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不足去年三成 消費金融ABS短期內仍面臨考驗

規模不足去年三成 消費金融ABS短期內仍面臨考驗

近日,融360平臺發佈最新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消費金融ABS規模不足去年三成,短期內仍面臨考驗。該報告從發行規模、發行主體、融資成本、監管環境等多個方面,梳理、總結2018年1~7月份消費金融行業的ABS情況。

規模不足去年三成 消費金融ABS短期內仍面臨考驗

近年來,資產證券化高速發展,消費金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2017年,小額分散的基礎資產越來受到資金方青睞,各類機構的投資熱情高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出現井噴。2017年底,受監管與風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消費金融ABS急剎車,一度有相關項目停滯甚至中止,到2018年1月底才有所恢復。

鳳凰網WEMONEY梳理報告發現,2018年消費金融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2018年前7個月僅發行40支消費金融ABS,不足去年同期1/3;二是2018年非持牌機構發行量近9成,阿里系獨佔鰲頭;三是2018年消費金融ABS融資成本最高超6%,4月份後保持平穩;四是消費金融場外佔比一度超25%,2018年全部迴歸場內。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認為,消費金融ABS產品模式多元,保理類ABS或大有可為。

消費金融ABS的基礎資產包括信用卡分期、個人消費貸款、保理融資、信託受益權等。2016年之前,常見的消費金融ABS基礎資產主要是信用卡分期和個人消費貸款;之後,得益於非持牌機構的大力參與,湧現出以小額貸款、應收賬款、保理融資和信託受益權等為基礎資產的各類消費金融ABS。

目前,我國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機構眾多,雖然實質上的資產都是消費貸款,但因為商業模式和合規原因,一些機構(尤其是非持牌機構)選擇通過保理或信託等方式設計架構,以成功發行ABS獲取資金,使得消費金融類ABS的基礎資產表面上有所差異。比如唯品會就以“上海品眾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為主體,通過保理融資的方式為唯品花消費貸款發行了ABS。

據統計,2018年發行的產品中,個人消費貸款類ABS有35支,發行規模達759.53億元,佔比78.86%;信用卡分期類ABS有2支,發行規模為190.72億元;保理融資類和信託受益權類共3支,金額都較小,均不超過5億元。

報告稱,由於目前監管要求小貸ABS也要納入表內計算槓桿率,小貸ABS的發行總額無疑被大大限制;企業以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產直接發行ABS,受商業模式的制約較大;信託合作的門檻較高,產品靈活性較差;而保理融資的操作靈活,可適用多種商業模式,且保理公司的槓桿率上限較高,預計未來保理公司(與企業合作)發行的消費金融ABS會越來越多。

此外,報告認為,預計未來消費金融ABS的規模會有所回升,但在去槓桿和擔憂資產質量的背景下,大幅擴張的條件尚不具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