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唠叨不是对孩子说话的艺术

你能不能不唠叨!

晓航的妈妈是个小学老师,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这位教育经验丰富的妈妈也困惑起来了。

晓航个子高,个性阳光,敢作敢为。妈妈和晓航的班主任诉说起晓航在家的表现时,直叹气:早上,看到孩子早早起来,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既不洗漱,也不早读,于是妈妈提醒他:“你怎么在这里发呆呢?抓紧时间啊!”孩子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冲着妈妈说:“坐一下怎么啦,我知道要做什么!啰嗦!”下午,晓航喜欢打篮球,妈妈也不反对,只要他五点左右到家写作业就行,晓航认为这也不行。有时候,六点钟还没到家。这时妈妈要是追问原因,他一定不说的。可是妈妈还是忍不住,教育他:“就要毕业考试了,别人学习紧张得很,你倒好,玩得不知道回家了……”晓航头也不抬,不说话,但从表情看得出,他心里是不接受妈妈的教育的。妈妈还说了很多事情,例如写作业,要他把字写好,他就是乱写;吃饭,要他不要看电视,他偏盯着不动……

家长唠叨不是对孩子说话的艺术

妈妈回忆起小航读低中年级的时候很听话,目前的晓航让她无法接受,为此她特别苦恼。

案例中从晓航妈妈的诉说中可以看出晓航的妈妈关心儿子,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于是经常在儿子面前重复自己的要求,反复提醒儿子改正自己的不足。

晓航临近小学毕业,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反感父母唠叨呢?因为家长的唠叨会使孩子感觉自己得不到尊重。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独立做事情,对父母的指令经常会产生反感情绪,家长一次次的唠叨,不仅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麻痹心理,最终使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以为然,甚至形成“越说越不听”的局面。即使孩子真正有错误,父母三番五次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批评,也会是孩子感到不耐烦,甚至和父母顶嘴,埋怨父母唠叨。

家长唠叨不是对孩子说话的艺术

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方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另一方面对父母又有强烈的依赖,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家长放手不管是不行的,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1、讲究教育孩子的说话艺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切忌用不停地重复来实现,要做到话语简洁,就事论事地表达。不要期待话音刚落,就要求孩子马上去行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理解,去接受、去改变。

2、适当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知道很多事情是殊途同归的,即便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最科学的,只要结果在可控范围内,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承担后果,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事实证明:父母对孩子管得少一些,放得宽一些,孩子的独立性会更强。

家长唠叨不是对孩子说话的艺术

3、约法三章,依章办事。如果实在是因为孩子的原因造成家长不得不唠叨,建议家长采取“用制度代替唠叨”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避免和孩子的重复冲突,让自己变得轻松一些,另一方面孩子有章可循,孩子能不断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健康地成长。但同时和孩子“约法三章”要注意:

①制定规则一定要讲清道理,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和孩子达成了共识,定下的制度才有实施的可能。

②制定的规则要简单易行,不可面面俱到。孩子的问题可能有多个,家长不要心急,可以分清轻重缓急,一个一个地解决。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孩子也比较容易实现目标,有进步的成就感。

③立下规则就要遵守,家长要以身示范。规定孩子按时回家学习,家长就不可频繁在外访亲会友,不按时回家;规定孩子少看电视,家长最好也能做到不随意开电视。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