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家驹的妥协,你怎么看?

人活在物的世界里,想完全避开物是不可能的,因为物先你存在并伴随你一直存在着。只要有超然物外的境界,就不致于被众物淹没。

很早之前,成蹊就想探讨关于家驹“妥协”的话题了,但有些话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合适的人去讲,随着沉淀下来的歌迷素质越来越高,这个话题是时候聊一下了。请注意,我把妥协加了引号。

关于黄家驹的妥协,你怎么看?

人们往往会忽略别人煎熬和心碎的部分,不是故意忽略的,而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也不可能经历别人的经历。我们只是我们,我们不是他,所以当看到他的妥协时,多数情况下只看到了一个局部或截面。

如果只听过三四首Beyond的歌是不可能理解这份妥协的,也不可能感知到家驹的心理变化过程。当把各个时期的家驹作品都欣赏完,你才能理解这沉重的无奈的妥协。

家驹有没有向现实妥协过?答案是肯定的!正像家驹说过的那样,做摇滚乐很难,只有先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歌迷然后再做回真正想要的音乐。

许多歌迷都无法面对或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我倒觉得应该坦然面对。黄家驹的妥协并不是彻底的无底线的,而且从始至终他都坚持着赤子本色。他的妥协,恰恰值得分析、思考和借鉴。

当然了,对那些面带轻蔑指责黄家驹向商业妥协的人,可以直接无视。他们既不懂音乐,也不懂家驹,更没有接触过真实的世界,只是为了口舌的快感而指责。

在说家驹的妥协之前,成蹊觉得很有必要先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审视那些与我们有关的妥协。

你试过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么?最初对周围的吵闹会非常愤怒,慢慢适应之后就习惯了,可以做到嘈杂不入耳书却照样看。只要你想看书的初衷不变,外界环境再怎么糟糕,书,还是可以看成的。

那天大黄问我,你现在写三子的歌不怕别人取关吗?毕竟有很多单纯喜欢家驹的人是受不了你写别人作品的。我说完全不担心,因为之前已经用各种方法把偏激粉和玻璃心赶走了,现在留下的是把音乐放在第一位的歌迷,也就是家驹真正喜欢的歌迷。我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我不想再向所谓的大多数妥协!

2015年,“一路有家驹”微信公众号创立。在最初期的时候根本没人知道这个平台,没有歌迷关注就没人转发,没有转发就无法发展,更谈不到影响力了。所以为了吸引第一批歌迷,我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无奈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我都没有写太多音乐相关的东西,而是严格按照大部分人的喜好来写,比如煽情一些、图片多一些、金句多一些。在关注的人里,也有为音乐而来的,但很少很少,大多是来摘抄句子或收藏图片的。那时候人数增长的速度极快,记得有一个月涨了2000多。

我想写与音乐有关的东西,这一点从没有变过。所以在差不多一万人的时候,果断写回了音乐。虽然在那之后人数涨的非常缓慢,但我依然坚持不为所动。

今天,公众号上依然有在最初期关注这里的歌迷,但是已经不多了。试想如果当初不妥协,就不会有后续的发展,也不会沉淀出一大批力挺这里的歌迷。有些事真的没办法。

再讲一个例子,也是真事儿。有一位歌迷开了一家网店,尽管产品物美价廉,但由于是新店,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流量,经常两三个月都没有订单。

无奈之下他开始尝试刷单,也就是伪造虚假的成交订单,获得虚假的好评。刷单之后,网店的生意逐渐好转。在收入有了一些改观之后,他果断的停止了刷单,因为他只想要真实的流量和交易,他相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当初刷单是迫不得已,如果他真的不刷单的话,这个店恐怕早就关了。

规则不是一天形成的,被规则包围时,如果不向规则妥协便很难存活。只要本色不改,初心不变,这样的妥协是值得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驹在当时完全不曾妥协过,那么今天知道Beyond乐队的人数很可能会减少大半,甚至要减一多半。

无止境的永远等待

在Beyond乐队成立之初的5年里,家驹与队友创作的音乐非常前卫,哪怕是在今天听起来都相当惊艳。这些作品是他们受西方摇滚影响苦练吉他之后的原创精品,一直到《亚拉伯跳舞女郎》专辑,之前的每一首单曲都别样出色,含金量十足又有Beyond自身的特点。

虽然音乐很棒,可是接受的人很少,曲高和寡。平心而论,即便是在今天,Beyond早期的杰作又有几人能够欣赏呢?大环境的整体水平就摆在那里,黄家驹也是相当无奈。

关于黄家驹的妥协,你怎么看?

透过早期的作品,很容易就能听出Beyond乐队给自己的定位是金属乐和艺术摇滚,然而想做这样的歌,那只能陷入无止境的永远等待。

玩乐队是需要大把时间的,乐器的维护更新是需要花钱的,家驹他们只能是一边打工一边创作。1983-1986年,几个20岁出头的穷小子举步维艰的打拼着。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压力会从各个方向涌来,父辈的压力,爱情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甚至还有唱片公司的压力。家驹比别人还多一重压力,别忘了他是Beyond的队长

Beyond与唱片公司的合作,像极了一个人与自己的影子赛跑,一个追求艺术价值,一个追求商业利益,两者虽然距离很近,却永远也不会有交集。就像黄贯中说的,音乐人和唱片公司一定是对立的。

那个年代做音乐远不像现在这样自由,做不签约任何唱片公司的独立音乐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唱片销量就是作者的命脉,而唱片公司掌握着与唱片有关的所有事情,比如唱片制作、出版发行、推广宣传等一系列环节。

家驹承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他迫切需要被大众肯定,迫切需要让乐队活下来,Beyond也迫切需要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歌迷。

从无到有的光辉岁月

在现实的碾压下,家驹的创作方向从1988年开始有所改变。想透彻的理解黄家驹的心理世界,看看专辑就一清二楚了。

从《现代舞台》专辑开始,少量大众易于接受的歌出现了,比如冷雨夜和天真的创伤,但整体曲风依然很个性,这说明Beyond还在苦苦撑着,仅是这两首他们就好像破戒了一样。

到了《秘密警察》,大地、喜欢你、冲开一切为乐队带来了大量人气,唱片销量也终于有了起色。

《Beyond IV》,仅是真的爱你这一首歌就火遍了大街小巷,而且一火就是29年。这首歌写完后不久,姐姐黄小琼笑着对家驹说,你不是说你绝不会写这么流行的歌么?……

随后两年的《命运派对》和《犹豫》专辑,又有一批歌曲被迅速传唱开来。

在适度妥协的这几年里,家驹并没有放弃底线,如果你仔细听过这些专辑就会发现,无论哪一张里都有他喜欢的作品类型,他始终都在拉锯中坚持,这一点难能可贵。

人气方面,Beyond进入了忙碌的黄金期,电影拍摄、影视剧主题曲创作、颁奖典礼和综艺通告铺天盖地袭来,收入也终于得到了大幅改善。可与此同时,黄家驹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因为几乎已经没有时间安心创作了,离音乐也越来越远了。

家驹纠结的是,他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无法施展,只能在摇滚和流行之间制造平衡,虽然事实证明这个平衡点找到了,然而在他看来这依然难以接受。对艺术家来说,偏执是最可爱的品质。

首先,1988-1991年,这一时期的Beyond打造了一段名副其实的光辉岁月。随着歌曲的逐渐普及,很多人发现了这支不一样的摇滚乐队,作品有深度有良知有责任感,而且歌曲很易于共鸣和传唱,所以一路积攒了大量歌迷。

其次,绝大多数歌迷都是从这一时期的Beyond作品认识黄家驹的,成蹊也不例外。我很喜欢这些流行度高的歌,但同时也很喜欢那些传唱度极低的歌。对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eyond的音乐语言独树一帜,哪怕是那些藏在角落里的冷门歌也能令人惊喜。

最后,家驹并没有被名利蒙住双眼,反而变得更加清醒,掌声和鲜花并没有将他麻醉。1991年,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唱响,一时间乐队的热度空前高涨。如果留在香港继续发展,不用说乐队会收获更多,尤其是金钱。妥协带来了很多东西,也对各方面有了交代,但唯独过不了他自己这一关

关于黄家驹的妥协,你怎么看?

此时黄家驹做出了令所有人不解的决定,闯荡日本乐坛。

回归音乐的海阔天空

家驹说,“我们可以那么大胆去到那么远,完全因为有一群像你们这么好的乐迷。”

选择日本,是因为日本的音乐发展条件更为成熟,对摇滚乐的接纳程度也更高,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学到新东西的同时回归音乐的自由自我。

不得不说,在日本期间的两张专辑是惊世骇俗的,较之以前,《继续革命》和《乐与怒》的制作更为精致,内容更为宏大,意境也更加丰沛。从风格、乐器、编曲等各方面来看,Beyond的才华相对自由的得以施展。

Beyond乐队是如假包换的实力派,而且血液里从始至终流淌着抗争和坚持的基因。

关于黄家驹的妥协,你怎么看?

家驹不喜欢参加那些综艺或宣传活动,也不喜欢被包装成偶像派,但又毫无办法。身在规则中,只能被动的去执行。理想化的狂人山庄也许并不存在,因为人性和利益是谁也绕不过去的,对和错始终并存。

初心,虽然人人都有,然而却很容易在规则打压下丢掉,拥有它的人,很奢侈很幸福。意外发生之后,三子在回忆家驹,歌迷在怀念家驹,甚至之前没有听过Beyond歌曲的人也被这个不忘初心的男人深深打动。

如果家驹当初一味妥协到底,今天的Beyond绝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黄家驹的名字也不会成为一个摇滚符号,一路有家驹的公众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家驹妥协过,但正是他有底线有原则的妥协,换来了Beyond乐队不妥协

打不死的永久标签。精神不是空喊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用行动凿刻出来的

面对亲人或挚友的离世,与其洒下使生者伤身的眼泪,不如唱一曲令亡灵欣悦的歌曲。

家驹的作品和特质,影响了太多人改变了太多人。这是歌迷咪弟在云南丽江加泽村小学拍下的视频。一个普通的视频,一群孩子的简单合唱,一首感人至深的音乐。拍摄时间,2018年4月15日。

(视频)

活于世俗,却不被世俗同化,也许这就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黄家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