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线下培训课比书贵100倍?

为什么线下培训课比书贵100倍?

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首先他列了几个例子,如下: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1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定价是39元。有一个同名的训练线下课程,如果是自己去北京、上海参加公开课的话,两天费用是6000;如果是请认证讲师到公司做内部培训,价格是每天4万。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德鲁克学院每个季度在北京召开同主题公开课,两条学费4800.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呢?是作者都保留了一些关键的内容,在书中没有写出来,只留给线下培训课使用?当然不是这样的,培训课和图示所包含的核心内容是一模一样的。

那核心内容一模一样,价格为什么差别百倍呢?难道选择培训课程的企业是人傻钱多?

也不是,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企业和成人教育市场,也存在同样现象。参加精心设计的现场学习效果比自己读书的效果要好很多。

好多少?好到值多花百倍的金钱,核心内容相同,价值到底差在哪里?

我们可以把有效促进学习的因素分离出来,进行对比下: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X

同一个主体的图书和培训课程的核心知识相差不大,可以相抵消。根据认知科学研究,对于同样信息,人的视觉输入于听觉输入,差别也不大,可以抵消。

因此:

培训=图书+X

由此可见,同主题的图示和培训课程的差距在X,X价值多少,等于参加培训和购买图书的差价。

X为什么这么宝贵,因为X能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那么X是什么呢?

诺尔斯等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叫appropriation,翻译叫“内化”,也叫“拆为己用。”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学习者激活和反思了过往的经验,设想和规划了未来的行动,以及现场的技能演练。

只有少数人认为阅读本身是有趣的,快乐的,但在现场培训中,讲师是精心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模块,让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记忆。

培训之所以比阅读好,关键在于他能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以及对成人学习切实的落地和操作。

学习者在拆为己用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和“反思‘,可以更好的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