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要教出好作文容易,要让好作文各有各的好,这才是最难的事。

这些作文写的是同一时、同一地、同一景、同一事,如果老师用传统的“范文法”(模仿甚至背诵),交上来的作文肯定千篇一律。这样“练”出来的作文,就算好到无可挑剔,孩子也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因为他自身的劳动是微乎其微的,他们只要记住了老师给的条条框框就行。而扼杀孩子灵性的,往往就是这些害人的条条框框。

孩子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感受,敢不敢表达,在于老师是否能鼓励和宽容。

孩子的感官是最敏锐的。发现寻常事物的千姿百态,这是他们的天赋。但如果老师和家长总以某一种标准去丈量,慢慢地,他们就会迎合你这个标准,从此,他们无须自己去发现和感受,他们学会了睁着眼睛说瞎话。比如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他们很可能不假思索地将春光明媚、兴高采烈、环境幽雅、美不胜收全用上。如果这么写作,参不参加这次活动又有什么区别呢?眼、耳、心没有得到锻炼,又谈何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呢?

而我们这班孩子,有的嫌天气太炎热,有的写蚊子太多,有的发现了生锈的钢管,有的留意了石缝间的青苔,还有的偷食了石斛,有的险些被死蛇吓出病来……在成年人眼里,这些东西有什么“美好”?可孩子们眼里的美好,或许就在这里。成年人见死蛇见多了,自然要麻木,而孩子这次看见死蛇,或许成了他最深刻的记忆。你不让他写想写的话,就只能逼着他造出些假大空的话来。为什么很多孩子觉得写作很痛苦,根源就在这里。

同题材作文:美好的一天/寻找最独特的一朵花

最有诗意——

破旧的小屋、石头之间的青苔、白里带紫的礼服,这些在诗中被称作意象的东西,赫然写进了四年级孩子的作文中。孩子应该还不懂什么叫意象,但她懂得了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易被常人忽视的事物。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结构最精巧——

花好,手艺好,心情好,处处紧扣“美好”二字。用鼻子去闻盆栽,这是最美好的一个细节。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最具贵族气质——

仙女,鹤立鸡群,纤纤玉手,有一种叫人不敢近前的高傲与脱俗。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最有意趣——

写环境的恶劣,具体而大胆,死蛇,生锈的钢管,带绣钉子的木头,蚊子、虫子……这样的环境中,小作者发现了他心目中最独特的一朵花——孤零零的像少女身体一样的花。此中有深意,读者慢慢悟去。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最有童趣——

遇上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厕所,看到了一条差点让“我”吓出病来的死蛇——在孩子心目中,这恰是最美好的东西。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孩子的灵性,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