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年少轻狂曾视金钱如粪土,长大才知人穷志短。到了有房有车的年龄,却未有半点成就与喜悦之感。盖因爸妈在啃馒头,我们在啃爸妈。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日益提高,并不意味着压力的减少,更没有转化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相反,由于生活的挑战早已从简单的温饱问题,变成了全方位的发展问题,对人们而言,竞争将更加激烈,所面临的压力,从广度和深度上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条件下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逐渐大大,让越来越多人群因为害怕落后于他人而产生失衡无力的失落情绪,作为刚刚步入上升阶段,一切根基尚浅的年轻群体而言,更是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论生活,比起吃苦受累的父母辈,不知道强了多少,可现在的生活环境也复杂和世俗了很多。父母那辈是在艰苦而单纯的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无比复杂的环境中长大的。很难讲究竟是那一辈更幸福些。就好比一定要对比究竟是单纯还是世故更好,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在受宠中长大起来的娇气一代,一旦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是完全没有父母辈的那种韧性和坚强程度的。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中国的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一辈子都是在为儿女而活着。中国人还有一个最独特的心理特点:面子文化。一切皆与面子有关,即使为了面子让自己很累,但面子绝对不能丢。于是在很多老外眼里的个人的私事,在中国一定是街头巷尾的谈资。人们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有面子,都戴着厚重的一层面具。中国的父母是博爱的,但同时也是自私的。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让孩子去独立。结果父母操碎了心,还不一定得到子女的理解,甚至还帮了倒忙。而子女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很少具有独立的人格,完全不懂得如何去过日子。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同样的,中国也是地球上最大的世俗化国家,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真正的宗教信仰(有的可能只是迷信)与其它信仰,一切的生活都是围着世俗生活转的国家,人们的精神层次必然是贫乏的。这个国家的人想不世俗都难,想不市井化都不可能。于是对于不用去教堂做礼拜,去祈祷、去忏悔的人们来说,凡尘俗世才是真实的生活,即使偶尔有人去拜拜佛,无非也是为了让自己赶快升官发财,长命百岁,充满了世俗化的想法。世俗化最大的影响就是,人们生活最大的能把握的东西,就是物质世界。如果说美国梦里,一个孩子最大的梦想可能是长大后去火星上当清洁工的话;世俗化的中国梦绝对只能是长大后挣很多很多的钱,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大富翁。在一个一切以世俗化的眼光衡量世界的社会,我们想脱离繁琐的家长里短、各种经营算计都变得不可能,想不去攀比都难。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所以中国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拍不出《泰坦尼克号》或者《阿凡达》,而是中国人压根就没想过这样的事情。不得不遗憾的说,如果整个地球都这么世俗化的话,这是个相当无趣的世界。

西汉以来,儒家思想尤其是后来的实用主义长期占领了中国人的思维,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实用主义,让原本更形而上的老庄哲学、佛家哲学都世俗化成为世俗功利的依靠,比如道家到了道教成了长生炼丹,佛教到了中国成了贿赂神仙求好运。

中国没有科幻,显然不仅仅是缺乏科学精神,还缺乏宗教精神,起码缺乏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好奇。儒家实用主义之后,是各种变相的实用主义统治而已。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我杀人,你愿意去放火;我抢银行,你愿意去放风。甚至同生共死。没有什么对错可言,道理可言,道德可言。这种级别的爱情,人群里不到1%。剩下的都是凡夫俗子搭伙过日子,纯粹为了繁衍后代,性与物质的等价交换。彼此算计着对方的每一步利弊得失,满地鸡毛。最后大难临头,各自飞。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烟火气息重的世俗化国家,连文艺作品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极少超现实主义浪漫情怀。这样的国度里你,你追求爱情?疯了吧!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个人是社会的缩影,只有等社会转型期阵痛的结束,中国人也才有可能追求到真正的爱情幸福!

金钱至上~世俗化的中国人?

感谢你经常听我胡说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