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超級英雄電影《黑豹》在中國不出意外地口碑撲街了,在豆瓣上僅僅得了個勉勉強強的 6.7 分,在漫威一系列花花綠綠的英雄片裡只能墊個底。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這部以黑人和非洲部落文化為主體的打打殺殺大爽片,內核很清白,劇情很簡單,簡單來說就是一部融合了黑科技的《王子復仇記》,如果你願意,把它當成真人版的《獅子王》看也可以。

然而弔詭的是,這部電影在美國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從電影院出來的觀眾們熱淚盈眶地表示:“這部電影太感人了,讓我們認識到了非洲文化是多麼美好,非洲人民多麼堅強。”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目前,《黑豹》在美國電影評分網站 iMDb 上拿到了 7.8 的高分,和《社交網絡》、《阿凡達》以及《龍紋身的女孩》平起平坐。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可無論在特效、人物、劇情……或者任何一點上,把《黑豹》拎出來和往年的佳片放在一起比較,怎麼看都確實是寒磣了點兒。

可美國電影觀眾們為什麼如此熱愛這部電影呢?因為它精準平穩地直搗了美國人民引以為豪的爽點——自由、平等和政治正確。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事情要從黑人的頭髮說起。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黑人女性都是戴著假髮的,許多是多少?並不好統計。因為在美國社會,黑人的髮型一直是個敏感問題。

首先,黑人的髮質又細又卷又蓬,幾乎不可能梳直,也非常容易脫落,不好打理。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黑人女性的脫髮率為 0.4% ,是白人女性的四倍之多(0.09%)。

via wolframalpha

男性還好說,可以和白人一樣剃得短短的,留一層青皮茬,可黑人女性的髮型就是個問題。

黑人女性真正的傳統髮型有兩種。一種叫 kinky hair ,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爆炸頭,這也是黑人女性最自然的髮型。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另一種叫 braids ,也就是那一頭極其細密的小辮子。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這種髮辮幾乎都是假髮,真頭髮往往只有 1、2 釐米長,剩下的假髮部分是由鋼針和黑線編織在頭上的,編這種髮辮,通常需要去專業的理髮店打理 4 小時之久,時間大概能維持 3 到 4 個月。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kinky hair 和 braids 這兩種髮型都源自非洲部落,有著非常深遠的傳統,而且都與黑人的髮質特點相吻合。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在非洲的理髮店,最常用的理髮工具不是剪刀,而是針線。

但除了這兩種髮型之外,黑人姑娘們想解鎖更多的髮型的話要怎麼辦呢?

那就是戴假髮嘍。

對於黑人女性來說,假髮是生活的剛需。她們從少年(甚至兒童時期)起就開始佩戴發製品。在非洲,一個長在貧民窟的女孩,每月大概會花 4 美元在假髮上;上班族每月大概會花 15 到 30 美元;而有錢人,一個月的假髮花費可以達到 500 美元。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對於美國黑人女性來說,假髮就等於她們的第二套內衣。紀錄片《 Good Hair 》,討論的就是美國黑人女性的髮型問題。在黑人女性群體裡,一頭漂亮的直髮或是微卷發,意味著經濟實力豐厚。生活質量稍好的美國黑人女性,平均每人有 6、7 頂假髮。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對美國黑人女明星來說,在頭髮上的花費就更登峰造極了,具體花了多少錢我們難以估算,只能說,這個地球上認識她們的大部分人,幾乎都沒有見過她們真正的容貌。

找一些黑人女明星不戴假髮的照片,幾乎比找網紅整容前的照片還難。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當我們看到她們的時候,也很少意識到,她們其實都戴了假髮: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via @烏鴉烏鴉/zhihu

而她們真實的頭髮,是這樣子的: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via @烏鴉烏鴉/zhihu

為什麼黑人女性這麼熱衷於折騰自己的頭髮?這種對於審美的深刻改變,從幾百年前就開始了。

從 16 世紀起,到 20 世紀初,大量非洲大陸的黑人被歐洲人通過貿易、襲擊或綁架,被迫販運到美洲大陸的殖民地,開始了悲慘的奴隸生涯。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販賣奴隸》,1840 年

由於歐美女性的髮型以直髮和捲髮為主,自然而然,也強勢地影響了殖民地黑奴的髮型習慣。黑人傳統的爆炸頭和小辮子被視為“不漂亮”和“不整潔”的。為了刻意降低黑人的身份,奴隸主還會用“ wool (羊毛)”而不是“ hair(頭髮)”來指代黑奴的頭髮。

在美國南方的種植園裡,膚色更淺、髮質更直或更卷的女性黑奴,可以從事相對輕鬆的室內工作,而膚色更黑、髮型相對蓬亂的女性黑奴,則只能從事辛苦的戶外勞動。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電影《被解救的姜戈》

在這種區別對待之下,黑人群體自然產生了一種對歐美主流髮型的趨向性,而這種模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許多年以來,黑人姑娘們為了被社會認可,也認同了這個概念:黑人天然的頭髮是不被接受的,於是不得不從小定期拉直頭髮或戴上假髮,好讓自己和主流審美更加接近。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華盛頓特區,1955 年

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可能會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海厄特連鎖酒店解僱了一名黑人女性僱員,就是因為她留著玉米辮;

1999 年,幾名聯邦快遞的僱員因為留雷鬼辮被解僱;

2013 年,在俄克拉荷馬州,7 歲的狄安娜·帕克被告知她的雷鬼辮違背了小學的服裝規定;在佛羅里達州,12 歲的凡妮莎·範迪克被私立學校威脅開除,因為她天生的頭髮“令人分心”。

2014 年,在美國陸軍發佈的規定《 AR 670-1 》中,玉米辮、麻花辮、擰辮和雷鬼辮等黑人髮型依然是被軍隊嚴格限制或完全禁止的。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即使在今天,美國的普遍觀念依然認為,黑人的傳統髮型“不專業”、“不得體”、“不嚴肅”,不宜出現在正式的社交場合。

推特上有個熱門話題叫“職場中的黑人女性(#BlackWomenAtWork)”,在這個話題下,黑人女性經常吐槽自己在工作中遭受的種種歧視。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和她們的頭髮有關。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同事:你對你的頭髮幹啥了?

我:就順其自然啊。

他:別再這麼弄了,太難看了,你這是自毀形象。

不少人黑人女性都希望,能有成功的榜樣站出來,恢復黑人本身的自然髮型,讓公眾能夠意識到,因為天生的樣子而遭受歧視是錯誤的。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在 2014 年的美劇《逍遙法外》中,女主角在鏡頭前卸了妝、摘下了假髮,引起了網絡的熱議。

米歇爾·奧巴馬曾經被黑人女性寄予厚望,她們希望她能在出任總統夫人期間為黑人女性的髮型正名,但很遺憾的是,米歇爾讓她們失望了: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她在公共場合永遠是一頭“恰到好處”、嚴謹而莊重的假髮。

直到奧巴馬伕婦離開白宮之後,米歇爾才終於在公共場合露出自己原本的黑色捲髮,但即使是這張遲到的照片,也讓網友們激動不已。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這張照片我足足等了三年,自然捲萬歲。”

也許,在我們嘲笑別人過分“政治正確”的時候,反過來想一想,美國黑人也在北美洲生活幾百年了,可他們真正獲得平等的對待,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電影《三塊廣告牌》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的美國南部

可直到今天,黑人天然的髮型依然無法進入主流的審美,導致男性大部分剃禿,女性大部分戴假髮。仔細想想,這也是一件有點悲哀的事情。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美國黑人姓詹姆斯、帕克、杜蘭特、威廉姆斯、史密斯有什麼不妥,因為我們把他們當作美國人,無法意識到其中的彆扭之處。然而,這些姓氏明顯不是非洲的傳統姓氏,而是典型的白人姓氏,說得屈辱一點,這是他們祖先的奴隸主的姓氏。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在今天,美國最有黑人色彩的白人姓氏是什麼呢?是華盛頓(Washington)。

根據 2000 年的美國人口普查,全美一共有 16 萬 3036 人姓華盛頓,其中有 90% 都是黑人,比例高居首位。這也許是因為,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生前善待家中的黑奴,在黑人中聲譽極高。於是被解救黑奴們紛紛以“華盛頓”為姓,也許是出於對他的景仰,也許是希望得到這個顯赫姓氏的庇佑。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2004 年,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們做過一項調查,他們向正在招聘的用人單位發出了 5000 份編造的簡歷。然而結果發現,那些姓氏看上去像白人的申請人,比那些姓氏看起來像黑人的人得到回應的幾率高出了 50% ,很不幸,“華盛頓”這個“黑化”的姓氏首當其衝被淘汰了。

在歷史上,美國黑人曾經掀起過兩次“改姓”的風潮。

第一次是美國內戰之後,早期的大多數黑奴沒有法律地位,有名而無姓。當他們獲得自由之後,很多人重新改了姓氏:有些選擇了祖先最初的主人的姓氏,以保留自己的身份來源;有些選擇了莊園主的姓氏,以顯示和本地土豪有所關聯。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第二次是在上世紀 70 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黑人又一次興起“改姓”風潮。但問題是,改姓又能改成什麼呢?

在非洲,本地黑人會以祖先的名字為子女命名,這源於非洲人尊天敬祖的觀念和對靈魂轉世的信仰,而對大部分美國黑人來說,他們早已不知道自己家鄉在哪裡,也不通任何非洲語言,更不知道自己家族的歷史,很多人只好改成了 Freeman 、X ……甚至自己編一個姓氏。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電影《黑潮》,主角是遺失了自己非洲姓氏的黑人青年,為自己改名為“ Malcolm X ”。

美國的黑人想尋求自己的文化認同,可再怎麼追根溯源,也只能追溯到早期的黑人基督教會文化了,再往上就是一片慘痛的空白。在奴隸制時期,黑人遭受階級和種族的雙重壓迫,唯一的精神安慰就是上教堂,美國白人十分重視黑人皈依基督教的工作,可黑人也知道,這只不過是白人對黑人的另一種精神上的奴役與盤剝。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在上個世紀的民權運動時,一些黑人活動家為了和基督教抗衡,主張黑人應該信伊斯蘭教。一個 22 歲、來自基督教家庭的黑人小夥子受到感召,把自己帶著奴隸色彩的原名“小卡修斯·馬塞勒斯·克萊” (Cassius Clay Jr. )改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自己也改信了伊斯蘭教。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美國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

幾年後,他因為拒絕參加越南戰爭,被吊銷拳擊執照長達 5 年。這就是被割斷了文化血脈的美國黑人的困境,改了名、改了姓、改了宗教,可他們連一個能承託夢想的載體都找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黑豹》這部超級英雄電影,就是一針給美國黑人的安慰劑。

即使非洲的英雄、非洲的技術、非洲的故事顯得如此敷衍,也不妨礙非洲黑人遙遠的後代走進美國的大小影院,說這是為了迎合觀眾的獵奇心態也好,說這是編劇對非洲的刻板印象也好,說這是發達國家對非洲文化缺乏尊敬也好……只要是作為觀眾的美國黑人,看了這部非洲版《戰狼》開心就好。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也許他們中的許多人,對非洲的瞭解,甚至還不如一些中國人。但電影裡光怪陸離的非洲藝術與文化,對他們來說是個西洋景,可以滿足他們對自己身世的想像。

平時,美國黑人也不願承認,那個貧窮、落後、整天打仗、連電視機都沒有的地方是家鄉。可是人啊,總是想有個根。誰還沒有個故土情懷呢?誰不想看到歌頌家鄉的影片呢?

“家鄉好美啊”——這個平凡的人類感受,對黑人來說是很稀缺的。

非洲是回不去的故鄉,美國是無法紮根的家園。他們來自沒有姓氏和傳統的家庭,他們是沒有文化和歷史的種族。——知乎用戶 @烏鴉烏鴉

黑人的頭髮養活了中國的一座城市,這裡藏著一段屈辱的民族史

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那裡去?我們為了爭取自由、平等和獨立付出了什麼代價?

中國人也許沒有經歷過如此複雜的種族矛盾,卻在風雨飄搖的屈辱史裡體會過同樣迷茫的心境,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文化代表著人類的歷史與尊嚴,也是文明最珍貴的精神價值。

在全球暢銷、賣給黑人女性的假髮,大都來自中國河南省許昌市的小鎮作坊,當地的農民靠著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足以讓生活無憂無慮。“農閒時過來做做頭髮,一年能掙上兩三萬元。”

https://www.zhihu.com/people/wu-ya-wu-ya-51/answers

https://kexinwen-nytimes.blogspot.com/2014_05_07_archive.html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115/c1002-26391809-8.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