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今年中國的高考,考生 975 萬人。江蘇高考理科類第一名,俗稱之「狀元」,花落南通的通州高級中學袁夢同學,總分 434 分,語文 133 分,數學 189 分(加分 32 分),英語 107 分,獎勵分 5 分,物理和化學均是 A+。

目前,袁夢已經入選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名單。這是一個比較文靜的小姑娘,她在班上是學習委員,也是 2018 年江蘇省普通高中省級三好學生。她中考就是通州區第一名,今年的三次模擬考試都是整個南通市的前十位。至於大學選擇什麼樣的專業,袁夢表示還沒有定下來。她比較喜歡工科,也比較喜歡經濟管理專業,對未來充滿希望。

自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南通的中學至少已經培養出 8 位高考「狀元」,是江蘇省培養「狀元」最多的學校。令人難忘的是,120 年之前,這裡就出了一位最著名的真正狀元:張謇,正是他,把南通建設成了全國模範縣甚至被譽為「中國近代化第一城」。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張謇

張謇(1853.7.1—1926.8.24),我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是毛澤東強調的中國民族工業不能忘記的四個重要人物之一。

優秀的人往往從小就顯露才氣。張謇出身農家,排行老四,三歲時就能背誦《千字文》,四歲入讀私塾,十歲已經把四書五經學過,十二三歲時可以在大人面前作詩聯句、「制藝成篇」了。學這些幹嘛?晚清那時候的社會階層固化,張謇這樣的小戶小家如果想提高社會地位,個人想實現報國理想,只有走「讀書做官」這條路,通過「科舉入仕」的考試,逐級被錄取後,才能在主流社會圈層裡上升。十五歲,張謇開始進入科舉考場,縣、州兩試都一一順利通過。

但是州試成績在百名之外,他的老師很嚴格,大罵:如果有一千人應試,定額錄取九百九十九,唯一不取的那人必定是你。張謇極其羞愧,在住宅的窗戶、牆壁、桌子、帳頂上書寫「九百九十九」五個字以勵志。睡覺時在枕邊綁兩短竹,夾住自己的辮子,睡眠中翻身牽動辮子有痛感,驚醒起來立即讀書,看見「九百九十九」常常淚下如雨。

夏天中午不午睡,夜裡讀書時蚊子多咬人,他就在書桌下放了兩個罈子,把雙腳伸進壇中,壇口用圍裙蓋住,堅持讀書練字。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童年張謇,夜讀三更

發憤有成,當年院試果然被取中,獲得「秀才」稱號。他的苦讀精神、才學和品格逐漸傳開被人們點贊,政府領導們也相繼察覺張謇的潛在價值,他的生活範圍迅速擴展。他一邊按父親的囑咐,繼續參加升級式的考試;一邊在有心發掘人才的官員推薦下,先是受聘做地方教育主管領導的秘書工作,不久又到了駐軍中做首長的幕僚參謀,還隨軍北上到過朝鮮,顯示出學識才幹紮實、勤苦辦事和鎮靜應對急務等等良好素質。

沒想到,張謇的科舉生涯並不順利,他的經歷也越來越不適應空洞陳腐的八股制藝。15 歲考中秀才後,33 歲到北京才考取「舉人」,直到 41 歲(1894 年),終於以一甲一名,高中「狀元」,受到光緒皇帝召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終於獲得官員身份。這本來是科舉士人的最高榮譽,但是 26 年的科考摧殘,卻讓張謇產生了疲憊感甚至荒謬感,他在日記寫道:「本無鐘鼓之心」,「久倦風塵之想」,進京前連考試用具都是「雜借自友人,榜發之前,不聽錄」。榮耀之時,他的志趣已經不是功名利祿,也可能經歷的官場艱險和複雜權鬥使他厭倦。一個突然的歷史機會,讓張謇重新規劃了自己的獨特的人生事業。

甲午戰爭,天朝慘敗,第二年簽訂的《馬關條約》又是讓中國人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有一條: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日本通過戰爭,從此取得了在中國的設廠權。而根據之前的「片面最惠國條款」,原先只能建小廠的各路列強也因此同等取得了這項權利,隨後還可以在中國任何地方設廠。這個條約對整個中國的政商學界、士紳階層和普通人,都是空前巨大的精神打擊,救亡圖存成為他們的最高主題,實業救國是他們的最大共識。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的張謇形象

張謇看到江淮之間盛產棉花,心想如果辦起紗廠,可搶在日本人前面一步,堵住他們在我國內地辦廠的路子,以「商戰」之勝利彌補「海戰」之敗。張謇逐步形成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思想,以愛國志士的姿態走向了興辦實業。他自己的理想是「言商仍向儒」,做實業是為了籌措辦學經費。1896 年初,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上奏,委派張謇等人在江蘇通州、蘇州、鎮江分別設立商務局,委派張謇在通州創建紗廠。中國商人一直為世俗輕視,但有「奉旨總(辦)理」的政府名義支持,張謇也有了「狀元辦廠」的讚譽。

讀書人去做賺錢的事,並不容易。張謇經過兩個多月的招商活動,邀集了六位朋友創業,史稱「通滬六董」。紗廠取名「大生」,寓意是:「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長財飭力,土地所生」。

資本金不足,為著事業,張謇不惜屈身向一切願意贊助的人求借,而且不論多少,一概借用。南通唐家閘有家雜貨店,拿出 20 塊錢入股,張謇很高興地收下。有位老奶奶僅 6 塊銀元怕「狀元公」嫌麻煩,張謇看出老人的真誠情意,連連作揖,感謝她的支持。

據老工人回憶,為了把工廠辦好,張謇時時告誡大家不許奢侈浪費。在廠裡,只有聘來的洋工程師和技工可以例外,他們可以拿高薪,吃兩餐,一個月到廠裡只工作幾天,主要是技術指導。對於其他人,則嚴加管束,連執事人員的飯菜標準都有規定。張謇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平時極為節儉。辦廠之初,數年不領工資,出門辦事也都住在朋友家中,儘量不花公款。他連丟在地上的一塊小紅紙也要拾起,並囑咐身邊的人說:「寸紙尺線都不要丟掉,要好生節約。」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大生紗廠

張謇帶領管理團隊經過五年的艱辛努力,到 1899 年 4 月,大生紗廠開車出紗即有盈利,利潤率高達 22%,後來達到 30%。新式企業站穩在長江北岸的通海地區,張謇的腰桿子硬了,開始進行紡織產業的專業化擴張,辦了四個紗廠,辦了 21 個墾牧公司開荒 100 多萬畝(每年可產棉 20 萬擔)作為原料產地,辦了冶金、機械、輪船甚至榨油等一系列紡織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後來還辦了實業銀行,為企業融資服務。

實業成功,張謇獲得了政府和民間的更多尊重。被當選為江蘇省教育會的會長之後,他藉此機會,把經營實業所獲盈餘的相當部分拿出來,實施他的振興教育目標。1902 年,他約同摯友,勘察地址,最後擇定南通的南門外千佛寺。在這座破舊的大廟裡,張謇改建和新建了一批房屋,使之變成一個佔地 41 畝,可容學生 300 餘人的新型學校。出資 2 萬元,集資 9 萬多元辦起的這所通州師範,是中國最早的師範學校。然後,一鼓作氣再辦女子師範、中學、銀行專修、國文專修、測繪校、土木校、法政講習所、巡警教練所、女工傳習所、商業學校、大學農科、醫學專門、紡織專門、伶工學社、盲啞學校、博物院、圖書館,以及河海工程、商船學校、水產專門等等,培養師資和各項專門人才。

孫中山主持的南京政府對張謇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通州師範的開辦及整個南通的教育事業的興起,「開全國之先河」。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除了通州師範,張謇還辦了多所學校

南通是座古城,始建於公元 958 年,傳統的州城格局,當時是一個風氣閉塞之區。1911 年,張謇的公司經十多年艱辛創業,取得初步成功之後,召開了第一次股東大會,張謇在《墾牧公司第一次股東會演說公司成立之歷史》中,他說:「凡鄙人之為是不憚煩者,欲使所營有利,副各股東營業之心,而即借各股東資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設一新新世界雛型之志,以雪中國地方不能自治之恥,雖牛馬於社會而不辭也。

」他的城市建設一開始,就超越了一般的房地產開發商。

建築大師吳良鏞說,張謇將工業區選在城市西郊唐閘、港口區定在長江邊的天生港、城市南郊狼山作為花園私宅及風景區。三者與老城相距各約 6 公里,建有道路相通,構成以老城為中心的「一城三鎮」的空間格局,城鎮相對獨立,分工明確,減少汙染,各自可以合理發展。這種一城多鎮、分片佈局的模式極有創意。

張謇不僅為南通辦了大量的現代化企業,在城市中也展開全面建設,包括警察局、電話局、新式旅館、公園、體育場、水利設施、公益機構(貧民工廠、養老院、育嬰堂、濟良所等),都富有成效。其中大多數機構的經費,均是他私人支出。張謇的事業從辦實業、興教育,發展到了為社會公益服務。他建設了全國聞名的南通,他是農家中的士人,商人中的書生。

考生975萬,狀元又花落南通,傳奇的南通的開拓者張謇

位於江蘇常樂鎮的張謇紀念館

在將近 30 年打造「新新世界」的創業中,張謇也一直關注和參與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與時俱進。1903 年赴日本參觀後,他還仔細閱讀了所有歐美考察資料。他在從漢口回南通的船上親眼目睹武昌起義的沖天大火,思想上從立憲派轉到了共和的方向。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聘任他為實業總長。在上海成立的國際稅法平等會推舉他為會長。1925 年 3 月,他在當地開會追悼孫中山並發表演說。

長期的勤勞忙碌,張謇忘記了身體的透支狀況,1926 年 8 月 1 日,已經 73 歲的他忽然感到遍體發燒,但是第二天清早還是偕同工程師視察江堤。7 日病勢漸重才請醫生診治,但已難以迴天。8 月 24 日,張謇辭世,臨終之際沒有言語,事先沒有留下任何遺囑,也許他以為很快將走下病床,他的事業和追求還要繼續去奮鬥。他的最後一次演說,是勉勵南通全縣的少年兒童「養成軍國民之人格」,應邀題詞,他揮筆寫下的是南宋哲學家陸九淵的話:

「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今千百年無一人有志,是怪他不得。志個甚的?須是先有知識,然後有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