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開縣縣城全遷新建始末

彭賢勝

開縣舊縣城位於全縣中部,盛山南麓,東河、南河、澎溪河交匯處,漢豐鎮是縣政府所在地,城區地勢平坦,海拔167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轄東城、西城兩個街道辦事處,14個居委會。有街、道、巷47條,人口5.4萬,是全縣交通樞紐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三峽工程上馬,水庫蓄水175米,舊縣城全部淹沒,平地水深7~9米。縣城是全遷新建或圍堤護城擴建,在較長時間存在兩種不同意見,難於定案。

1987年8月24~26日,長江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組長、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在成都市金牛壩賓館主持召開了“長江三峽移民專題論證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水電部副部長黃友若、李伯林(兼國務院三峽經濟開發辦主任)、張嶽(中央農村經濟開發辦公室主任)、楊啟森(水電部辦公室主任)及三峽移民專家論證組全體專家,四川、湖北、重慶兩省一市,萬縣、涪陵、宜昌三地移民部門負責同志,庫區各縣縣長、移民局長也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聽取開縣、秭歸縣移民安置規劃及縣城搬遷方案;二是審理移民補償政策標準。當時開縣由縣長袁仕熹帶隊,隨同參會的有我(縣計委副主任兼三峽辦主任)、彭佩榮(縣計委基建辦主任)、廖文權(縣三峽辦副主任),會議材料由縣府辦牽頭,會同三峽辦、水電局等部門提供。

1987年8月21日,我們一行5人前往成都,當晚由省移民辦安排住空軍招待所。8月22日晚餐時,省移民辦規劃處黃華良處長通知我們開縣赴會同志,當晚7時準時到蒲海清副省長辦公室彙報開縣縣城搬遷情況。我們立刻帶上彙報材料前往蒲省長辦公室,袁仕熹詳細作了彙報。蒲省長指出:材料中說理太多,規劃措施不夠具體,要求重點突出縣城搬遷方案,需要重新整理。

回到住地快10點鐘了,袁仕熹根據蒲省長意見,對彙報材料講了幾點要求:一是基本情況和淹沒部分從略;二是縣城、場鎮搬遷,特別是縣城搬遷方案要詳細具體;三是當晚必須寫好送審打印,文字在4 000左右。我和彭佩榮各負責一部分,考慮時間緊、任務重,不講任何條件,立即回寢室擺開桌面著手整理,通宵未眠。8月的天氣,白天赤日炎炎,夜裡熱氣蒸騰,室內又無排風降溫設施,我們的汗水一個勁地淌,熬了通宵。

8月23日,安排我們住金牛賓館,那裡有山有水,綠樹成蔭,紅牆綠瓦,水閣涼亭,幢幢小樓星羅棋佈,條條道路步入林蔭,環境十分優美。東頭設有總統府,我們住西邊小別墅,室內木質地板,雙人標間,裝修豪華,格調高雅。

8月24日上午正式開會,會議氣氛莊嚴,主席臺上懸掛“長江三峽移民論證會”橫幅,前排就座的有錢正英、黃友若、李伯林、楊啟森、蒲海清、王漢章等領導。會議開始後,錢部長講了會議的中心任務和要求,強調的重點是論證開縣、秭歸縣縣城搬遷方案。接著楊啟森同志宣讀有關移民補償方案。下午會議繼續舉行,縣長袁仕熹首先向大會詳細彙報開縣移民安置規劃和縣城搬遷方案:一是對舊縣城實行工程防護(圍堤護城),並向駟馬新區擴展;二是舊縣城全遷駟馬新建,在澎溪河下游13公里處渠口鎮新建衛星集鎮;三是遠遷臨江鎮等。並對方案一作了補充說明:如果工程防護可行,堤防安全,防滲徹底,排水暢通,交通方便,潮溼度徹底解決,可優先考慮方案一。從開始彙報到結束,大約1時30分。錢部長要求各位專家就兩個不同方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少專家認為方案一可行,其損失小、投資少、工期短,少數專家從地質結構、交通運輸、排水防潮,特別是城市未來發展空間等多方面分析,贊成方案二。錢部長反覆分析各位專家意見後,就開縣縣城搬遷方案一存在的問題提出三個疑點:一是根據舊縣城地質結構特殊性,提出滲透問題如何解決?二是若滲透解決不了,特別是暴雨時排水問題如何解決?根據計算,目前全世界無此大容量水泵,退一萬步如果有,長期抽水費用誰來負擔?三是城內常年潮溼,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如何解決?根據錢部長提的三大要害問題,專家又進一步結合開縣縣城所處地理位置屬兩岸階地衝積層,其上層系黏土和沙質黏土,下層屬沙層、細礫夾沙或少量沙類夾少量礫石層的地形地質特點,展開了激烈討論。多數專家認為解決滲透是個難題,特別是高位蓄水,下暴雨時滲透量和地面水量增大,城內排水無法解決。如果採用方案一,勢必危及居民生命安全,認為方案二可行。最後錢部長果斷決策拍板定案。會上宣佈開縣縣城全遷新建,即實施第二方案。

8月25日下午,大會聽取秭歸縣彙報縣城搬遷方案。27日上午,我們離開成都,回到開縣著手新城建設全面規劃。

成都會議對開縣縣城建設和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我參加了這次會議深感榮幸,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