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反战歌曲,为什么超级武器不像Amani那样广泛传唱?

先简单回答歌迷朋友的三个问题

1、五月天到底是不是摇滚乐队?

答:是。

2、华晨宇有真才华还是装腔作势?

答:有真才华,并非装腔作势,功力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诠释方法和演唱两方面。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否定别人。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喜好。

3、为什么总是分不清哪些作品是摇滚乐?

答:听歌太少,听懂的歌更少。

回归正文

那天有人发消息问,同为反战歌曲,为什么「超级武器」不像「Amani」那样广泛传唱呢?看到叙利亚又起烽火,估计很多歌迷都在第一时间想到了Beyond的Amani和超级武器。

我们为什么被一首作品深深打动?以摇滚乐为例,想引起听者的强烈共鸣,至少要在以下几点上出类拔萃:节奏、乐器、演唱和意境。

有人说意境是玄学,恰恰不是。一个有灵性有创意的音乐人可以把意境做到出神入化,毕竟音乐的终极价值就是传情达意,通过旋律推进、乐器音色、演唱手法和编曲特点都可以营造出绝妙的意境。

先来看看Amani,一首当之无愧的旷世经典

Amani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式来推进曲子,前低后高。清脆的木吉他和手鼓小心翼翼的缓缓响起,生怕掩盖了唱诗班孩子们脆弱的声音。初段的童声天真无助,家驹沙哑的声线里流淌着热切的关怀,但歌曲前半程始终不急不缓,让那份呼吁感越积越厚。情绪积压到必须释放时,电吉他的嘶鸣一跃而起,歌者和听者的心境瞬间共鸣。当家驹和所有孩子齐声疾呼的声音到达顶点时,所有的乐器都安静下来为这疾呼让路。全曲营造出的呼吁感和急切感极其出色,让人无可抗拒的被深深感染。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呼叫声中,家驹的声音逐渐褪去,只留下一个孩子在无力的吟唱。

同为反战歌曲,为什么超级武器不像Amani那样广泛传唱?

Amani的主唱是家驹么?不不,从来都不是,而是那一群儿童。以孩子声音开始以孩子声音结束,家驹只把自己放在了普通呼吁者的位置。旋律、配器、歌词都是极简的,但却给人大爱无疆、大简至繁和大音希声的冲击。你问我这歌能唱多久?我告诉你,会长过时间本身!

再随手举个例子。来自Pink floyd的一首纯音乐,Marooned,之前已经推荐过的。它勾勒了怎样的画面?想将你带入怎样的意境?

内心莫名的沉静和安详起来,眼睛虽然闭着,但眼前却呈现出无比瑰丽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汪洋,不见一叶扁舟,只有几只海鸟轻轻掠过。高耸入云的山巅,捅破了本就稀薄的云层。顺着浮云上漂的方向,身体被带到了大气层之外,当回头注视着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时,一切仿佛都凝固了。神游苍穹,如梦似幻,虚无缥缈。曾天真的以为我很强大,现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和茫茫的自然,我竟是如此渺小,渺小的如同一粒尘埃。感觉身体完全不能动弹,不过这样的静止是难得的,至少体会到了何为永恒。

听完上面两首,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再去细细品尝一下家驹唱的「和平与爱」。

据成蹊观察,大部分人的听歌顺序是这样的

最初听歌的人大多会被旋律、演唱和歌词吸引,其他的基本不理会,也就是听最容易听到的部分。

随着听歌数量增加,开始留意一部分乐器的声音,喜欢上1-2种乐器的音色,并留心关注自己喜欢的乐器声。

听歌数量继续增加,投入感和浸入感继续增强,转而留意乐器的层次,比如刻意捕捉低沉的贝斯音,清亮的木吉他、键盘或提琴,尖锐的电吉他、小提琴等。

再往后听,对歌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的穿梭在各类乐器之间,会对作者为什么这样编排产生兴趣,会着重留意各种声音凑在一起表达情愫的手法,从而逐渐接近创作者的意图和意境了。在Riff的循环和变奏的推进中,让自己陷入成瘾的律动,体验律动并升华自己,着迷于各种意境,静静享受与作品和音乐人的共鸣。

当然,也有人听歌数量极大,却始终在初级阶段徘徊,就像读了万册书却跟没有读书一样。换种说法就是,压根没听明白。同时,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假专业人士吓住!什么不会弹吉他就别听歌,什么不懂乐理就听不懂音乐,都是在故作高深!音乐是一种生动的语言,人人可听之,人人可享之。

现在听下超级武器,很燃很躁很热血的一首反战歌曲。为什么它没能引起大范围传唱呢?为什么只有极少数歌迷表示喜欢?

与Amani的先抑后扬不同,超级武器通篇激烈,鞭挞了穷兵黩武的战争贩子,属于愤世嫉俗的咆哮式摇滚。黄家强作曲,叶世荣填词。开头的宏大和结尾的断续设计很悦耳,鼓和电吉他全程暴力开火,伴着黄家强的演唱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毫不拖泥带水,甚至在间奏中失真的电吉他还模拟了一段机枪的声音。全曲节奏超快而且快的让人需要适应一下。一曲终了,那句很有力度的No More War印象深刻,也是亮点。

在这片地方 被染上烈火

问过去越多 越会记清楚

黑的烟 灼的火 灰的心 唱衰歌

号角已在响 浴血战漫天

万里盖着灰 绿野再不见

焦的土 痛的肩 枪弹声 震天边

一刻消失於这炮火中

苦泣之中听我说一声

NO MORE WAR 摧毁他的超级武器

NO MORE WAR 不知牺牲多少个你

战斗早应该放弃 世界应珍惜永记

未世恶梦中 幻变似台风

核武破夜空 浩劫到巅峰

火光中 扫一空 看未来 更惊恐

妈妈今天不要再伤心 哭泣之中听我说一声

在《二楼后座》专辑里,超级武器的位置排在第一位,思念家驹的歌曲反而在后。成蹊认为,这正是Beyond乐队胸襟和气度的体现,家驹也一定希望是这样的排序,先世界后自己,很符合摇滚乐的一贯理念,浓浓的关怀精神。

Beyond三子丝毫不缺音乐才华,无论是乐器还是编曲都能做的很出色。黄家驹走后,他们最缺的就是一副像家驹那样感染力和穿透力双完美的嗓子。

在超级武器里,黄家强的声音存在感不强,几乎被乐器音色淹没压制,外放的时候听更是明显,而且他并不是游刃有余的在演绎,听起来并不轻松。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这并不是黄家强擅长的演唱方式,虽然他已经在尽力唱出家驹的感觉,但由于两人的发声方式不同,最终出来的效果还是差异很大的。

另外,中外摇滚乐里有大量的反战类歌曲,精妙之作不知凡几,其中十之七八都是含蓄的舒缓的,或者先隐忍后爆发。本来国内就对咆哮的重型音乐接纳度很低,所以超级武器自然是很难引起广泛关注了。

曾经有人邀请成蹊去评价黄贯中和叶世荣推出的新歌「路」,耿直的我也只能实话实说。

同为反战歌曲,为什么超级武器不像Amani那样广泛传唱?

一味否定三子的音乐,肯定不对。但一味的捧,同样有问题。家驹的声线无法复制,戴着家驹标准的有色眼镜去审视三子的表现是有失公允的。同理,叫嚣三子无敌秒杀家驹的,无异于在恶意捧杀。

盲目追星,会失去对艺术的理智判断,盲目程度越高,离艺术本身就越远。当一切从作品出发时,人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才会飞速提高。这是对音乐负责,更是对音乐人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