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專版|從老舊工業集聚點到現代小微示範區 玉城街道轉型升級再出發

2018-08-28 07: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徐子淵 湯仁委 詹婷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玉環市玉城街道率先吹響了工業發展的“集結號”,發出了實幹興業的時代強音。從此,玉城街道這一“工業新興”之地,引得世人矚目。

隨著時代的發展,玉城街道也提前遭遇“成長的煩惱”,“散亂汙”帶來了安全、環境、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玉城街道吹響了轉型升級的“集結號”。該街道黨工委書記詹江鵬大力提倡機關幹部“去機關化,到基層去”導向,號召機關幹部主動到一線去,主動到基層去,主動迎難而上破解各種難題。特別是對轄區內的老舊工業點進行全面而徹底的“問診把脈”。在一手資料支持下,精準剖析區域結構,提出“念好‘快、穩、優’三字經”,並代表玉城代表團在玉環市黨代會上發出了《統籌兼顧 精準發力 強勢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的改革強音,倡議大刀闊斧“刮骨療傷”,在科學規劃下進行轉型發展,在轉型升級中深化改革,用暫時的陣痛換來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

根據玉環市出臺的《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三年(2018~2020)行動規劃》,玉城街道共有12個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的任務,今年啟動了小水埠、密杏、嶺腳西青塘3個點的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順利拆除面積達46萬平方米。

浙报专版|从老旧工业集聚点到现代小微示范区 玉城街道转型升级再出发

玉城街道公園河景

政策貼心:科學施策治頑疾

初秋的玉城,海風帶走了“秋老虎”的燥熱。從榴島大道一路走來,路邊的小加工點依舊忙碌,只是它們少了些“鄰居”。

一旁被推倒的廢墟上,卡車、推土機往來穿梭,規劃用地面積329畝地小水埠工業點正在施工,它將成為規劃有序、功能齊全的新興工業園區。

浙报专版|从老旧工业集聚点到现代小微示范区 玉城街道转型升级再出发

榴島大道

小水埠老舊工業點形成於上世紀90年代,總用地約329畝,區塊內有企業廠房、村民住房以及外來人口居住出租房等137家。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成了廠房,村民靠租金生活,企業主要以汽摩配產品、毛胚生產致富。據統計,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0餘萬元,來源多為廠房出租。

去年10月1日,玉環街道黨工委委員孫賢勇主動請纓,接下了拆除小水埠老舊工業點的拆遷任務。同時一起接下任務的,還有玉環市行政執法局的葉陽敏和許加餘。“明天一早集合,去現場看看情況!”孫賢勇在微信群“小水埠三人行”招呼著“隊友”,準備一早就去現場探探底。

第一次走進小水埠老舊工業點的孫賢勇“驚呆”了,“密密麻麻的廠房,鐵皮棚鏽跡斑斑,只夠一輛麵包車通過的道路看不出原來的顏色,牆體被機床噴漆染成了黑色……”孫賢勇直搖頭,“覺得自己領到了一根打滿死結的繩子,而我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其解開,而不是一刀斬斷就算完成任務。”時間短,任務重,涉及多方利益,如何“破冰”讓孫賢勇頭疼不已。

白天,走企業,訪村民;晚上,三人坐下來討論收集的情況,逐一分析。他們總結出依靠房租為生的村民、合法的企業、違法的企業三類情況,而這些情況最後都離不開安置補償的問題。最後,他們用了“規劃先行、拆字開路、綜合施策、滾動開發”的十六字方針,對症下藥。

“百姓最怕拆了卻難以重建。”孫賢勇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先給出了一份改造方案,打動了不少人的心。同時,服務優先,在搬遷過程中他們按照臺州市委、市政府“媽媽式”服務要求,全程主動為企業拆遷提供便捷的服務和優質的保障,對區塊內必須要拆遷的企業,主動幫助企業尋找落實過渡生產場地。

“堅持法理、照顧弱者、做好服務。”孫賢勇說這是他們工作的小訣竅,將工作落到實處,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小水埠老舊工業點的改造,只是玉城街道大步向前時留下的一個印記。今年3月4日,玉城街道老舊工業點改造指揮部在小水埠揭牌成立,隨後該街道迅速整合力量,抽調骨幹人員,組成最強隊伍到小水埠這個第一線去。同時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把黨支部紮根到工作一線。在玉環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所有一線幹部夜以繼日的攻堅下,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該指揮部完成了道路徵遷、政策解釋、土地徵收等工作,大力加快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進程。

浙报专版|从老旧工业集聚点到现代小微示范区 玉城街道转型升级再出发

小水埠工業區塊規劃效果圖

服務用心:精準改造解民憂

“拆,是為了更好地建。”這是小水埠老舊工業點改造升級開始,小水埠村民葉藝朋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小水埠工業點發展至今已經到了不得不拆的地步,“一下雨,路面滿是黑乎乎的積水,環保、消防都不達標。”而改造後,這些情況都能得到解決,改造帶來的改變,不止被葉藝朋看在眼裡,也被村裡的其他黨員群眾所接受。

在玉城街道小水埠工業園區啟動村集體土地徵用籤協議時,54名村民代表中除3人出差外,其餘51人全部簽字,土地徵用幾乎全票通過。村民代表之所以爽快簽字,就是被“以地換產權”這項政策“紅利”吸引。根據土地置換產權補償政策規定,玉環採取返還建築產權方式,保證村集體利益。補償標準有兩種:一是無償給予村集體徵用面積5%至10%的建築產權;二是村集體以成本價回購徵地面積30%至40%的工業廠房建築產權。

小水埠村此次被徵用村集體土地160多畝,經多次協商,選擇了第一種補償方式。屆時可額外獲得1萬多平方米建築產權。“我們村集體土地原先年收入有100萬元左右,徵用改造後多了1萬多平方米的建築產權,我們到時候拿出去出租,年收入可以達到200萬元以上,翻了一番。這麼一算,大家簽字的積極性肯定高。”玉城街道小水埠村村委會主任鄭大沛笑著說道。

浙报专版|从老旧工业集聚点到现代小微示范区 玉城街道转型升级再出发

小水埠老舊工業點拆除現場

為村集體考慮,也將企業放在心上,政府推出的“紅利”不僅有針對村集體的,也有針對小水埠40多家企業的。

“搬遷政策具體是怎樣?廠房難找,時間上能不能寬限一些?……”得知小水埠老舊工業點要進行改造,玉環環城汽車附件廠負責人梁啟連“急吼吼”趕到了玉城街道老舊工業點改造工作指揮部詢問。

在小水埠老舊工業點改造範圍內,玉環環城汽車附件廠有兩個廠房,最近正是生產旺季,一邊是源源不斷的訂單,一邊是廠房需要拆遷的消息,愁得他好幾天睡不著覺。不過,當詳細瞭解政策後,梁啟連高懸的心終於放下了。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玉環創新“拆除違法、先行開發、安置合法、拆除合法、開發餘量”的單區塊滾動開發模式,即在工廠不停產的前提下,優先拆除老舊工業點內的違法建築,騰出空地先行開發建設一批廠房,等合法企業入駐新廠房後再拆老廠房,逐批逐量滾動開發,實現企業最多“搬”一次。

這項政策“紅利”,減輕了企業主因拆遷引起的顧慮。“這個滾動開發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原以為搬遷要停產,幸好只是虛驚一場。這就是政府給大家吃的‘定心丸’,是對我們企業的最大支持了!”梁啟連喜滋滋地說道。

“不破不立,玉城將會迎來新生。”玉城街道辦事處主任周也林自信滿滿,村民企業都支持,更讓幹部知道,改造提升刻不容緩。

雖然老舊工業點改造困難重重,但周也林相信攻堅克難之後,就會迎來彩虹。“工業佔了玉城街道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業就已經在我們這兒起步了。然而,當時沒有規劃,老百姓就是門前屋後搭個工棚就算廠房,發展至今密集的小作坊式發展已經不再適合,的確是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說起玉城街道的發展,周也林頗有些感慨。

散亂汙、高能耗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玉城的發展;隨著大量的外來人口聚集,消防安全問題愈發凸顯。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成了制約玉城街道轉型升級的“絆腳石”,而如今這些“石頭”正在被一點點清除,新的發展也即將到來。

轉型雄心:小微園區迎蝶變

小水埠老舊工業點的改造升級,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次重生。

玉環聯誼汽門推杆廠負責人陳永生最近有點忙,不僅忙著訂單的加工生產,還忙著新廠區的規劃。“我們的設備比較重,樓板承受重量有要求,新廠區政府統一幫我們新建,我們只要提要求,最後付建造的成本價就好,方便啊!”說起新廠區的規劃,陳永生很高興,不用自己跑審批,政府統一規劃,省時省力還省錢。

聯誼汽門推杆廠主要生產器械加工用品,出口美國、瑞士等國家,預計今年產值能達到1400萬美元。“這是我們預計產值,不過也可能達不到,老廠區設備跟不上。”陳永生說,要是廠區能夠改造升級,估計產值可以翻倍增長。

陳永生屬於第一批在小水埠辦廠的企業主,當時從未想過這裡會成為一個工業點聚集地。如今,陳永生的產品遠銷海外,他最怕的就是國外客戶要來廠裡實地考察,“老廠房比較亂,機械加工那麼多年看上去也比較髒,這會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近年來,陳永生一直想著擴張企業規模,不僅是因為廠區環境需要改善,也急需引進新設備。但一直苦於廠房無法擴建,陳永生的想法只能被“束之高閣”。如今,老舊工業點一改造,讓陳永生頭疼的問題全部都迎刃而解了。

“我去看過城北的小微企業園,都是現代化的建築,整齊乾淨。我想著我們以後的園區,也會跟小微園一樣!”陳永生口中提到的小微園是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的玉環城北小微企業創業園,目前已成為周邊小微企業爭相入駐的“香餑餑”。

浙报专版|从老旧工业集聚点到现代小微示范区 玉城街道转型升级再出发

建設中的玉環城北小微企業創業園

看到玉環市大力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升級,企業主們也都認識到改變的時候到了。玉環城北小微企業創業園創新引入“工業城市綜合體”理念,推出“工業房地產”開發模式,是玉環市首個商業化運作的項目,企業僅需首付三成即可入園,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

“入園是大勢所趨,越早入越早實現優化升級。”玉環匯盈機械廠負責人許道國一口氣買下了7000平方米的廠房,要引進新設備、上新項目。以“工業地產”開發為主導模式,玉環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政府主導開發、龍頭企業開發、第三方專業機構開發、企業聯合體建設、行業協會牽頭建設、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自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等模式,小微企業園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結合小微企業園產業功能定位,玉環提高了產業類型、企業規模、投資強度、畝產效益等入園門檻。“對成長型、科技型等專特精的企業,要優先安排入園,確保園區不再成為‘散亂汙’的集聚區。”玉環小微企業園建設指揮部副指揮梁永弟介紹說,2018年全力確保竣工投用3個小微企業園,完成標準廠房建設25萬平方米,實現新增100家以上小微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力爭新開工建設8個以上小微企業園。

目前,玉環建立了小微企業園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體系,變“跑一次”為“零上門”,原則上小微企業園項目完成開工前的相關審批手續不超過30個工作日。同時引導小微企業“當股東不當企業主”,鼓勵同行業企業、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一起入園集聚,著力把工業點及小微企業園建設成為主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拓展的特色產業基地。

玉城街道的老舊工業點改造,將啟動產城融合的蝶變之旅。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必須要改變“產是產、城是城”這種產城分離的傳統模式,走出一條“產依城、城興產”的產城融合發展之路。

(本版圖片由玉環市玉城街道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