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銳銳CC


這個問題讓希特勒非常不爽:什麼叫突然有錢?難道德國之前很窮?什麼錢從哪裡來?老子又不是印鈔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相比於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在經濟危機中食不果腹的狼狽樣,希特勒在上臺後確實還了德國人民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這比普京靠譜得不是一點半點兒。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短短几年時間,德國就能“烏鴉變鳳凰”?德國的錢,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的積累

雄厚的積累,是德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復興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來,因為四分五裂的局面,德國的崛起被戴上了難以掙脫的緊箍咒,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而一旦完成統一,有了統一的市場,更有了強大的國家力量,德國就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崛起。在短短30年時間裡,德國將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以高起點的姿態後來居上,到20世紀初已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將英法等殖民帝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比不斷膨脹的GDP更重要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甚至連女性受教育水平都超過了90%,這種人才儲備戰略使得德國從一開始就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隊伍,這也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的根本原因。

一戰雖然曠日持久,但德國損失遠小於英法等國,而戰後由於協約國的扯皮攻訐,德國面臨的鉅額賠款被大打折扣,美國更是出於自身戰略需要對德國進行了“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等對大力扶持,這使得德國的經濟恢復比英法更為迅速,自然再度有了雄厚的積累。

2、美國的扶持

從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到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希特勒用短短十年時間走上了人生巔峰。而這樣的成功之所以難以複製,是因為希特勒及納粹黨是西方大資本家,尤其是美國財團傾力扶持的結果。

一戰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為爭奪更多歐洲主動權,美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牽制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同時防止紅色帝國蘇聯向西蔓延,於是美國摩根、洛克菲勒和杜邦三大財團爭相扶持納粹黨上臺,而英法德等國的大資本家更是看好希特勒,德國容克大資本家甚至致函德國總統興登堡要求其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

可以說,集眾多光芒與期待的納粹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儘管魏瑪共和國在1929年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但西方大資本家的援助仍然源源不斷,甚至與日俱增,他們是德國能夠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重要支撐。

而納粹德國也在西方大資本家的縱容下迅速膨脹,成為難以控制的龐然大物。

3、元首的能量

西方大資本家之所以扶持希特勒而不是其他狂熱分子,原因就在於希特勒的能量很大。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希特勒上臺後的救市計劃和羅斯福新政在方法上沒有明顯差別,而實際效果卻更勝一籌。雖然歷史教科書給了羅斯福新政以極高的評價,但美國經濟真正復甦,卻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彼時的美國戰爭機器全開,綜合國力呈現出一日萬里的恐怖態勢。

而德國的效果明顯比美國更為直接有效,針對德國物價飛漲、失業率暴漲、民生凋敝的事實,希特勒以德國政府的信譽做擔保,下令德意志銀行發行債券並要求容克大資本家認購,從而獲得創業的第1桶金。

而後,希特勒將資本投向大型公共設施,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失業人口;針對馬克貶值,通貨膨脹劇烈的現實,希特勒推行以物易物,迅速穩定了市場秩序;同時希特勒為討好軍隊,迅速擴張軍備,這一方面大量吸引了人口,失業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旺盛的軍火需求刺激了容克大資本家的生產力,德國經濟迅速復興。

可以說,德國的有錢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希特勒一人之力,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在二戰後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希特勒是在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總理後,逐漸執掌了德國的軍政大權。在他剛上臺的時候,德國還處於經濟危機之中,經濟一片蕭條,但是希特勒上臺後就迅速使德國走出了經濟危機,並且迅速擴軍,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他是怎樣讓德國走出經濟困境的呢?

首先是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類似於羅斯福新政。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下大力氣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做法就類似於當時的羅斯福新政,也是加大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力度,通過大量的政府投資,帶動了勞動就業,從而也帶動了經濟。

在經濟學裡面有一個乘數效應,就是一塊錢的投資實際上帶來的效應不止一塊錢,比如,你增加了一塊錢的投資,那麼這一塊錢的投資就能帶動更多的就業,就業增加了,人們多了工資收入和投資帶來的經濟收入就會增加消費,消費增加了,就會帶動更多的商品生產和貿易,等等,所以通過政府投資,是當時刺激經濟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希特勒上臺後到二戰之前,德國通過大量的政府投資,建設了四通八達的交通公路網絡,尤其是當時德國的高速公路,不但是雙向道的,還配有立體橋樑。當時德國還建設了便利先進的港口、鐵路和海運,可以說當時德國的基礎設施是世界一流的。

這些基礎建設的投資無疑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同時便利了德國經濟的發展給德國當時低迷的經濟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除了基礎設施的投資,希特勒還大力發展工業,一大批工廠拔地而起,尤其是軍工業迅猛發展,為希特勒整軍備戰提供了基礎。當時德國的鋼鐵、煤炭產業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軍工生產更是超過了英國和法國的總和。隨著工業的迅速恢復,希特勒也大力改善了德國工人的待遇,工人們能夠領導衣服、工具等福利,還可以外出旅遊,甚至希特勒還承諾讓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擁有汽車。

從希特勒上臺到二戰之前,德國保持了年均20%的經濟增長,德國工人失業率幾乎為零,可以說是創造了經濟上的奇蹟。

第二是大力掠奪猶太人的財富

希特勒上臺之後就開始了排猶政策,他逐步建立了集中營,把猶太人都關進了集中營進行種族滅絕政策。要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會經商的民族,在德國的猶太人都集讚了大量的財富,希特勒在把他們關進集中營的同時,也掠奪了他們所有的財富,大量的猶太富商被抓進了集中營,希特勒拿到了猶太人的鉅額財產,他把這些財產用於政府投資、軍工生產、擴軍、社會福利等方面,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是當時的經濟危機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尾聲

有一種說法就是實際上當時的經濟危機進入了尾聲,社會生產正在逐步地恢復。這種說法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實際上羅斯福新政起的作用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麼大。也就是說不論是美國的羅斯福還是德國的希特勒,他們上臺以後,正好趕上了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新的經濟週期即將到來的時候,雖然政府投資大力基建等政策確實刺激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做,經濟危機也會過去。


原因就在於經濟危機實際上是社會生產大大超出了社會需求導致的,而在經濟危機中,大量的產能去化,經過了近4年的經濟危機,實際上社會產能已經回到了正常的狀態,只要不發生社會動亂,社會生產就會慢慢恢復,經濟危機也就過去了。

也就是說,希特勒趕上了好運氣。

第四是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把當時的德國凝聚了起來

經濟危機發生時,德國社會開始動盪,人心不穩,可以說希特勒確實是一位演講天才,他的演講深入人心,逐步取得了德國人的信任,而且由信任走向了崇拜。可以說,德國是一個紀律性很強的國家,也適合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的滋長。在取得了德國人的信任甚至是崇拜後,他成為了德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逐步集中了全部的國家權力於一身,通過鼓吹德國民族主義、打擊猶太人、改善德國人的社會福、發展生產等種種政策,凝聚了當時德國人的人心,人心一旦齊了,就往往容易爆發強大的精神力量,促進了德國各領域的恢復和發展。

畢竟,信心重於黃金,希特勒重拾了德國人的信心。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雖然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但是希特勒上臺後,經濟危機已經進入了尾聲,新的經濟週期已經開展,而通過國家加大幹預經濟,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等種種經濟手段的刺激下,德國經濟得以復甦,復甦的德國經濟支持了希特勒的財政;同時希特勒採取了種族滅絕政策,掠奪了德國猶太人幾乎所有的財富,再加上希特勒凝聚了當時德國人的人心,所以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變得有錢了。


老威觀史


事實上當時的德國經濟確實是個爛攤子。光一戰戰敗的賠款就2000多億,在英法美三國各懷鬼胎的情況下,他們幾家商量了一下,給德國的戰敗賠款減了近一半,但就1000多億要想老老實實的還完,那也得等到猴年馬月。

再說德國本身也是千瘡百孔,連本國的經濟都無法恢復,拿什麼給他們賠款?尤其在1929年到1933年之間,德國經濟大蕭條,甚至到了快崩盤的地步。

德國馬克貶值到只剩下一堆數字,1萬億馬克買不到一片面包。到處都是失業人口,社會十分動盪。



就在這時希特勒利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到處演講鼓吹,宣稱只要他能執政,就會大力解決失業問題,並且將大量的失業青年編入了納粹黨。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軍方的支持,許諾擴充軍備,一雪前恥。

就這麼的他順利地出任了德國總理。可是幹啥那都得要錢,不是光動嘴的問題。當時的德國步履維艱,那希特勒上臺後,從哪弄來那麼多錢?

首先是賴賬。一戰的賠款其實只賠了很少的一部分,希特勒上臺後,直接拒絕賠款,不理這茬兒了。協約國之間相互制約,對於希特勒不賠款,竟然就擱置下了。

其次是洗劫猶太人。都知道猶太人天生善於經商,他們手裡掌控著大量的財富。希特勒利用民眾仇富的心理,大肆宣傳種族論,把猶太人趕盡殺絕,那他們手裡大量的財富不都是希特勒的了嗎?

第三,國家干預經濟,說服壟斷資本家支持。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用資本家的錢大力重建民用和軍用工業。修路架橋建機場,不但解決了一部分失業問題,而且讓國家的經濟有所恢復。

第四,從美國那大量貸款。美國想在混亂中漁翁得利,他不想讓歐洲和平。所以給德國大量貸款,德國又從美國那裡用貸款大量購置武器。這樣就達到了雙方共贏。

希特勒拿到了這些錢後,又不足以支撐德國經濟快速復甦。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動戰爭,所以他又挑起了二戰。


說史聽濤


不是突然有錢的。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慘。當時德國有錢,只是錢都沒有花在促進經濟增長的方面。希特勒上臺後,他採取了聚攏資金,刺激經濟的辦法,把錢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因此才造成了一種德國突然有錢的假象。



1919—1924年期間,德國由於協約國的全方位制裁,當時確實沒錢。

當時,英法要求德國陪錢,也就是賠償它們在一戰當中的損失。並且,英法還要求德國替它們還債,也就是替它們還美國的債。由於德國本身也欠了美國的債務,因此這便相當於德國要還三個國家的債務。

如此巨大的債務,再加上當時法國故意壓制德國,所以德國魏瑪政府在賠了兩年後,便決定不賠了,直接就賴賬。

前面說了,英法也欠美國的債,它們也要賠美國的錢。德國賴賬不還,等於它們也是賴賬不還。所以它們便制裁德國,開始限制德國的進出口,逼德國砸鍋賣鐵還錢。然而英法這一限制,立刻就捅了馬蜂窩。

當時,德國窮的都快當褲子了,很多人都沒飯吃。英法這麼不顧實際情況的胡搞,明顯就是火上澆油,逼得德國人上街抗議,大有顏色革命,倒向蘇聯的趨勢。

遠在美洲的美國發現了德國的問題,深感再讓英法這麼胡搞下去,德國就跟蘇聯穿一條褲子了。於是,身為所有國家債主的美國建議,削減德國陪款,並向德國注資救急,先穩住德國的經濟再說。否則德國崩了,美國就血本無歸了。

由於有了協約國的注資,因此,在一戰後的頭十年,也就是經濟大蕭條之前的十年,德國受到的懲罰其實是大打折扣的。


1924—1933年期間,德國當時有錢,只是錢沒花對地方。

協約國注資德國後,德國經濟有所恢復。在1924年—1928年期間,德國還了100億馬克的債務,但卻吸了200億馬克的貸款。

資金都是向德國流入的,這一時期,德國的經濟運行尚可。

但是由於1929年喜聞樂見的大蕭條來了,美國自顧不暇,收回了貸款,英法兩國也陷入了空前危機,德國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在這場危機中,德國工人大幅失業,國民經濟遭受到沉重打擊。

不過,老百姓沒錢,不等於德國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沒錢。只要刺激他們,給與他們一定的利益,德國其實並不缺資金。


1933年,納粹黨正式獲得大權。希特勒上臺後任命沙赫特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的老闆,次年又被點為納粹德國的財政部長。

沙赫特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德國的經濟問題在於增長疲軟,一定要刺激經濟,找到經濟增長突破口才能解決疲軟和失業率問題。所以在他的指點下,希特勒開始了他的經濟改革。(其實就是羅斯福新政的“變種”)

具體的經濟改革有四項:

一、由政府向外國舉債,大舉興建公共基礎設施。比如現在縱橫德國的高速公路網,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二、大力擴軍,刺激軍工產業,討好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由於德國的擴軍受到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不能隨意擴軍,所以希特勒的軍師們就想到了發行匯票用於支付軍火公司的產品。實際上就是揹著協約國,偷偷地重新武裝了起來)

三、配給制。大力擴軍的結果,就是所需資源不夠,於是政府就採用配給制,限制特定商品的供應。比如油料、食物等。並且通過推行配給制,政府還趁機搞剪刀差(九十年代之前的人應該懂這個意思),從而將老百姓手裡的資金進一步回籠,用於擴軍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四、沒收充公。這個專門針對猶太人,通過對猶太人的資產沒收,納粹政府又回攏了一大筆資金。(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是在二戰開始之後。但迫害猶太人,沒收猶太人的資產是在納粹黨上臺之後)

借外國資本;

借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的資本;

通過配給制從老百姓手裡賺剪刀差;

通過沒收猶太人資本;

四管齊下,這便是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突然有錢了的原因。並且,由於希特勒把錢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比如通過擴軍和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失業率的問題。一時間,德國人是人人有工作,失業近乎絕跡,年經濟增速超過了20%,各種百廢俱興。

但是,這種經濟增長只是一種畸形增長,比如當時的德國農業就沒有增長,1938年的農業水平只是略高於1913年的水平。並且,德國人的收入也是每年減少,1938年的人均收入比1933年減少了25%。

所以,德國經濟高速之後,必然就會導致興奮效應後的後遺症反應。

第一個後遺症是軍工產業發展過快,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特勒不得不發動對外戰爭,創造軍需訂單,維持經濟的增長。


第二個後遺症是納粹政府大量舉債,無法償還債務。在1936年左右,由於世界市場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而工業成品(德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在下跌,使得納粹政府越來越難以維持收支平衡。為此,希特勒只能通過強行控制個人市場投資的方式來“扒皮”。但是這又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辦法,這麼搞的結果就是德國在1938年的非上市流通證券所佔的市場份額,相比於1933年下跌了40%。

第三個後遺症反應是當時德國的自閉式發展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不能從根本性的問題。長時間的自閉,只會使資本流動無法構成良性循環,陷入資本自我循環狀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德國會陷入“自爆”的境地。(這一點的後遺症反應是最大的)

由於有以上三點後遺症,所以德國後來不出意料的走上了“全球擴張”之路。


總得說,希特勒的上臺,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德國的經濟問題。他的措施與當時美國的羅斯福新政的措施類似,都是採取政府公共投資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發展。

但是,德國和美國是“同種不同命”,希特勒發動戰爭,最後竟然拯救的是美國經濟。


Mer86


說起歐洲,人們會想起浪漫的法國,以及優雅的英國,其中也少不了德國。德國之所以出名,是出了一位專權獨裁的希特勒,不過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實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並非德國人,但到了現在,希特勒已經和德國緊緊綁在一起,希特勒於1933年上臺擔任德國總理,在此過程中,他逐漸滲入德國軍政兩界,為其之後的掌權,打下堅實的基礎。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國內經濟蕭條,大批民眾吃不上飯,古代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一旦底層人民朝不保夕,那麼天下就亂了,所以古時候才那麼多古代農民會造反,他們失去了生的希望,自然就不會畏懼死了,很多人不過是想在絕望的生活中,爭取到一絲希望而已。而現代不少人不理解,為什麼希特勒這麼一個殘忍的人,可以獲得全德國人的支持,不是他們天性殘忍,喜歡給納粹賣命,只是生在一個不幸的年代,把希望寄託在納粹的身上,結果引火燒身。其實希特勒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臉譜化,他是個聰明人,比世界上大多數都要聰明的多,從他拯救德國經濟的舉措中就可以看出來。

為了發展國內經濟,希特勒先是加強政府的對經濟的干預,希特勒下令在全國修建基礎設施,為底層人們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有了工作就有錢,有錢就可以活下去。經濟學是門深奧的學問,但希特勒把它玩開了,民眾們有錢後就會產生消費,帶動其他的產業,無形之中增加就業其他產業的崗位,如此一來,整個市場就活過來了,這個方法在當時可以說十分高明。當然了,希特勒不是什麼善人,修建基礎設施,國家亦可得到好處,尤其在戰爭時期,如果交通發達的話,就像開了外掛一樣,古人言兵貴神速,快速到達戰爭,是一場戰爭獲取勝利的關鍵。不過那時德國人不止修路,還建立了許多港口、橋樑,德國的基礎設施在當時堪稱一流。

搞完了基礎設施以後,希特勒又想到了工業,在政府的各項政策下,德國大大小小的工廠拔地而起,其中軍工業發展最為迅猛,躋身進入世界前列,這些軍工廠也為後來的二戰,提供大量的武器軍械,是希特勒的擴張世界的保障。工業的良好發展,使得工人們的待遇越來越好,民眾更加擁護希特勒的統治,有人曾經統計過,在希特勒執政改革這段時間裡,德國的就業率竟達到了百分之百,算得上是一個奇蹟了。以上是希特勒在國內實行的一些改革措施,這些政策使得德國經濟活躍起來,但要說富裕,其實遠遠談不上,就像現代人所說的,上班不能讓你成為富翁,只能讓你活下去或生活更好一點而已,要成功富翁還需要另闢蹊徑。

希特勒致富的第一條路,便是搶,而搶又分為很多步,首先搶誰的?要怎麼搶?希特勒雷厲風行,世界上誰最有錢,那麼就去搶誰的,當時猶太人是富貴的代名詞,他們聰明又極會經商,掌握大量的財富,為什麼搶猶太人,希特勒也是有自己的考慮,首先猶太人沒有強大的軍事能力支持,其次散落四方,無法組織強有力的反抗,於是猶太人成為了希特勒的錢袋子。他先是剝奪了猶太人的政治權利,制定了排除猶太人的政策,禁止他們參加任何社會活動,於是猶太人的大筆財富全部被希特勒捲走充國庫,有了這些錢,希特勒便擁有了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權力,這下子讓人更加敬仰,不少德國人在當時,已經把希特勒當做一個神來看待,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希特勒的拯救德國政策,確實救了一大批德國人。

當初希特勒在競選總理時,就向民眾承諾過,自己會恢復德國的經濟能力,讓所有人都可以工作,不必再為生活所發愁,希特勒不僅是個演說高手,更是一個堅定的執行者,他的話說到了普通民眾的心裡,他的行為更是讓民眾看到了希望,從1932年到1934年,僅僅兩年的時間,德國的經濟就超過了百分之百。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戰德國的強大,實際上它也曾參加過一戰,只不過在這場世界戰爭裡,德國不僅失敗還傷亡慘重,幾乎掉出強國行列,直到希特勒上臺,才把德國的經濟扭轉過來。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希特勒也爭取外界的支持,首先是國際貸款,沙赫憑藉德國的國家信用,去華爾街獲得快貸款,完了又用這筆錢,去買了軍火和技術,中間得來的利潤,全部用來擴大德國軍工業以及基礎設施。

德國軍工業體系建立起來後,資金鍊變得龐大起來,華爾街的貸款已經不能夠支持,於是他們制定了一項政策,便是發行債券,這些政策迅速穩住國內的經濟。有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德國雖掠奪了猶太人,實際上也掠奪了本國人,他們的工資是固定的,漲工資變得幾乎不可能,但通貨膨脹控制不住,政府只要讓民眾不知道通貨膨脹,那麼他們就不會有意見,也算是另類的掠奪了。不過希特勒的目標,不止是治理好德國,不然他早就成為一個偉大的德國總理,而不是一個殘忍的納粹瘋子了,他的目標是以武力征服全世界,把除了德國人以外的人,全部變成奴隸,所以他後來會失敗,實際上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畢竟與世界為敵,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獲勝的。


木劍溫不勝


在希特勒上臺後,首先取得的成就就是德國經濟迅速恢復。這一世人公認的成就,使得德國和外國的經濟學家都稱之為奇蹟。德國的失業人數從1932年的六百萬人,下降到1937年的不到一百萬人。國民生產從1932年到1937年增長了102%,國民收入則增加了一倍。這些,使得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獲得了德國廣大公民的支持。

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主要是希特勒任用了一位經濟奇才沙赫特博士。他通過大力進行公共事業建設,電氣化和工業投資解決了失業問題,以有計劃的將德國經濟轉上戰爭經濟軌道解決了國民生產增長的問題。但是,這一切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一個渠道是國外貸款。貸款的主要來源是美國。美國在一戰後,開始構建它的金融體制,為了保證它的霸主地位,它需要維護黃金的權威。

這樣,美國的銀行家們大批放貸給德國,使得德國擁有部分的流動資金,幫助了德國的經濟復興。但是,由於德國對美元的依賴性,它必須為使用美元為美國銀行家們付出利息。

這就構成了美國和德國利益共同體。這個集團最後達到了這種程度,歐洲戰場已經打響,美國的貨船依然在向德國運輸著戰略物資。美國內部的孤立主義勢力極為強大,如果沒有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美宣戰,美國是根本無法同德國開戰的。

第二個渠道是掠奪。這個掠奪的對象主要是德國國內的猶太人和被吞併領土的財富。比如,納粹德國頒佈法令,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剝奪他們的財產,把他們關進集中營。還有一些猶太人用盡他們的最後一分錢得以逃出這個國家。這些猶太人的財產成為納粹德國的戰利品。

在吞併新的領土時,這些領土的公有財產也成為納粹德國的戰利品。比如在吞併捷克的時候,納粹德國就搶奪了捷克國家銀行所有的黃金和貨幣資產。在此之外,德國還通過凍結敵對勢力的銀行賬戶獲得了大批的款項。

第三個渠道是大量發行鈔票。沙赫特博士用盡了一切解數操縱通貨。在有一個時期,德國的貨幣竟然有237種不同的價值。

德國為了發展經濟,發行了大批的公債和有價證券。這些有價證券可以流通,國家予以兌付。而德國的企業除了要向納粹黨捐獻外,還要將利潤裡超過6%的部分用以購買公債。這樣,德國在德國企業獲得了大批的資金。

第四個渠道就是大力開展對外貿易。沙赫特為一個沒有什麼流動資金和幾乎沒有財政準備金的德國創造了信用。他採取的辦法就是採取物物交換的辦法。

沙赫特和幾十個國家談判了對德國驚人有利的物物交易,他用事實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你欠一個國家的錢越多,你同它做的生意也就越多。

這種對外貿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就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幾分鐘,蘇聯向德國交貨的國際貿易列車還在駛入德國。

就是通過了以上的這些辦法,德國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走上了戰爭經濟的道路。到了戰爭爆發,那些被希特勒的經濟政策迷惑的國外投資者、德國資本家們才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追悔莫及。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老話說的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你說德國人的口袋咋就那麼的有錢,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都沒隔幾年,都是他挑起的,口袋裡沒有幾個毛毛錢,打腫臉充胖子他也不實際不是。

所以要想把這事整明白了,咱得從一戰時候說起。

一戰

好,咱先回顧一下,1914年那會,奧匈帝國那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到薩拉熱窩參加塞爾維亞的國慶。先是被炸彈炸,後是被人補槍,這夫婦倆一起死在了那輛敞篷車裡。

就這事直接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給點爆了,同盟國和協約國這就扛著槍拉著炮,這就打了起來。這一下子把歐洲這嘎達給整成了馬蜂窩,都爛了。一千多萬人就這麼沒了,那經濟損失那簡直就是一天文數字。

協約國將同盟國按在地上搞摩擦,這一傢伙下去,德國人跪了。一個《凡爾賽條約》下去,德國人屁股後面直接掛了2690億金馬克的債務。

這價格一出來,德國人直接就哭了,這得還到啥時候。協約國明確的告訴他們這得還四十二年,其中2260億金馬克是本金,其他的是利息。

“不要吧!”德國人都快絕望了。

瞅著德國人快要崩潰的表情,於是協約國蹲在巴黎,又開了一個碰頭會。大傢伙一致表示這薅羊毛不能一口氣把羊給薅死了不是,這賠款就降了一下,變成了1320億金馬克。這些個錢您合計一下,在當時這就相當於是4.7萬噸的大金條,合七千億的歐元。

捎帶著時間也改了,放寬變成六十六年還清。

“咋樣?夠意思不?”

德國人表示:“妥了!”於是擱自己地頭上這就通過了德國國會的表決,就這麼賠。

話說道這裡,估計有較真的小夥伴要問了:“那可都是錢啊!真金白銀啊!再說這一戰剛結束,這協約國是缺心眼還是咋的?他自己個家當都被砸了個稀里嘩啦,咋也的需要錢來拯救自己個,咋說降就降呢?”

降賠款的原因

這問題問的好,那當然不是德國人一裝可憐,協約國就縮了,在錢的問題上沒人會嫌多的。

那麼是咋回事呢?這就和歐洲這地各個國家的勾心鬥角有關係了。

首先是法國,這主家裡的鍋都快揭不開了,美國佬天天的追屁股後邊要一戰時期的借款,他是打心眼裡願意從這德國佬哪裡多拿點,補自己的窟窿。

可歐洲這嘎達,別忘了還有一根著名的攪屎棍約翰牛英國佬。英國佬這輩子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在歐洲這嘎達弄到絕對的話語權,也就是說歐洲這土地上不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不然誰會聽他的。

而現實的情況,德國佬被整趴下了,法國佬因為一戰的緣故,那在歐洲這嘎達的聲望噌噌的往上竄。這可不是個好兆頭,英國佬就要找一個和法國差不離的壓一壓法國這才成。可放眼整個歐洲就剩下被按在地頭上苟延殘喘的德國佬了。

所以英國佬就在後邊幫了一把。

說實話,這英國佬和法國佬相互的揭老底,這也讓德國在歐洲這嘎達有了活動的空間。

再有就是這美國,這就是根世界的攪屎棍,這貨從一戰中得到了不老少的實惠,那錢袋子裡裝的都是因為戰爭而賺的毛毛錢。對於他來說戰爭可是發家致富的捷徑。

所以統一的歐洲好呢?還是散亂的歐洲好呢?廢話!當然是散亂的好,不然他怎麼能把英國從世界老大的位置上踹下來,自己當老大呢?

所以他也願意幫助德國人,讓他在歐洲站穩腳跟,至少給英國和法國搗搗亂不是。

所以三家人,兩家願意幫忙,得,高盧雄雞再炸翅,他也不好使。

這也導致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美國佬玩命的和法國人要一戰的借款,而法國人他沒有錢,只有逼著德國佬吐血交那戰爭賠款。

而德國人真沒錢,早在一戰中就打的精光,沒法子,這就從美國佬這裡借錢,而美國佬很樂意給德國佬借錢,搞經濟援助。很奇怪是吧!

這要是這麼太平的繼續下去,指不定這錢就能賠完了。

以後的事

可這事情總是有改變的,畢竟德國他這也是滿身的窟窿眼,手裡也想多賺點。這就跑國際證券市場上整債券,結果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德國那馬克不斷的貶值,這事夠糟心的了。

所以這德國人就開始耍無賴,不打算賠了,把法國佬高盧雄雞給逼急了,這就派出大頭兵把德國的魯爾區給佔了,就是想逼德國還錢。

“你愛咋整咋整?俺就是沒錢!”德國佬直接破罐子破摔,根本就不搭理。

沒法子了,就這到了1929年都過了一半了,這賠款總算是還了一部分,變成了1120億金馬克,時間也變成了五十九年還清。

而這時間點上,美國自己個的經濟玩砸了,發生了經濟大蕭條。剛剛咱也說了,德國佬能從一戰後一直撐下來,這全都靠美國給救濟,現在美國自己都自顧不暇了,咋整?

結果這德國佬也夠缺德的,玩了個幣量寬鬆,這詞說的挺文雅的,其實說穿了就是直接把印刷機給打開,玩命的刷鈔票,用這錢來還債。

這舉動把協約國都給氣哭了,為嘛呢?因為德國佬這印刷機一開,一百億馬克居然連一片面包都買不上。

這純屬缺心眼的作死,結果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這小腦瓜一不楞,直接拒絕繼續還款。這個時候這一戰的戰爭賠款也就賠了八分之一,離那賠完還有老大一截。

各國都自顧不暇,所以希特勒這事還真得逞了,雖然有人要,但希特勒就是不給,你也沒轍不是。

後邊希特勒用手裡的錢開始搞基礎建設,啥公路,啥鐵路,啥高速公路,啥水利設施全都整上,這一傢伙下去德國那些個因為失業而閒散起來的人,有了工作,這社會的資金又開始流通。

再有這貨上來他就有野心,背地裡搞工業,整飛機,整大炮的,所以這一波操作又帶動了不少就業,希特勒手裡的毛毛錢又多了不少。

說實話,這點錢他也喂不飽這麼大一個國家,畢竟全世界都一個德性,德國的內部矛盾也不少。這不為了轉移矛盾,他這就發動輿論,整啥日耳曼主義,結果德國人把視線就轉到了猶太人的身上,畢竟這猶太人手裡掌控著太多的毛毛錢了,德國地頭上的大資本家,富豪大多都是猶太人。

這波操作下去,矛盾不僅轉移了,那些個無主的財物就變成了德國的了,這手裡又積攢了不少錢。

整到最後,這手裡的錢就足夠他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子在塞爾維亞被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被逼無奈只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4歷時年,但是之後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經濟很快恢復,在1941年,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德國突然就有錢了呢?

外在原因一,歐洲形勢複雜,戰勝的英國和法國,不希望德國一蹶不振。

二戰結束後,歐洲勢力最大的就是英國和法國了,“一山不容二虎”,在歐洲地區,德國倒下後,英國和法國勢必會展開一番爭鬥。

就當時形勢而言,戰爭剛結束時,法國在軍事上略勝一籌。德國戰敗後,法國是想徹底搞垮德國,然後打壓英國。

英國也知道,如果德國徹底倒下了,當時的英國與法國的爭霸,恐怕難以勝出。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在歐洲是不會看著德國沒落的。因此,儘管德國敗了,但是在歐洲並沒有受到太多打壓。

此外,英國和法國忙著爭霸,此時的德國他們根本沒有放在眼裡,這樣就給了德國一個發展的空間。


外在原因二,美國總喜歡扶持戰敗的國家。

美國雖然建國時間短,卻是一個很會發展的國家。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都並不想參與戰爭,但是又很希望戰爭繼續,因為他們就是戰爭商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一家。但是美國的地盤在北美洲,對於歐洲他是“鞭長莫及”。此時的美國,需要在歐洲扶持一個國家,來幫助自己掌控歐洲。就像是二戰後,美國扶持日本,來干擾亞洲局勢一樣。

美國在選擇扶持對象時,總是喜歡選擇那些戰敗的曾經的強國,因為這些國家既不會威脅到它的地位,又可以被它所用。

二戰時美國選擇了戰敗的日本,一戰後,它選擇的正是德國。美國的經濟扶持,讓德國有了一定的資本,才能快速發展。


內在原因,希特勒經濟軍事化的做法。

作為一個戰敗國,德國首先要做的不是發展經濟,而是鞏固國防。為了能讓經濟平穩發展,希特勒首先就是把社會財富,聚集為國家財富,解決國家問題。

之後希特勒又將“軍”、“工”聯合,讓軍隊與工廠相結合,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而且軍隊創造的財富,可以歸國家所有。這樣可以快速解決國家貧困的局面,可以充實國庫。

再者,希特勒對工商業的管理也趨近於“軍事化”,一切個人利益都服從國家利益。

希特勒的做法,短期內恢復了德國經濟,但是也損失了不少個人的財富。

一戰後,德國能快速恢復經濟,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功勞,與當時的國際局勢也有很大的關係。


斯幽說歷史


希特勒並不是個有錢人,為什麼他一上臺,德國就突然多了很多錢呢?筆者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就猜測希特勒是個“大忽悠”,口才了得,能夠通過口舌之妙把有錢人手中的錢財都聚集起來,來緩解德國的經濟壓力。



根據數據分析,在1933年和1934年,希特勒這個怪才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讓德國的工業暴漲,每年經濟增速超過了百分之百。更讓人覺得驚奇的是,希特勒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讓即將崩潰的德國,成為了經濟強國。那麼他的錢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人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是不喜歡猶太人的。而猶太人經濟頭腦十分了得,非常會做生意,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的錢財和資源。當時的社會中,猶太人中有不少的資本家和金融家。因此,希特勒通過大肆抓捕猶太人,把猶太富商被抓進了監獄當中,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和金錢,並把從猶太人身上搜刮而來的錢財用於德國的公共設施和工業投資上,讓瞬間德國有了發展重生的機會。



就筆者看來,希特勒不一定是恨猶太人,而是更加喜歡猶太人身上的錢而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能讓德國在短短几年時間內重煥新生的很有可能就是希特勒從猶太人手中掠奪過來的財富了。希特勒通過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這個群體最龐大的資本被自己掌控和佔據。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希特勒上臺後大量的錢財投入,很可能就是來自於這些猶太富商。

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通過對他們的迫害,得到錢財,然後將錢財投入到生產和基礎設施,投入到國家建設和社會保障之中。 這麼一來,倒是可以看清楚希特勒的動機了,他並不是憎恨某一個種族的人,而是就近取材,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搶奪走有錢人身上的錢,投入到國家的重建大業裡去。

如此一來,為了掩蓋掉事實的真相和真實的需求,納粹黨只能毀滅猶太人,這樣神不知鬼不覺,也保留了當時德國人心目中對納粹黨人的完好形象。畢竟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就是救世主,他們就是拯救德國老百姓的神,讓他們不再失業,讓他們不再受吃不飽、睡不好的貧瘠之苦,也讓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到處一片重獲新生、欣欣向榮的景象。

總結:在看似完美的繁榮昌盛景象之下,可能掩蓋埋藏了一些見不得光的、醜陋齷齪的事實。同時,筆者換了一個思維角度來思索,如果當時的猶太富人們在受到納粹黨迫害之前就已經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錢來樂捐好施,慈善救濟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們,他們的結局會不會就是另外一番新景象了呢?小夥伴們是怎麼想的呢?能否在留言欄底下跟筆者說一下你們自己的想法,好讓大家開啟頭腦風暴好好討論一下。


瀚海說史


自從希特勒上臺以後,卻是給人一種感覺,德國好像從經濟大蕭條中恢復了過來。並似乎走向了繁榮。那麼我們來看看希特勒是怎麼讓德國的經濟恢復的。

在希特勒上臺後,他任命沙赫特為財政部長,而沙赫特的的一個辦法就是尋求貸款。其實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各國就已經在對德國進行貸款。本身德國就因一戰賠款太高導致財力枯竭,也使歐美大國對德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貸款。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這使得以美國為首的大批外國資本源源不斷的進入德國。再加上美國對德國進行的大量物質裝備與技術上的協助。德國經濟已經開始走向恢復。德國也開始有能力對法國、英國等國進行部分賠款。

而在納粹德國時期,仍然主要是美國在向德國貸款,其中華爾街的幾個劇透就向納粹提高3200萬美元的貸款。納粹德國便把貸款搞來發展軍事。

不過與此前魏瑪德國時期所不同的是,納粹德國吸取魏瑪德國在信用上問題的教訓,當時的貨幣依然是金本位為主體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對德國提出的賠款表面上看是以貨幣作為結算,實際上卻是要求德國交出對等數額的黃金為倍數。可是當時的黃金結算的主導權是掌握在英法手中的。而魏瑪德國時期由於信用的不足,也未敢對金本位進行挑戰。而納粹德國在借貸的同時也積極提高信用,並通過一系列措施儘量避免這種金融上的壓制局面。待到納粹德國的經濟恢復起來後,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德國馬克背後的黃金,因為當時給馬克支撐價值的是德國的物資生產能力和德國軍力。

還有為了遏制通貨膨脹,沙赫特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所有銀行券用於軍事建設或基礎建設。為了控制物價,又組建了多個卡特爾。並且對外匯進行嚴格的監督。

解決經濟問題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失業。為了讓人人都有事幹,希特勒的解決方法就是要麼參加德國軍隊要麼加入工廠。很快納粹德國就把失業率降到非常非常低的水平上。1933年德國失業人數高達600萬,1934年瞬間降到270萬,此後在1935年至1937年這三年裡,德國失業人數以每年約60萬的數量往下降。解決了失業問題,生產也提了上去,經濟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恢復。

再有納粹德國對德國經濟建設也積極微操。比如修建公路、鐵路、橋樑與水利工程。還有機場和兵營等等。不過這些行為其實是在為未來的擴軍備戰做準備。同時由於資源有限,納粹德國也實行配給制。

與此同時希特勒希望將大企業儘量做到國有化,並且將猶太人的資產進行沒收。還禁止猶太人從事一切有頭有臉的工作,比如公務員、律師、醫生等等。還不許猶太人進入娛樂場所。同時也把民眾的怨氣轉移到猶太人身上。而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也讓納粹德國從猶太人身上掠奪了鉅額財富。

而在德國擴張期間,德國又巧妙地利用匯率來掠奪佔領國的財富。

不過由於納粹德國經濟的非正常發展,到1939年已經出現問題,種種不良的發展讓納粹德國在1940年代有陷入不亞於1929年大危機深淵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也促使了德國走向對外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