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羅甸」貴州日報區域周刊:激活農戶創富「興奮點」

「媒體看羅甸」貴州日報區域週刊:激活農戶創富“興奮點”

黔南日報二版頭條

打工好,還是創業好?不必說,自己當老闆肯定更實在,但創業的風險和成本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的,而羅甸縣沫陽鎮的貧困戶鄧達軍卻另闢蹊徑,在低風險低成本的前提下成了小老闆。

“我這個‘老闆’,可是白得來的。”鄧達軍笑說道。

管護著近40畝火龍果,年收入15萬元的鄧老闆受益於羅甸縣火龍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媒體看羅甸」貴州日報區域週刊:激活農戶創富“興奮點”

羅甸氣候好,種出的火龍果味道香甜,十幾年前這裡的農民就開始種植火龍果。種的面積不小但收入卻不高。“種植技術落後,火龍果產量提不高,銷路也窄。”龍坪鎮馬草村村民敖應福總結前些年的火龍果產業時這樣說。

農民單打獨鬥收益難以提高,而集中了市場、技術、資金等優勢的企業,前些年也遇上了發展“瓶頸”。

2013年進駐羅甸縣的貴州新中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走農旅結合發展之路,項目首期投入資金5730萬元,先後完成規模連片種植火龍果4300畝,並配套節水灌溉、生產路等基礎設施,與全國多家中、高端水果零售商建立了成熟穩定的合作關係,該公司也成為縣裡目前種植規模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火龍果種植企業。

“農民來打工,就僅是幹活,而不是主動學技術後的管護,所以除了常年近300人的用工量外,基地還得配30多個技術員做管理。”新中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長何波說。

用工量大、資金投入大、管理壓力巨大,影響了企業的盈利。為了打破僵局,新中盛推行“先租返包五統一”模式。將已成熟的果園返包給貧困農戶經營,公司統一技術指導、生產標準、收購包裝,以及統一品牌打造、貼牌銷售。

同時,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羅甸支公司還專門出臺了火龍果種植保險,按每畝20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免除了農民承包管護的風險。

做的還是一樣的活,但心裡的責任感大為不同。“過去我是替基地打工,技術想學就學,想幹就幹,現在不同了,我是為自家幹,幹得好我才掙得多。”鄧達軍說。“想不到,這一兩年的功夫,我這收入就漲了十幾倍,全靠了火龍果。”鄧達軍最近正忙著考駕照,他早看好了一輛皮卡車,準備一領駕照便提新車。而像鄧達軍一樣,從年掙萬元勞務費到年收入逾10萬元的農民,就有60多戶。

來 源 | 貴州日報

作 者 | 安慧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