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之~咸康參號

福州上下杭之~鹹康參號

鹹康參號(下杭路219號)

福州上下杭之~鹹康參號

這是鹹康參號在電話簿上的廣告

福州上下杭之~鹹康參號

鹹康參號在福州老報紙上的廣告

福州上下杭之~鹹康參號

民國時期鹹康參號的廣告單

鹹康參號位於臺江區下杭路與隆平路的交叉路口,開設於民國時期,與回春,四省,華來並稱福州四大藥房.該藥行採用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牆壁四面及屋頂都安裝大玻璃窗.大門兩側的大石柱非常氣派.刻在石門上蒼勁有力的"鹹康參號"四個大字為清末大書法家鄭孝胥所書。

鹹康參號靠著自制的膏藥和丹,丸取勝,據說他們的眼藥膏很有名,遠銷省內外及南洋一帶.滄海桑田,此建築從民國保存至今,作為福州臺江商業繁榮的歷史見證,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鹹康藥行的創始人名叫張桂榮,出生於閩侯上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少時,他到福州南街“大生春”藥店當學徒。五年的學徒生涯雖然吃了很多苦,也學得制丸、散、丹、膏的手藝,得以自立門戶。單飛後張桂榮靠著代銷日本“太極參”賺了第一桶金,這成了“鹹康參號”的原始股。

張桂榮頗懂營銷炒作:藥行每年挑一個吉日,張燈結綵,請來鼓樂隊,還開設宴席宴請八方賓客。酒過三巡,重頭戲登場——一隻披紅掛綵的活鹿被牽了出來,再由專人唸完禱告詞後,立斬,新鮮的鹿血灑地。鹹康藥局還請人在藥局門前耍猴,吸引客人光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