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最長牛市紀錄即將被刷新 「恐高」情緒蔓延

8月2日,蘋果公司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美股歷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公司。

如果保持上漲,那麼預計到2018年8月22日,美股牛市將刷新紀錄。

“到8月22日,標準普爾500指數將突破史上最長牛市紀錄——3543天。”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此前預測。

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執行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全球利率跌至歷史低位,市場流動性空前,標準普爾500指數自2009年3月低點起漲以來,累計收益率已達322%。目前,該指數距離2018年1月26日創下的2872.87點歷史高位只有不到0.5%的差距

美股財報季業績強勁是近期美股上漲的動力之一,有分析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刺激了美國經濟增長,就業、通脹等經濟指標均處歷史較好水平。減稅政策增強了企業再投入意願,企業盈利增長。這些因素都支撐美股上漲。

雖然美股離刷新紀錄僅一步之遙,但恐高情緒卻有所加劇。

美股最長牛市紀錄即將被刷新 “恐高”情緒蔓延

美股最長牛市紀錄即將被刷新 “恐高”情緒蔓延

有機構提出,之前的美股歷史最長牛市是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前的十年,2008年至2018年,又到十年之期。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認為,雖然美股整體有所上漲,但上漲的公司家數越來越少,這是動能衰竭的信號,不利於美股進一步走高。該行更指出,蘋果公司市值創下1萬億美元的里程碑時刻更像警鐘敲響,科技股似乎已經觸頂。

投行高盛也在研報中提示,美國中期選舉將成為美股的政策風險和不確定性來源。

財報季報喜

美股最長牛市紀錄即將被刷新 “恐高”情緒蔓延

美股財報季已臨近尾聲。到目前為止,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有近九成的公司公佈了季度業績。據路透統計,約80%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業績優於預期,該比例是自1994年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FactSet高級財報分析師John Butters表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平均盈利增長達24%,營收增長達9.8%。

瑞士信貸證券公司首席美股策略分析師Jonathan Golub表示,“公司強勁的盈利增長趨勢有望延續至今年下半年,並將成為市場進一步上漲的推動力,預計三季度、四季度企業盈利增長預期或分別達到23%、21%。”

受財報業績激勵,一些交易員蜂擁入場,押注美股將繼續上漲、波動性將保持溫和。

瑞士信貸稱,這些投資者和交易員已大舉買進標普500指數的看漲期權,如果該指數再度走高,那麼看漲期權合約就會獲利。

萬億回購助推

美股最長牛市紀錄即將被刷新 “恐高”情緒蔓延

除了強勁財報業績,股票回購也是近期美股上漲的主要動力。

2018年上半年,美股回購總金額已達6800億美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rimTabs的數據,美國上市公司二季度宣佈了4336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幾乎是一季度2421億美元的兩倍,同比增長57%,科技股的回購活動尤其活躍,同比飆升130%。

高盛已上調全年美股回購規模預期,此前高盛曾預期全年回購金額為6500億美元。

高盛證券首席美股策略分析師David Kostin預計,受稅改政策以及企業現金流充足推動,美股市場今年的回購股票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較2017年提高46%。

上半年,美股回購集中在金融、科技、醫療健康、可選消費等板塊。摩根大通分析,美股回購激增主要由大型上市公司主導。

麥當勞一季度回購16億美元股票;微軟一季度回購38億美元的股票;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今年回購數額都超過了45億美元;道指成分股耐克和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在6月末分別宣佈回購股票15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

回購力度最大的當屬蘋果公司。5月,蘋果宣佈將增加1000億美元預算用於股票回購,以提振公司股價。目前,蘋果已連續兩個季度進行股票回購,兩輪迴購總金額近430億美元。8月2日,蘋果公司成為全球首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D.A。 Davidson & Co分析師Thomas Forte表示,股票回購是近期蘋果公司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彭博分析指出,2013年以來,股票回購為蘋果股價貢獻了42%的漲幅

市場普遍預期,美股回購活動還將繼續活躍。從往年來看,8月通常是股市回購活動旺月,2017年8月美股回購規模佔到全年的13%。企業通常在7月公佈財報前暫停回購股票計劃以避免違反監管披露規定,直到財報發佈後,企業將重新開始回購股票。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高級分析師Howard Silverblatt指出,“美股企業的股票回購正出現加速勢頭,回購行動已成為支撐股價的關鍵因素。”

科技股力竭擔憂

美股雖然利好不斷,但隨著美股攀升,市場對利空因素卻越來越敏感。在所有利空因素中,科技股引擎熄火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心病之一。

美國三大科技巨頭為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做出了近一半貢獻。但這是把雙刃劍,有分析指出,科技股比重已十分接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期,奈飛、臉書、推特財報不及預期打擊了市場信心。

早在兩個月前,摩根士丹利就在一份分析報告中警告投資者,輕鬆投資的時期已結束。7月初,該行率先調整了科技股評級,將其從“中性”調至“減持”並選擇拋售。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分析師Michael Wilson仍繼續看空美股,尤其是科技股。他表示,防禦板塊和科技成長板塊是推動美股上漲的兩條腿,但受經濟、貿易政策影響,這兩條腿接下來或將拖累市場,“納斯達克指數可能有超15%的修正空間,標準普爾500指數料下跌10%” 。

Wilson指出,如果判斷正確的話,科技股將開始出現過山車式的股價波動,過高的市場權重、過度的機構押注恐使科技股波動拖累美股。

中期選舉增不確定性

除科技股上漲動力不足外,中期選舉也是美股投資者的一大顧慮。

高盛曾在研報中提示,美國中期選舉將成為美股政策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來源。據高盛分析師Ben Snider統計,在1974年以來的11箇中期選舉年中,美股波動率平均值達到15%

CFRA首席投資策略師Samuel Stovall指出,從歷史數據統計來看,在美國中期選舉年份8月股市波動率要比一般年份8月高34%。自1945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8月的平均股市日波動率為0.6%,但中期選舉年份8月的日波動率升至0.8%。“由於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美股平均單日價格的波動幅度加劇。” Stovall說。

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後者就是中期選舉。中期選舉一般在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今年參議院的1/3席位(33席)和眾議院所有席位(435席)均將改選,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爭奪席位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目前,美國共和黨在國會兩院均佔據多數優勢,在眾議院的435個席位中,共和黨佔據了236席;在參議院的100個席位中,共和黨佔51席。

有趣的是,歷史統計顯示,美國總統當選後第一次中期選舉,其所在黨派往往都會丟掉大量席位

。從2017年開始,美國媒體就預測2018年中期選舉時民主黨不僅會以壓倒性優勢在眾議院奪回控制權,甚至有在參議院獲勝的可能。而當前民意調查、投票率和籌款結果也顯示,民主黨有望在11月中期選舉中贏得眾議院的控制權。

渣打全球G10外匯研究和北美宏觀戰略負責人Steven Englander認為,民主黨大獲全勝意味著股市將逐步下滑。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美股策略主管Lori Calvasina表示,美國中期選舉年的股市回報率往往是四年總統任期中最弱的,2018年可能會比過去更弱。

目前距中期選舉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Federated Investors、Oppenheimer Funds以及BMO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等公司的基金經理正加入調整投資組合的行列,他們預測如果民主黨勝選將加劇股市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