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餅很容易嗎?火鍋是隨便賞的嗎?論卡佩拉的重要性

吃餅很容易嗎?火鍋是隨便賞的嗎?論卡佩拉的重要性

2017-18賽季,是屬於克林特-卡佩拉成功的一年,這位出生於1994年的瑞士小將成為了聯盟進步最快球員評選的第二名,僅次於印城新王維克托-奧拉迪波。在今夏成為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後,火箭與他的合同遲遲未能敲定,最後以5年9000萬的合同留在火箭後,有不少球迷直言莫雷聰明一世,卻糊塗一時,居然給卡佩拉如此高的薪資,越來越多的質疑聲向火箭砸來,類似“卡佩拉只會吃餅,沒有燈泡組合的滋潤都不能在火箭站穩腳跟”的言論層出不窮,但進步最快第二名的殊榮也證明了他的成長被NBA官方所認可,他到底值不值億元合同?卡佩拉到底厲害在哪?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卡佩拉在火箭陣中的影響力。

眾所周知,上賽季的火箭進攻方式很“簡單”:兩個出色的持球手輪番打高位擋拆,射手群在三分線外環伺,或者擋拆之後促成換防,全體拉開錯位小打大。充分發揮燈泡組合令人瞠目結舌的進攻能力和鬼斧神工的傳球能力。火箭在上賽季是全聯盟單打比例最高的球隊,平均每場打15.6次單挑,位列次席的雷霆只有11.7次。全賽季靠單打得到1435分,第二名是勒布朗率領的騎士,僅僅只有815分的單打得分。他們還是全聯盟第四多利用“掩護者”提上給持球者打擋拆的球隊,每場8.9次。

那麼說到擋拆,卡佩拉就是德安東尼崇尚的“擋拆體系”裡重要的“擋拆者”角色。上賽季常規賽,他場均3.9次給隊友打擋拆,每場通過擋拆得到5.2分,聯盟第二,僅次於小加索爾(5.3分),命中率高達69.5%,聯盟第一。用聯盟第七多的擋拆次數換取聯盟第二多的擋拆得分,效率之高可以用恐怖兩個字來形容了。

卡佩拉作為“擋拆者”最顯著的優勢在於他不慢於小個子球員的橫移速度和靈活的步伐。

由於卡佩拉出眾的腳下移動,他可以提到上線很遠的位置給持球人打擋拆,然後快速的順下等待隊友的傳球。不要小看這一點,從低位提上到高位給持球者打擋拆的過程,速度越快,耗時越短,留給自己做進攻選擇的時間就越多,容錯率提高。同時對方防守球員觀察到你要提上擋拆後,因為夠快,留給對方去思考、去做對策的時間也會更少,有利於提高擋拆效率。特別是在碰到對方大個子移動速度稍有遲緩,就會陷入要麼被哈登、保羅單吃,要麼被卡佩拉在身後完成醍醐灌頂的空接扣籃的尷尬境地。

除此之外,卡佩拉的切入能力同樣很卓越。上賽季,他場均完成3.2次內切,得到4.1分。可見卡佩拉不僅擋拆效果顯著,對內切的運用也是聯盟頗有心得,達到了聯盟頂尖水準。

吃餅很容易嗎?火鍋是隨便賞的嗎?論卡佩拉的重要性

有人會說:“卡佩拉就是跑的快,加上保羅和哈登傳球好,得分比別人都容易。”但是打過球,玩過擋拆的朋友都會明白,擋拆內切這件事,不是跑的快跳得高就萬事大吉了,速度可以幫你更順利的甩開防守人,但更重要的是內切的時機,早一步或慢一拍都不行,要閱讀防守後選擇恰到好處的時機,以及球場上的空間感,對位置的判斷,內切路線的選擇,都是學問。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可不比賽跑,打完擋拆就地槍響比5米衝刺,誰跑得快就能接到保羅哈登的傳球,沒那麼簡單,燈泡球傳的確實好,但也絕不是隨便來一個身體素質出色的大個子就能輕鬆“吃餅”的。

他不厭其煩去給每個隊友掩護,不論多遠,隨叫隨到;他不佔球權,除非隊友主動傳球給他,不然他絕不會去要球單打,只會讓出空間,觀察隊友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衝搶前場籃板。他兢兢業業地做著髒活累活,從無怨言,外界說他只會“吃餅”,但從此來看,這“餅”是隨便吃的嗎?不努力勞動,能有好果子吃?參考火箭其他內線就一目瞭然,內大叔由於年事已高情有可原,布萊克和周琦的“吐餅”能力簡直堪稱聯盟一流,送到嘴邊的肉都能吐出來。

雖然卡佩拉不會投籃,不太會低位單打,在中鋒裡身高又偏矮,人們印象中他似乎從來都沒有個人進攻的技能包。但實際上,上賽季的卡佩拉,多次證明了自己的持球進攻能力。他能做到嫻熟地運用歐洲步、面框突破後的小拋投或者小角度籃下打板,雖機會不多,但效率很高,況且很多機會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是隊友在偶然間發現了他,或者進攻時間即將到數時的被動選擇,但是卡佩拉總能把握住突如其來的機遇,一個箭步完成終結。這是他上賽季的一大進步,也許不夠顯眼,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但關鍵時刻總能給予球隊幫助,默默無聞地做貢獻,如他一貫的作風。

說完進攻,我們來談談卡佩拉的防守,餅皇之所以能被評為最快進步球員第二名,主要原因在於他防守端的成長。

從數據看,他常規賽場均能搶10.8個籃板,比前一個賽季多2.7個。季後賽更上一層樓,場均11.7個籃板,比前一個賽季高出2.9個。常規賽的防守WS從2.1進不到4.1。ESPN統計的防守真實正負值,16-17賽季只排名中鋒的第37名,上賽季進步到第11名。

上賽季火箭的防守效率高居聯盟第六,要知道德安東尼麾下的球隊防守從來就是個笑話,沒想到這次德帥痛改前非,打造出一支攻強守不弱的球隊,尤其是從2月初塔克進入首發後,火箭的無限換防彈性達到頂峰,防守效率一直位列聯盟前茅,而卡佩拉在無限換防體系中,充分發揮了他聯盟頂尖大防小能力和日以恐怖的護框威脅。

卡佩拉身高2.08米,即便在小球時代,在中鋒裡也屬偏矮,但他出色的臂展和靈活的步伐足以彌補。先說下護框定義,一箇中鋒的護框能力,不能只看搶到多少籃板或蓋了幾個火鍋,數據很難直觀體現。真正的護框球員只要矗立在籃下,就能使對方放棄突破內線改變進攻選擇。火箭的無限換防體系就是不給你傳空位的機會,逼迫你單挑,一旦第一防線失手,後續的補防就至關重要,卡佩拉有著靈敏的反應和不輸外線球員的橫移速度,使他能比一般內線球員更快一步到達補防位置。最重要的在於他能準確判斷對方出手點和投籃,選擇最合適的封阻手段,最大限度破壞對手的進攻,保護籃筐。

吃餅很容易嗎?火鍋是隨便賞的嗎?論卡佩拉的重要性

舉個最實際的例子,近幾年和勇士交手的球隊,哪支球隊的大個子錯位防守庫裡不落於下風,誰就有可能限制住勇士。道理很簡單,防勇士的關鍵就在於掐住庫裡,如果你的大個子不會換防,庫裡擋拆之後就只能選擇夾擊或局部二防一,大個子縮禁區,那麼庫裡的隊友就會有空位,勇士的招牌轉移球就有了施展空間,一旦讓勇士把進攻打開,五個勒布朗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

今年的西部決賽,火箭的無限換防迫使科爾直接將死亡五小擺上首發,勇士也堅決執行無限換防,儘量減小“燈泡組合”對大個子球員造成的殺傷,伊格達拉受傷後,科爾只得在陣容的過渡期換上魯尼和貝爾,因為他倆是勇士中鋒裡換防效果最好的,相反麥基、扎扎、韋斯特一分鐘都不敢用,就像德安東尼不敢派上安德森、內內一樣,他們缺乏換防彈性和腳步移動速度,容易被針對,還記得搶七大戰無人可用的德帥將安德森擺到場上被庫裡連錘三球的恐懼嗎?

而卡佩拉的大防小能力是他最值得驕傲的,單論這一項技能在全聯盟也是數一數二的,而偏偏就是這一項說起來間但做起來紛繁的技能,使他能夠穩坐火箭先發之位,也能在莫雷手中掏走一份五年長約)(莫雷盡力了,餅皇此前的要價是一個億),他的運動能力,靈活度和防守判斷,無論是陣地戰真刀真槍地從三分線外開始防,還是防守對方的防守反擊送出風馳電掣的追帽,不是一般內線都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