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意味悠长的亭台楼阁,体验登高望远的情怀!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出自南朝齐·谢緿《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想象中的京邑艳阳朗照、楼阁飞檐明丽、亭台高低参差之状。

百尺楼高万里风。

出自宋·赵士脄《登天清阁》。天清阁楼高风大之状。“百尺楼”、“万里风”,皆是夸张修辞手法,意在强调楼高、风大,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词中意味悠长的亭台楼阁,体验登高望远的情怀!

残雪楼台山向背,夕阳城郭水西东。

出自金·高士谈《晚登辽海亭》。前句写静景,描写的是远近山峦尽残雪、山阳山阴是楼台的景象。后句写动景,描写的是夕阳冉冉依城下、郭外河水各西东的景象。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出自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此写竹林寺的竹林与钟声。“苍苍”写竹林深绿欲滴之色,“杳杳”写钟声悠扬深远之貌。皆是运用叠字修辞手法,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如闻竹林寺的竹林与钟声。

古诗词中意味悠长的亭台楼阁,体验登高望远的情怀!

参差远岫,断云将野鹤俱飞;滴沥空庭,竹响共雨声相乱。

出自唐·骆宾王《冒雨寻菊序》。远山参差交错,空中残云野鹤齐飞;空庭水滴有声,风吹竹响与雨声相乱难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前两句采用由下往上看的视角,写滕王阁高耸入云、飞檐突起的样子;后两句采用由上往下看的视角,写滕王阁彤彩飞动、凌空欲飞的情态。由此,便将滕王阁高大雄伟的气势突显了出来。

古诗词中意味悠长的亭台楼阁,体验登高望远的情怀!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出自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蝉声本就有凄切悲凉之感,况又是来自于古寺;鸟飞秋风中本就有萧瑟之意象,况又是影映于寒塘之中。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横卧于水波之上,就像是伴云而飞的巨龙;复道高悬于空中,就像是雨雪后天空中的彩虹。此乃结合比喻与折绕、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阿房宫建筑的宏伟非凡之状。

古诗词中意味悠长的亭台楼阁,体验登高望远的情怀!

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

出自唐·苏《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前句以比喻修辞手法写安乐公主新宅夜宴宾客之众,后句以夸张修辞手法写公主新宅之高峻雄伟之势。前句写与会之人,后句写开宴之所,由此,夜宴的规模与气氛便皆在其中矣。

出山四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出自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孤山寺高耸入云、云树一体、野鹰盘旋的景象。远望中,视野里有山有树;仰视中,眼中有云有鹰有塔。前者是静景,后者是动景。景中见高低,景中有远近,景中有动静,仿佛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