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河長制工作運營模式探索——福建省上杭縣太拔鎮河長制工作紀實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使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上杭縣太拔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眼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新時代河長制工作新模式。

一、河長履職當先鋒。按照省委于偉國書記講的河長就是“施工隊長”的要求,鎮、村兩級“施工隊長”積極履職,以身示範,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第一河長、河長,其他有關同志擔任流域河長,要求鎮、村兩級“施工隊長”熟練掌握轄區內“施工對象、施工要求、施工質量”,河流名錄、集雨面積、水質水量、方位流向都要了如指掌;如何治水管水、怎樣開展河道巡查、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都要心中有數;水質提升判斷標準、生態水系建設要求、沿河沿岸綠化情況都要牢記於心。2017年3月份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以來,太拔鎮共設立鎮級河長5名(含流域河長3名),村級河長16名,民間河長5名,專題佈置河長制工作會議53次,其中黨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10次,鎮、村兩級河長開展有效巡河258次,研究解決涉河涉水問題130多個,黃潭河水質交界斷面從Ⅳ類恢復到Ⅲ類水質,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力爭再上一個臺階。

二、“四位一體”作保障。積極探索多方聯合參與河道綜合治理的新路子,成立太拔鎮民間河道管護協會,聘請3位社會威望高、公益事業心強的人士擔任協會成員,不定期、不定點不定時對境內的河道環境開展督查督導;將河長、路長、河道警長、協會會長有效整合,在河長巡河、路長巡路、警長執法、會長協調各司其責的基礎上,通過對境內河道、交通幹道聯合巡查、聯合管護、聯合執法、聯合治理,實現人員整合、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統籌協調解決問題。開展“四長四聯”以來,共出動20餘次綜合行動,有效制止非法電魚8起,警告13人次,沒收電魚設備2套,開展非法砂場綜合執法3次,拆除非法採砂設備3套,集中宣傳河長制8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000餘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新型模式促提升。在鄉愁迴歸、農村記憶逐漸再現的道路上,如何實現有效治水、管水、惜水的新型河長制工作模式成為當前的新考驗。

1.建立智慧河長信息平臺。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平臺的強大支撐,河道專管員安裝巡河APP、微信平臺全覆蓋,巡河實現電子化,做到軌跡可尋、場景可看、結果可查,實現了投訴在第一時間受理交辦、任務在第一時間承辦。據統計,太拔鎮實現有效巡河率97%以上,完成巡河任務98%以上,受理群眾訴求任務2件,第一時間承辦率100%,完成率、滿意率均100%。

2.實現垃圾統一清運處理。把農村生活垃圾清運、河道保潔、道路養護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垃圾清運的整體。對全鎮垃圾清運打包成一個項目,統一招標發包給有資質的公司統一運營。把上級撥付及鎮、村需要配套的村莊垃圾清運、河道保潔、道路養護資金、市場管理收費、單位群眾收取垃圾處理費用、上級補助獎勵資金等進行整合,集中使用。做到整合資源資金,統一發包運營,在太拔境內在任何地點發現垃圾都是保潔公司的責任,避免因責任不清造成推諉扯皮。同時,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提高工作效率與效果。

太拔鎮經過實地考察、對比分析採用了“煜森能”生活垃圾低溫熱解就地無害化技術處理,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三化”處理。無害化:設備運行溫度控制在300度以內,源頭上在熱解過程中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實現無色無煙無異味無噪音,尾氣達標排放,對當地群眾不會造成身心健康方面影響。資源化:垃圾進料前需要進行分揀,分揀出的可回收垃圾是一種資源,分解出的灰渣可作為有機肥料,是一種資源再生利用。減量化:1噸生活垃圾經處理後剩下灰渣約50斤,減量達95%以上,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

3.強化配套機制建設。對鎮、村河長制工作人員實行績效考核,完善考核內容、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對河長辦工作人員每月提留500元作為績效考核,保潔公司按保潔費用的8%作為績效考核。依託鎮河長辦,按照分片負責、全境有責的要求,通過鎮河長辦巡查人員每天實地巡查,組建微信群上傳工作圖片等形式,進行日常監督。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保潔公司,要求立即整改。同時,加強社會和群眾監督,組建了由鎮退休科級幹部、人大代表、離任村主幹為成員的監督隊伍,每月不打招呼進行督查,並拍照記錄在冊,成為考核依據之一。設立監督電話,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形成人人關注、全民參與河長制工作的社會氛圍。

近年來,太拔鎮著力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田園綜合體,大步朝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前進,建設美麗新太拔。(縣河長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