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老 屋


至少我會相信

不修邊幅

並非是你的初衷

與雜草一起瘋長的

還有

病得不輕的時光

以及

那些沾滿銅臭的慾望

也許

多年在風雨與孤獨中

屹立不倒

只為苦苦守候

那些偶爾能回

以及

永不可能再回來的身影

其實

只要它發黴的殘破瓦頂

按時飄出幾縷炊煙

便能喚回些許

似曾相識的腳步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從出生到十六歲,我生活在利川與萬州交界處 —— 一個叫作百丈溝的偏遠地方。顧名思義,百丈溝是一個山高路陡、溝壑縱橫的山區。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土。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三十年前,老家有一座解放時地主留下的大宅院,名曰爛田壩。那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土家吊腳樓建築群,三個寬大的天井、平坦的條石院壩、精緻的繡花樓、典雅的閣樓……這一切無不顯示出當年地主之富有、建築工匠技藝之高超。可惜八八年初夏的一場大火讓這座院落付之一炬,要不然現在至少可以申報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最遺憾的是,那個年代照相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以至於始終無法找到一張失火前大院的圖片資料。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八十年代前期的爛田壩是一片繁榮的鄉村景象,那時每個家庭至少都有三個孩子,爛田壩大院成了全隊所有孩子的集中地。只要不下雨,院壩上至少聚集了二三十個穿著補丁衣服的孩子。大家分組玩著各種遊戲,女孩們最常見的是跳房子、跳繩、踢毽子、揀瓦粒……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男孩子們自然不會消停,在那個武俠小說盛行的年代,一有空便在一起較量拳腳,甚至抄起棍棒“廝殺”。偶爾難免失手落個鼻青臉腫的大夥都不會計較。我和幾個小夥伴最愛捉螃蟹。水量稀少且肥沃的小溪便是螃蟹出沒的地方,掰開鬆動的石頭或掘開小洞穴偶爾就能捉到大個的蟹和尚。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去古鎮羅田趕集也是當年的一大美事。羅田位於重慶萬州,與百丈溝只有幾公里的路程。該地的老街已有數百年曆史,古老的石拱橋、深褐色的條石路、流淌的小溪和淳樸的民風構成了古鎮的特色元素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改革開放伊始,這裡有過極其繁榮的商業景象,其間有幾處是當年的錄像廳,曾播放過紅極一時的古裝武俠劇。俊男俠骨丹心、玉女純潔柔情、無敵九陰真經……奈何心同日月卻世事無常,多數故事情節終究以悲劇收場,這些虐心的劇情惹得當年我們這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總是熱淚盈眶。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隊裡來了放映隊,那個年代看一場露天電影真的是一場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其興奮度不亞於現在的人中了雙色球一等獎。也是在電影中我們漸漸懂得世界不只是我們眼前的一切,還有城市和大海,也慢慢地開始嚮往外面的精彩。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在村小放學後便去看望一位叫向長髮的老人,向老其實還不老,五十多歲的年紀。他曾經在抗美援朝時上過朝鮮戰場,真槍實彈的和美國鬼子幹過,因為曾經在朝鮮嚴寒的冬季被凍傷過,所以不到五十歲時便因為嚴重的風溼而雙腳癱瘓,向老只能長期躺在床上。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有一次去看望向老,他便開始講他的戰鬥經歷,我一下就聽入了迷。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他先後講了《西遊記》、《朱元璋》和《薛仁貴》。萬萬沒想到,眼前這位臥病在床的老人竟有如此傳奇的經歷、淵博的知識和出眾的口才。總覺得聽他講故事遠比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生動有趣得多。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向老也因為有我這個忠實的小聽眾而開心,這樣不但讓他苦悶的生活增添一份樂趣,也使得他那動情的講述有人傾聽。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有知己做你忠實的聽眾。也就是在聽這些故事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學到了誠實、豪氣甚至不畏強權等古人品質,這對於我們性格的塑造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爛田壩的繁華和我們的天天故事會隨著一場意外火災戛然而止。

利川百丈溝爛田壩,一個無名但值得懷念的地方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日的黃昏,一團火苗竄上房頂,純木質結構的大院在兩小時內化為灰燼。這一把大火,燒掉了爛田壩半個世紀的熱鬧和喧囂、燒焦了向老的軀體、也燒燬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災後重建,大家的房屋便分開來建,同時,打工浪潮興起,半大的孩子紛紛外出打工。我也因唸書,離開那個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

從此,冷清與蕭條便成為兒時故土的主旋律。老家也和眾多村落一樣,沒逃過荒涼破敗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