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每天從早忙到晚,身體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恨不得一天48H,感覺下一刻要撐不住了;好不容易工作到深夜,還想自我放鬆一下,刷刷微博,看看視屏,一不小心到很晚;第二天循環,週而復始。相信這是大多數處於上升期職場人士的感受。這種惡性循環,只能用一個字“熬”!


這種狀況真的無法改變嗎?那些精英人士真的是天生精力旺盛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真出現這種狀況,你需要好好考慮精力管理了。

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什麼是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一書作者認為: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身體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四種精力源。

當我們事情較多想提高效率時,我們通常會關注時間,進行時間管理。如果時間管理已經足夠好,仍不能解決你眼前的問題,那就需要提高效率的另外一個途徑——精力管理。

而精力管理常常是被我們忽略的,如連續幾周熬夜加班;放長假徹夜狂歡;造成精力透支甚至衰竭,如果不能儘快得到休息恢復,就容易生病,需要通過治療或休養才能重新恢復健康。王同學就是很好的例子,繼清明節發燒生病之後,本週又生病了。

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精力管理具體指什麼呢?

人的精力分為四種:身體、情感、思想、精神。這四個精力源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即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

身體精力:力量、耐力、靈活性、恢復力 ;可通過呼吸、飲食、運動和睡眠等方式調節。

情感精力:積極、消極。面對挫折、失敗、甚至失去時,可通過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使自己恢復精力。在與他人交往中,豁達、坦率,自信樂觀,與他人關係融洽。

思想精力:創造力、專注力、現實的樂觀主義和大腦的可塑性。能夠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平衡,接納包容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精神精力:一個人主要將時間和精力投在哪裡,以及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意願生活。主要表現為富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精力,多指第一種身體,往往會忽略情感、思想、精神方面的精力管理。

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三點實用的精力管理方法

1、間歇式休息,週期性補充精力

若工作實在很忙,沒有辦法保證6-8小時的睡眠,可通過間歇式的休息恢復精力。如工作間小憩,午休、下午茶等。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研究表明,中午的十幾到幾十分鐘休息,可使下午工作效率提高几十倍。從結果出發,公司領導應該強迫員工午睡。

如果精力使用不足會產生閒置,這也不是好事情,整天無所事事會讓人感覺無聊、萎靡不振、毫無激情、疾病纏身,甚至減少壽命。回想下大學放假的情況,前一週無比亢奮,終於可以放鬆啦,一週後就覺得無聊,沒有精神了。

總結一句話:既要有規律的消耗,又要週期性補充精力。要忙就忙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

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2.突破舒適區,提高承受力

大多數人不喜歡走出舒適區,這會讓他缺少安全感,不舒服。這麼多宅男宅女就是這樣形成的。公司搬家後,公司離家特別近,騎車15分鐘,在這大好的春光裡,騎自行車去上班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我有位同事一直不騎自行車上班,原因是不會騎自行車。認為騎車很難學會,經過我們的鼓勵,週末用一個小時學會了自行車。工作日騎車上班時,別提多有成就感了,這一路上都是元氣滿滿。

度過挑戰帶來的壓力和不適感,完成每一次的突破,增強承受力,也是精力的源泉。

高效的人生是什麼體驗?——精力管理(一)

3.養成習慣模式,輕鬆做出改變

相信大家都知道習慣的力量。當一件事情沒成為習慣前,需要花費心力強迫自己去執行,當一件事固化成模式,當你再去做的時候,不需要耗費精力也可以輕鬆的去做。比如吃飯,睡覺。我喜歡走路,常常一邊走路一邊想事情,但是一旦記著路從來沒迷路過,當我想完事情時,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

關於這一方面,建議大家看《微習慣》這本書。把精力管理的方法固化下來形成習慣,這才是全情投入和保持高效能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