省則提前開展了重點區域的限產自查。

另據瞭解,2018年,環保督察手法有所改進,督察級別也有所抬升。以前,各級環保督察行動的主要形式是企業拜訪、抽查,主要考察企業自行安裝的環保監測設備所報送的排汙數據,主要督察主體由各級環保部門人員組成。但2018年,環保督察形式變得多樣,一些重視環保的市、縣級環保局直接派人長期駐廠監督企業出焦及排汙情況,陝西省甚至對重點區域派出環保巡邏車,在企業周邊繞廠流動採樣。一些重視環保的城市,督察主體甚至上升至市長級別。據臨汾市某焦化企業介紹,市長會不定期到焦化企業廠區的生產現場,且不會提前告知。總而言之,2018年汾渭平原各級政府對環保督察更為重視。

二、區域間環保態度和力度差異較大

調研過程中我們明顯感受到,汾渭平原各城市對環保的態度及執行力度差異較大。其中,北部的晉中市由於空氣擴散條件好,且7家焦化企業脫硫脫硝設備或已投產或在建中,該市自查階段對焦化企業的限產要求並不高,而臨汾市地勢較低,空氣擴散條件不佳,並且前期發生過環保數據造假以及洪洞縣三維集團違法排汙等事件,以至於該市環保嚴格,企業基本都已上馬全脫硫脫硝設備和料場大棚,並於2017年10月就完成了驗收。臨汾市除了洪洞縣的焦化企業和離市區較近的企業,其他焦化企業因環保達標而保持滿產狀態。

直击︱汾渭平原环保趋严下的焦企限产“面面观”

孝義市(屬呂梁市)和河津市(屬運城市)的焦化企業都比較集中,都是年產能60萬噸及以下的小型焦化企業,且是環保的重點區域。二者的區別在於,孝義市焦化企業的脫硫脫硝設備未上齊全,一些小型焦化企業甚至沒有上馬設備的打算,這些企業雖然現在滿產,但未來,肯定是要退出的。而河津市,部分小型焦化企業已經停產,在產冶金焦企業的環保設備正在建設中,但仍有部分小型鑄造焦企業沒有上馬環保設備卻在滿產中。相較之下,孝義市的環保限產壓力更大一些。

韓城市是汾渭平原受環保衝擊最明顯的城市,當地焦化企業在9:30—17:30完全不能出焦。當地某焦化企業稱,8月前,省督查組就開始自查,企業限產30%,進入8月,限產比例更是提升至40%。

三、特別大氣排汙標準要求極其嚴格

雖然現行的《煉焦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在2012年就已發佈,裡面對焦化企業大氣汙染物做了現有、新建、特別這3個檔次(由低到高)的排放限值要求,但從調研的企業瞭解到,此前,環保部門只強調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制,對氮氧化物的排放幾乎不做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前期大部分焦化企業只上馬了脫硫設備而沒有脫硝設備的原因之一。

從政府文件來看,2017年年底發佈的《山西省焦化產業佈局意見》就提到,12個重點焦化園區現有企業和新建企業要嚴格執行新建排放濃度限值要求,僅太原、陽泉、長治、晉城、臨汾、晉中“4+2”城市轄區所有焦化企業執行特別排放濃度限值要求。2018年6月發佈的《山西省大氣汙染防治2018年行動計劃》要求,自2019年10月1日起,焦化行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隨後發佈的《山西省焦化行業環保整改達標排放“回頭看”專項行動的通知》更是提出,2018年10月1日前完成40%的焦化企業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改造,2019年10月1日之前全部完成改造。由此可見,山西省對於焦化企業特別排放限制的改造要求是在不斷加速且逐步嚴格的。

直击︱汾渭平原环保趋严下的焦企限产“面面观”

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制對於全國所有焦化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難達到的,即使是環保超前的臨汾市,一些自稱完全能夠達到特別排放限制的焦化企業,估計也需要通過部分限產才能嚴格達到標準。所以,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極限的改造時限是懸在山西省焦化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

四、利潤改善才有資金投入環保設備

下半年以來,焦化企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煉焦利潤,資金狀況得到修復。但調研的焦化企業普遍反映,脫硫脫銷脫煙塵以及煤棚、焦棚等一系列的環保設備投入資金龐大,對於焦化企業的現金流是個嚴峻考驗。某焦化企業稱,他們計劃再上300萬噸/年的煉焦產能,直接上幹熄焦,購買產能指標再加上齊全的環保設備,總投資高達50億—60億元。產能在60萬噸/年以下的小型焦化企業,基本不具備上馬環保設備的經濟條件。據瞭解,一些放棄上馬環保設備的小型焦化企業即將關停。

從政策層面來說,市場持續給予焦化企業較高利潤是可以預見的。只有焦化企業利潤改善才有資金投入環保設備,才有資金支持企業搬遷、進行產能資源整合。

五、貿易商和鋼廠採購積極性提高

7月中下旬開始,貿易商對焦炭的採購突然轉暖。很多做焦炭期現套利的投資公司看到期貨盤面升水,便找到焦化企業訂購焦炭,這促使焦炭現貨跌勢戛然而止。目前,由於日照港入港困難、焦化企業調高報價,貿易商採購訂單有所減少。不過,鋼廠出現了補庫動作。

關於這一點,我們特意走訪了一家鋼廠。據鋼廠反映,他們擔心8月20日督查組進駐後影響焦炭採購量。該廠日常焦炭庫存在7萬—8萬噸,計劃在8月底前將庫存增加至20萬噸。此外,由於超高利潤持續運營,鋼廠的原料採購和庫存管理趨於保守,一切以不斷供、不影響鐵水產量為主,對焦炭漲價的接受度較高。

六、焦化企業銷售和庫存管理更完善

調研的9家焦化企業,基本上都處於零庫存狀態。孝義市某焦化企業甚至表示,銷售訂單已經安排至8月底。

這種所謂的零庫存跟企業銷售、庫存模式的轉變有關。由於焦炭貿易商採購量小且銷售渠道不穩定,焦化企業越來越傾向於跟下游鋼廠形成固定合作關係,以長協定量為主。因此,市場形成了當前這樣一個以銷定產的焦化產業格局,這也符合未來鋼鐵、焦化一體化的政策導向。

七、洗煤廠因揚塵問題被迫大量關停

近年來,獨立洗煤廠因為揚塵問題受到環保衝擊。據瞭解,山西省內80%—90%獨立洗煤廠被關停,停水停電直到煤棚和汙水處理系統通過驗收為止。獨立洗煤廠大量關停,一方面導致沒有配套洗煤廠的焦化企業精煤採購形勢緊張;另一方面導致煤礦端原煤庫存激增,進而倒逼煤礦減產。總而言之,獨立洗煤廠的大量關停造成煉焦煤中間庫存環節的一個蓄水池被抽空。

環保督察影響評估

一、汾渭平原焦化企業預計限產兩三成

此前,汾渭平原從未經歷過中央督察組環保“回頭看”,所以任何人都無法較篤定估量本次中央督察帶來的限產影響有多大。但據我們與各焦化企業的交流,預計20%—30%的限產比例是較為貼切的。

直击︱汾渭平原环保趋严下的焦企限产“面面观”

按照20%的限產比例和60%的產能利用率估算,8月之後,汾渭平原和“2+26”城市焦化企業的焦炭產量將下降274.4萬噸/月。

二、江蘇徐州和內蒙古焦化復產彌補部分缺口

8月,在山西省未有明顯的環保動作前,整個焦化行業的供需之所以能夠偏平衡運營,主要得益於徐州市所有焦化企業停產兩個月以及內蒙古受環保督察影響限產兩三成。

5—6月的產量變化顯示,徐州市焦化企業停產導致江蘇省焦炭產量減少約35萬噸/月,內蒙古焦炭產量更是減少約44萬噸/月。綜合來看,徐州和內蒙古焦化復產帶來的增量80萬噸/月,這與汾渭平原加“2+26”城市限產的影響不是一個級別的。

三、鋼廠高爐限產比例預計小於焦化企業

相對於徐州、內蒙古焦化企業的復產,更應該關注的是汾渭平原加“2+26”城市鋼廠高爐限產對焦炭所造成的需求減量。“2+26”城市毋庸置疑是鋼鐵產能的重中之重,涉及鐵水產量約81萬噸/日,汾渭平原也是中西部的鋼鐵重鎮,涉及鐵水產量約10萬噸/日。

汾渭平原加“2+26”城市的鋼鐵企業涉及焦炭需求約1100萬噸/月,高爐限產比例在0—30%的範圍內如何執行,當下階段很難具體預測,只能大致評估。

如果區域內高爐限產比例與焦化企業限產比例都達到20%的話,焦炭整體供應就不存在缺口。但考慮到鋼廠環保設備狀態良好,且“2+26”城市已經歷過“回頭看”第一輪的中央督察,汙染也主要在燒結環節,因此預計高爐限產比例小於焦化企業。

汾渭平原作為焦化行業的絕對主產區,首次被加入中央督察“回頭看”的重點區域,對於焦炭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環保信號。從我們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汾渭平原焦化企業的環保設備有待加強,一些不具備上馬環保設備條件的小型焦化企業將逐漸退出市場。

只要汾渭平原和“2+26”城市的高爐限產比例小於焦化企業,焦炭的整體供應就是偏緊的,限產產生的影響至少持續到8月20日之後的1個月。焦炭現貨價格依然處於上漲態勢,但繼續追高存在風險,交易時需要謹慎。(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據期貨日報網、國投安信期貨相關消息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