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萤火之光照亮浪子回归路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践表明,做好戒毒者回归社会的帮教工作,是我们在戒毒工作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就让我来讲一下永宁县李俊镇老丁的故事。

「社区戒毒」萤火之光照亮浪子回归路

交友不当陷险境

老丁,男,48岁,永宁县李俊镇某村农民。曾经的他是90年代初的“弄潮儿”,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因他脑子灵,有远见,通过货物运输及温棚蔬菜种植做的是风生水起。然而就因为有了比周围人较好的经济收入,在他身边的“哥们兄弟”时不时的喊他出入歌厅酒吧,在一次应酬时抵挡不了诱惑吸上了“海洛因”,从此隔三差五地要过过瘾。虽然家里妻子也和他吵过闹过、甚至打过架,让他远离那帮“兄弟”,但那些毒友像鬼魅一样如影随行。家里的积蓄被老丁败光了,身体也每况愈下。终于在一次吸毒时,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到戒毒所依法对他进行强制戒毒。

专干真诚唤回头

每一个回归社会的戒毒者都会存有一段“生活上的适应期”即巩固阶段。要使戒毒者能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政府必须对这些回归者给予各方面的社会保护。通过心理脱毒和辅导巩固,使一个完整的戒毒过程得以完成。它包括对戒毒者的接纳和安置,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包括对戒毒者的再教育,防止其重新复吸;包括为戒毒者升学、求职创造条件,使之最终能在社会中生存。

由于较长期的强戒生活,老丁对妻子对家庭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显得冷漠无情,他在心里恨自己对不起父母妻儿;恨朋友把自己诱骗堕落进毒品的世界。因为自卑消极的情绪,他多次表达了离婚的想法,可是妻子却很坚持,要等他出来再一起奋斗。家庭是人生心灵的港湾,妻子经常给他写信,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两年过去,老丁终于回到了家里。原来种菜的土地被流转,一下子成了无业游民,由于邻居、朋友、亲戚都居住在了一起,老丁也是个“好面子”的人,回来后要么待在家里不出门,要么出门鬼混不回家,又与毒友来往,妻子害怕他重蹈覆辙,多说了几句,竟招来老丁的拳脚。永宁县禁毒委李俊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禁毒专干和戒毒志愿者们迅速行动,成立了专门的帮教小组,三番五次登门做工作。可他非常排斥,对中心的工作人员不理不睬。但禁毒专干们却始终不放弃、不抛弃,多次组织家庭会议,帮助老丁夫妇搭建夫妻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多次心理疏导,社会、家庭的关爱和接纳让老丁渐渐树立了走向新生的信心,有了找工作的愿望。禁毒专干们多次向他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就业援助对老丁进行就业指导。帮扶小组的每个成员就如同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没有太阳耀眼,没有星星美丽,但总能在黑暗里凭借自身的坚强,用微弱坚毅的光芒照亮一方带来希望。

多措并举出逆境

一只萤火虫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照亮前进的道路。

因为没文化,虽然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为他介绍工作,老丁的就业还是陷入了困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要搬进楼房,此时机遇来了。老丁和几个朋友一合计,组建了一个装修队,中心的帮扶小组也积极联系,向李俊镇政府领导汇报,经过协商最后同意试用老丁他们的装修队对农户房屋进行装修。为了防止老丁复吸,也为了让用人单位放心,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禁毒专干、派出所民警与镇政府领导商量后与老丁签订了详细而严格的协议。事实证明,他们的装修队不怕苦、不怕累、劳动积极认真,当年几个人就小赚了一笔。今年,老丁承包了镇上的12栋温棚进行蔬菜种植,禁毒专干联系镇农业发展中心为老丁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目前,老丁种植蔬菜已经开始销售,第一茬蔬菜就给他带来了三万余元的收入。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年来,老丁默默的改变着,积极参加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各种活动,经常与禁毒专干们一起和其他戒毒康复者谈心。他的经历和重新做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戒毒者。看着他们眼中忏悔的泪水,老丁悔恨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也看到了远离毒品、重回社会的希望,坚定了戒断毒瘾,回报社会的决心!

看到老丁慢慢找到生活的新希望,李俊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禁毒专干们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感悟: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探索无止境,需要掌握更多专业工作方法,只要用细心耐心诚心去打开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灵,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帮扶他们,他们终会迈开新生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