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這三款充滿活力的小型SUV我都真心喜歡,但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也十分清楚,他們的確不適合像我這把年紀的消費者,同時我也會感嘆,在買車這件事上,現在的90後們真的比我們當初幸福得多。

撰文·張揚 圖片·湛濤 版式·曲家池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率先亮相的是號稱小鋼炮的北京現代ENCINO,這款車於今年4月上市,卻剛剛有了自己的中文名昂希諾,聽著挺洋氣的,也很搭配他大膽的外觀設計。接下來歡迎上汽斯柯達“柯”家班的最新成員柯米克登場,他的拉丁名字叫KAMIQ,來自北極圈的一座島嶼“AMIQ”(好像其大哥、二哥都是在這附近誕生的)。壓軸的是去年年底問世的馬自達CX-3,他擁有原裝進口的身份、耐看不過時的容貌以及看家的創馳藍天技術,當然,家族一貫見長的操控性也沒有丟棄。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1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2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4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5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6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如果你是外貌協會的,一定會對“綠精靈”更加傾心,因為與眾多同級對手相比,他最懂得如何裝扮自己。雙色車身、懸浮車頂,還有古靈精怪的分體式大燈(個人認為,這款車是將此元素髮揮得最協調的車型,沒有之一),它們是昂希諾辨識度最高的三大特徵。此外,設計師通過緊繃的車尾、鯊魚型C柱、鎧甲式輪眉與亮黑色運動輪輞,進一步表達出其性能車的特質。和兩位長輩一樣,柯米克外形的家族氣息依舊濃郁(均源自當年的Vision S概念車)。一體擴展式前臉寬大硬朗,清晰鮮明的腰線一路水平延展至車尾,還有就是統一的車側英文銘牌,非常精緻。尾部十分紮實,水晶切割般的尾燈與反射片構成了標誌性的“C”型。魂動理念最神奇的地方便是應用到什麼車型上都很協調,哪怕是像CX-3這樣的小車。“流線型”是該理念的精髓,這款車用波浪狀的窗沿和不等高的門把手訴說著他的特別。在國內,裝備大號輪胎已成為馬自達的特色(從睿翼開始的),只是這次厚道的韓國人也做到了18英寸。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雙色車身懸浮車頂

分體式大燈

昂希諾三大特徵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平心而論,現代和馬自達在車廂氛圍營造方面佔據優勢,或者說是進步明顯,前者在配色上動了腦筋,而後者則把心思用在瞭如何增強品質感上。只可惜斯柯達還是一副老樣子,即便拿來更高價位的柯珞克對比,也佔不到多少便宜。昂希諾的內室本無太多新奇之處,但人機工程做得到位,功能區域佈局合理。當然,撞色設計最討人歡心,空調出風口、縫線、換擋桿底座等處均採用了車身同色的點綴,能勾起駕駛員的興致。而柯米克座艙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層次分明,佈局清晰,這必須要拜謝那根貫穿整個中控臺的鍍鉻飾條。說到裝飾,車門上的“冰球杆”飾條是有意為之,而揚聲器表面紋理的處理也很有想法。如果還是用慣性思維判斷馬自達車內室的話,那你可就錯了。CX-3與全新Mazda2類似的內飾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副駕駛側的構造極其簡潔,連出風口都藏進了鍍鉻飾條中。最重要的是用料講究,這點更難得。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柯米克的輪廓尺寸在三款車中位居首位,尤其是車長,達到了4390毫米,已接近緊湊級SUV的指標,軸距也分別比昂希諾和CX-3長出了10毫米和40毫米。斯柯達對於後排空間的打造技高一籌,這從當初昊銳難以置信的後排腿部空間便可見一斑。而儲物空間的代表作則為中控臺上方的大號儲物格、能裝下1.5升飲料的前門板儲物槽及463-1510升的行李廂容積。存儲能力依然是馬自達的劣勢,但CX-3 264升的行李廂確實有點說不過去,真實測量成績也讓其抬不起頭,而後排空間同樣在對手面前難以啟齒,腿部、頭部、寬度,就連坐墊長度全部排名墊底。剛要表揚後排中間座椅配備了頭枕,卻發現前排缺失了中央扶手。身形居中的昂希諾擁有不錯的空間感,不過,緊收的尾部還是犧牲了一部分後排頭部空間,科學實用的儲物格分佈則延續了現代的優良傳統。或許你不理解為什麼這款車的後排這麼“素”,因為USB接口、空調出風口、中央頭枕和扶手箱統統消失了,官方的解釋是“這類車後排的使用率會較低”,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主要原因還是成本控制吧。

1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2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4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5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6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別光顧著欣賞昂希諾動人的美,他有深度的內涵——主動安全配置將徹底征服你。盲區監測、車道提示音、前碰撞預警、疲勞警示(儀表盤呈現咖啡杯圖標以提醒駕駛員注意力,並分5個等級),包括雨刷調節儀表盤提示等功能設置都非常貼心。除此之外,9.6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屏比對手大很多,而他的智能鑰匙手環也有顯擺的資本。斯柯達品牌的配置水準一直很高,入門的柯米克也不例外。最值得點讚的當屬全系標配的8英寸中控屏,其他數得上的標配還包括倒車影像、LED日行燈和前後排12伏電源。頂配試駕車則又加入了自動雨刷、胎壓監測、定速巡航等裝備。畢竟13萬出點頭的價格在那擺著呢,你不必對其要求過高。CX-3的抬頭顯示是其最值得炫耀的武器,其他基礎配置如自動空調、定速巡航和6安全氣囊也都有準備,況且你還可選裝四驅系統。但終歸是小眾車型,新車只有兩個款型且僅提供三種塗裝色。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兩位長輩一樣

柯米克外形的家族氣息

依舊十分濃郁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全新1.5升EA211發動機是柯米克的“心臟”,相比老款,新機型的技術含量有了顯著提升,可紙面數據還是和另兩位選手沒法比,畢竟低油耗才是其最重要的訴求。說到這裡,哥倆表現出了不服氣,根據工信部給出的參考,他們只比斯柯達高了0.1升。而在日常駕駛過程中,昂希諾的耗油量遠不止這個數值。當然,其性能小鋼炮的名號也絕非浪得虛名,可迸發出177馬力最大功率和265牛米峰值扭矩的1.6T發動機,外加7擋雙離合變速器,當你見識了他的加速本領後,就不會在乎油耗這點事了。馬自達的創馳藍天並不單指發動機,而是包含了變速器、底盤的一整套動力傳動系統。CX-3上的2.0升+6AT乃熟悉的配方,用高壓縮比、4-2-1排氣管路等技術帶來了線性的駕駛感受。另外三臺車的後懸架均為扭力梁非獨立式,具有可比性。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我們拿到的柯米克為6擋自動,沉穩的駕駛感受在預料之中。起步瞬間容易掌握,車速60公里/小時擋位就已升至最高擋。改用手動換擋,超過2500轉/分後發動機的爆發力會給你小小的驚喜。他的轉向設定則偏中性,方向盤基本無虛位,指向性也比較到位,低速挪車相當輕鬆,轉彎半徑也夠小。

1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2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4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5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6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廠方標示的7.8秒0-100公里/小時加速用時便足以說明昂希諾的強悍,即使在中高速狀態下,深踩油門,強烈的推背感仍不會減弱。通過“DRIVE MODE”按鈕,你還可在Eco、Comfort、Sport三種模式間隨意切換。他的整車調校偏硬朗,快速過彎時的側傾控制不錯,懸架支撐有力,帶回正標識的平底方向盤的握感上乘。循跡性也是這款車的強項,特別是高速行進時的穩定性很高。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細膩和順滑是我給予CX-3的最高評價,關乎動力的各個單元相互間協作與溝通的結果堪稱同級標杆。平穩開,變速器會安靜升擋;想尋求刺激,降擋將如期而至,所以別再抱怨創馳藍天沒有S擋了,真的不需要。雖然沒“G-VC”加持,但其駕駛樂趣依在,他的懸架行程很短,過濾衝擊時力量感十足,屬於討人喜歡的類型。

馬自達魂動理念

最神奇的地方便是

用到什麼車型都很協調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經過一番深度較量,似乎昂希諾更有坐穩頭把交椅的能力,特立獨行的形象、出色的動態性能以及優秀的“內在品質”使之有成為爆款的可能。而韓系車曾經主打的“高性價比”如今卻轉移到了“德系車”上,在柯米克樸實的樣子背後,你將得到實實在在的大空間和該有的配置。這麼多年馬自達堅持做自己,CX-3擁有同級最優操控感的底盤調校,假如你把追求駕駛放在了第一位,我保證你會和他找到最美的共鳴。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 超級替補

今年上半年的小型精品SUV陣容再添新人,除了上述三位外,下面的這兩款車,準確地說是三款車,才算是絕對主力,雖然因檔期原因在本次對決中淪為了超級替補,但幸運且巧合的是,他們(探歌和C-HR)都出現在了本期雜誌的“首試”板塊中。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一汽-大眾 T-ROC探歌

一汽-大眾從1991年成立至今的27年內沒有一款SUV車型,而這種局面終於被探歌所打破。作為目前最貴的合資小型SUV,這款車有兩大優勢,其一是跳脫了大眾家族的套娃設計,多元素融合的時尚風格比較討好低齡消費群體;其二則是尺寸的加長,除了寬度沒有變化,長度、高度和軸距相較於海外車型都有加長,放大了車內空間,這也是邁騰加長後暢銷的經驗之作。

「對比測試」昂希諾 vs. 柯米克 vs. CX-3

廣汽豐田 C-HR/一汽豐田 奕澤

今年豐田在華進行了全面佈局,除了第八代凱美瑞外,他們還一次性推出了兩款同樣出自TNGA架構的小型SUV C-HR和奕澤。和卡羅拉與雷凌的關係一樣,他們實際上也是雙胞胎車型。同樣的動力系統、車身尺寸、底盤懸架和時尚的外觀,甚至上市時間都是前後腳,主要差別也就體現在內飾細節和配置上。奕澤的售價為14.98-17.58萬元,只有三個款型;反觀C-HR的車款較多,14.48-17.98萬元的定價範圍也略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