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诵——流动中的禅定

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唱诵方法?

Srila Prabhupada: 任何一种能让你不停地唱诵的方法。

唱诵——流动中的禅定

我注意到很多把石头当作商品来卖的店里都有一个做法,那就是把石头放在水里。确实,这样一来石头就显得剔透玲珑、滋润美丽了。同样,我们石头般的心也不断需要灵性水源的滋润,才不至于在物质生活中变得干枯、僵硬和迟钝。所谓的物质生活,就是指所有那些让你充满烦恼,又不得不实际和冷酷地面对的琐事——由于我们在活动时充满了私欲,知觉布满了假我概念的尘埃。

当你的身体布满尘埃时你可以沐浴。但当你的心和知觉布满了尘埃时你又该怎么办呢?当你的心被蒙蔽时——可以是被贪欲、愤怒、狂躁或惰性,甚至可以是被所谓的知识和思想——这时你觉知的是你假我的滤网,而不是现实。唱诵便是让灵性音振的清泉来给你的心沐浴。曼陀罗(mantra)是声音的水晶。正如很小的一块水晶就能折射阳光的巨大能量而点燃火柴,几个曼陀罗的音节就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超然的光芒。

让你的心象这块石头一样稳定和安静,然后在唱诵时让曼陀罗的每一个音节都源源不断地落在上面,并从你的内心发出回响。想象你的心具有无限的敏感性和巨大空间。当对曼陀罗的觉知和聆听像你的生命之气——你的呼吸一样不断地、长期地重复时,你便获得了巨大的心理空间和时间去超越物理的时间和空间。从灵性的维度来说,前一遍曼陀罗和后一便曼陀罗是在同一瞬间,因为它们所折射的能量是没有时间先后的,虽然在物理的时间里它们有被唱出和听到的先后。

心理空间只有一个维度——无限,心理时间也只有一个维度——永恒的现在或当下。

所有的物质的狭隘概念、污染、愚昧或误解都只能存在于相对的物理空间和时间(参见“内在和外在的天堂”一文),而无法存在于绝对的维度。当你的心稳定地进入对曼陀罗的专注和冥想时,导向过去(执著和迷恋)和未来(欲望和贪婪)的念头便渐渐萎缩和消失,没有了时间性,假我就失去了生存的氧气。或者也可以反过来,当你的心超脱了执著、迷恋、欲望和贪婪,假我的帷幕一旦撩开,你便能立刻达到对曼陀罗所折射的灵性能量的直接体验。你从这两点的任何一点开始,或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另一点和两者的融合。

在某些传统瑜伽文本上把一个凝神(Dharana)的物理时间定为11秒,这是指完全专注于某个对象而没有任何杂念升起或波动的11秒,三倍的凝神便构成了冥想(Dhyana),而三倍的冥想构成了三摩地或禅定(Samadhi)。当然,这只是从物理时间的角度做出的描述,因为灵性的时间是无法测量,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某个曼陀罗的某一瞬间或任何一个瞬间进入永恒的灵性时间。那是灵魂所体验的时间,而不是终将毁灭的躯体所经历的。

问:虽然我未能亲临唱诵的现场,可我想我能体会到个中滋味。不过我疑问的是这种能量能在沐浴过的人心中持续多久?更不必说能启发多少。很抱歉我总扮演鸡蛋里挑骨头的角色,我相信很多人在之后的日子里依然能欣喜地回想起。但那到底能起多少用处才是最关键的,这个同样也是各派瑜伽、宗教、哲学、秘密教等的核心关键。

Yama:所谓“多少”和“多久”的问题只是再次证明了文字本身无法传递灵性的体验。看来我很费劲地写的有关物理时间和灵性时间描述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文字游戏了。就象我描述一种你从未吃过的水果,无论描述得如何仔细,仍然是文字,而不是那个水果的味道。我认为这才是各派瑜伽、宗教、哲学和密教的核心问题。

不由得反思了自己的这个仍然在使用文字的博客的存在意义。总结了两点:1)继续和品尝过那种水果的人进行交流;2)引起没有品尝过那种水果的人的兴趣,引起行动和投入的愿望,因为只有投入和行动才能带来体验。

我并不认为这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些问题只是反映了心的不安静和不满足(只要仍停留在思维、概念和逻辑的层面)。谁会在乎身心融入地观看了瑰丽的夕阳和清澈的湖水后问这能持续多久和多少呢?谁会问听完一首两分钟的巴赫的赋格曲后的作用能持续多久?我所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否令人满意,到底又有多少价值,且能持续多久呢?这些不是讲者要担心的,而是听者应该问,

我要的到底是什么?阳光只是在白天义无返顾地向万物和人们播撒他的光辉,无论植物是否生长或有人浪费太阳能,阳光需要为此担心吗?

唱诵——流动中的禅定
唱诵——流动中的禅定

原文摘自:yama老师博客—瑜伽的艺术与生活,Namas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