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屬重慶的原四川萬州、涪陵、黔江爲何比四川綿陽、南充、樂山發展快?有何經驗?

故鄉廣安


重慶萬州、涪陵確實比四川綿陽、南充、樂山發展快。至於黔江,是不是要比留在四川設立黔江市要更好,那不好說。



為什麼萬州涪陵要比四川綿陽、南充、樂山等地級市發展快?我認為關鍵還是看政策。


其實萬州涪陵黔江劃入重慶,其實對這些城市的發展是不利的。很簡單,原來萬州、涪陵、黔江作為地級市行政中心,管轄下面的南川、秀山、石柱、忠縣等不少縣。整個市域的資源都往萬縣、涪陵、黔江等市中心集中,好不風光!劃入重慶,雖說也是正廳級,但是實際上是降級了,一方面,萬縣涪陵離重慶的距離遙遠重慶市區身份得不到認同,也無法共享重慶市區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原來的轄縣都分出去由重慶市直管了,原來手下管的一堆市縣都和自己一起在重慶大禮堂開會,平行接受重慶市的領導了!轄縣的資源沒法再向原來的地級市中心集中流動。


黔江因為建地區時間很短,1988年到1997年只有區區的九年時間,也沒有改為地級市,就連地區駐地黔江都沒有建縣級市,城市化幾乎還沒有開始進行,城市中心的規模無法和萬縣涪陵相比。萬縣涪陵,都是熱鬧的川東碼頭,各領近十個轄縣,好不神氣!

為什麼重慶直轄後,萬縣、涪陵行政地位降級反而發展比原來在四川省的同學們,比如樂山、綿陽、達州、南充們要快?明明行政降級,也不管轄縣了,連原來的區域財政也不往這兩個落寞貴族集中了,為何發展還更快?



我認為,是重慶直轄和三峽工程引來的政策扶持,抵消了萬縣、涪陵地級市降級的不利因素,反而政策利好還有剩餘!


在原來的四川省體制下,萬縣、涪陵即使是地級市,也得向四川省上交財政,加上那時候經濟基礎很差,財政蛋糕本來就不大,上交了四川省財政侯所剩無幾。這種情況,對於四川省管轄的其它地級市仍然是一樣的。

但是,重慶直轄,和三峽工程,中央給予重慶市很大的財政扶持,重慶市直轄後超過二十年不需要向中央上交財政,或者是上交多少返還多少,還有龐大的移民財政補助。



特別是,針對三峽工程的投資回報這個問題,重慶市和湖北省幾乎談判了十年。湖北省以三峽大壩在湖北境內為由,要求多分割三峽利稅收益。重慶市以三峽庫區主要在重慶境內,並且重慶市承擔了大部分移民安置,要求多分三峽利稅收益。最後中央拍板,三峽工程利稅收益90%給重慶,10%給湖北!重慶無疑又在湖北這裡佔了個大便宜。為重慶庫區的發展也添加了財力。


重慶市對原來的萬縣市、涪陵市兩大庫區,還有黔江地區這個武陵山貧困地區,同樣給予了大量的財政、自主權、項目等方面的扶助。

這樣,萬縣也好、黔江也好、涪陵也好,財政籃子自然要比四川省管轄的地級市要大得多,財政也寬裕得多。這些原來的地級市,加上其他區縣,一下子都能夠大搞建設,經營城市,城市也快速升級換代。


這對重慶市管轄的其它一些縣也是一樣的,比如合川、永川、綦江、南川、榮昌等,這些原來連地級市都不是,可是大有趕超四川地級市之勢。

總的來說,他們發展得好得關鍵就是巨大的財政扶持,即使這些縣產業還比較空白,還比較落後,不過即使這樣還有本地財政的較多的財政存留。四川省沒有這種政策,羨慕也羨慕不來的。

最後,更正提問者一個問題,就是四川沒有萬州,四川只有萬縣市、萬縣地區,重慶市才有萬州,先是萬縣移民開發區,後來改名萬州移民開發區,繼續管轄原萬縣市的轄縣,原來萬縣市管轄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改為龍寶管委會、天城管委會、五橋管委會,沒辦法,總不能區政府再管區政府的。再後來才龍寶、天城合併先後成立萬縣區、萬州區,同時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開發區管轄的縣劃歸重慶市直轄。從此,重慶市完全實現市直管縣。


武大東湖


如今回答這個問題,十分困惑和不解。

近期看到一個1995年以來的發展對比表。

21年的發展,幾家歡樂幾家愁!

1995年,除成都作為省會外,分列第二至第五的是:南充、綿陽、內江、樂山。【1995年重慶為計劃單列市,享省級經濟權限,GDP為成都的1.5倍。1997年恢復直轄。故不列入排名】

2016年,仍對原四川地州(含1997年併入至重慶的、原屬四川的涪陵、萬州、黔江三地區),進行轄區還原、予以排名。21年間,江湖風雲變。除成都作為省會外,GDP總量分列第二至第五的則是: 樂山、萬州、內江丶達州。南充由曾經的二哥大幅下滑至第十,綿陽從第三下滑至第七。

從21年間的成長率看,驚訝地發現,於1997年併入至重慶的、原屬四川的涪陵、萬州、黔江三地區分居原四川地市的第1名、第2名、第10名。其中萬州GDP總量由1995年的第七名升至僅次於成都、樂山的第三名、涪陵由1995年的第十二名上升至今日之第六名!

進一步分析。併入重慶的大庫區1500萬人,2016年GDP產出0.46萬億;人均產出3.07萬;

四川除成都外的地州市6750多萬人,2016年GDP產出1.98萬億;人均產出2.93萬。

表面上看,重慶大庫區的人均產出相較四川地州高不了多少。但是,當初併入重慶的區域中包含十二個國家級貧困縣,現在正一一陸續在摘除貧困帽,其成長速度之快在前文已經講過,成長率分列第一和第二。

對比令人咋舌,光環盡由現屬重慶的涪陵、萬州佔盡! 令人深思。


故鄉廣安


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重慶是國家行為,如同深圳。同為特區的幾個城市,其他的都沒有發展到深圳的級別,因為都沒有得到國家像對深圳那樣的投資和政策傾斜力度。

同理,重慶也是如此,國家不計成本的砸錢,不遺餘力的從東部轉移產業到重慶,並且提供各類試點政策,幫助重慶進行發展規劃。整個西部地區誰敢學重慶,等於神經病。包括擁有特區的新疆,都沒有得到這麼大力度的扶持。

而且提問所謂重慶的區縣發展快,在不明所以的人民眼中,市政建設略微漂亮點,就是發展快。殊不知,川渝各城市的產業發展其實沒有明顯差距,高中低端產業,重工輕工,代工和自主本土企業都具備。沒有數據支撐重慶各區縣的第二三產業就比四川地市強出許多,出現這種言論,只是媒體喜歡挑撥四川內部情緒。

現在四川各地市的不足是市政建設和城市化,所以表面看起來還不夠好。這主要是因為重慶一開始得到的資金更多,推動全面城市化更早。四川直到實行PPP模式,民營企業能進入基建項目。東部地區富裕起來,國家進行財政支付轉移後,四川得到的資金更多。成都的稅收也被省政府轉移到地方。如此,四川各地市的基建和市政建設才開始發力,城市化和工業化開始全面進入中級階段。

很多人坐井觀天,把四川各地市想象成一窮二白的區域。其實目前各地市的建設狀況達到重慶近年來的水平,所以並不存在重慶區縣比四川城市發展快的絕對可能性。

就以樂山為例,市政及城市化方面,樂山市中區和峨眉山市雙城帶動全市發展已經初見規模。同時聯動周邊一縣兩區(夾江縣已經進行撤縣設區調整,未來應該是三區),組成樂山最為精華部分的大市區經濟以及科教文衛區域。

同時樂山市中區向平地方向延伸市區範圍,主城區西邊,因為萬達伊藤等商家入駐,加上高鐵站客運站在此區域,主要打造商業區。再向西集中各大院校,和本土文化項目,打造文化教育區域。向南有高新區,主要發展引進製造業和本土企業孵化。並且高新區在樂山幾個工業發達的區縣進行統一掛牌,享受政策福利。

同時南邊還有樂山新港口的主港區,和機場落地。空港經濟保稅區,主要發展物流業,現代服務業和金融產業。為成都,綿陽,眉山,德陽,樂山等地提供水路出口碼頭。

除了水路(高速公路,省道國道不談,對於本地產品物流進出口沒有巨大影響。高鐵也不談,對於工業發展沒有實質影響。),樂山的貨運鐵路建設已經進入到新階段。成昆鐵路擴容,樂山在南北線主要出川通道,這是為樂山融入中歐和泛亞鐵路貿易提供必要條件。

內江連界到峨眉山市的連樂鐵路,連通成渝線,是樂山未來東線進出口的主要通道。樂自瀘鐵路,連通到貴州的鐵路,最終目的是連通貴廣貨運線,提供南下貿易通道。

如此一來,樂山的城市化,工業化,商業,交通發展等都得到發展。以後就不會有人說四川的城市不如重慶了,但是不怪他們,無知者無畏。

創建於2017.10.23


經驗就是除了國家20年來的大量財力投入之外,重慶的這些貧困地區還有全國各省的對口扶貧支援20年!用如此多的資金去不計成本的堆積這些地區!相信即便是沙漠也會被搞成綠洲了!

重慶的萬州、涪陵和黔江處於四川盆地的邊緣,這裡山高坡陡、條件惡劣!是著名的貧困地區!直轄後,中央每年投入巨資進行燒錢式扶貧;另外還有全國20餘個省市對其轄區進行對口幫扶貧!因此在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屬不易!

如果沒有每年大量資金對其燒錢市幫扶,相信今天的重慶這些地區會窮的一塌糊塗!如果非要問發展經驗:那就是多方投入巨資對其扶貧!這就是經驗。


合川為一


97年重慶恢復直轄時,原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都屬於四川最貧困地區,由於這三個極端貧困地區劃入重慶,讓重慶人均GDP被拉低到只有全國人均的29.1%,要知道96年重慶人均GDP還高於全國1.3%,重慶直轄後開始了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庫區的艱鉅任務,經過10多年努力到2012年重慶人均GDP再次追上全國平均水平,這是重慶第三次對國家做出的貢獻,第一次重慶劃入四川,經過43年的扶貧四川,讓四川從當初全國倒數成為全國排名靠前,成都從當初跟自貢一個水平到遠遠甩開自貢,可以說當初重慶不劃入四川,今天的四川就是貴州水平,今天的成都就是貴陽水平,重慶第二次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是1983年國家將原永川地區的8個貧困縣劃入重慶,讓重慶GDP從1982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7.6%到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直到1995年重慶人均GDP才超過全國0.9%,重慶三次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一次是扶持壯大了四川和成都,二次從被動回落到二度趕超。


141804620


我是江蘇人,老公重慶的。我只能說說我的感受,來重慶後第一感受就是刺激哈哈哈…開車上歌樂山各種像過山車,堵車堵大橋上風景也不錯…周圍能玩的地方相當多,很喜歡。當時來的時候我就奇怪重慶一個直轄市怎麼的房價比江蘇縣級市還低,不理解,就這樣還有很多重慶朋友說房價高,說工資低,我說我家那邊更低,房價還不是高…對於成都沒什麼特別感受,畢竟也是平的,當時我老公說重慶太大,多區域共同發展,房價飆不上去的…我們現在住沙坪壩是什麼學院區吧,好多學校,每個區都有自己特色…挺好的…作為外地人比較看好重慶發展。重慶人民自己好像不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是在我看來水質不錯,物價便宜,購物方便,風景好,空氣也好,你是窮人你也過的下去,你是土豪也可以買奢侈品不是挺好的,重點兄弟啊房價真心不貴啊,很多國家扶持的項目,直轄市有國家支持,發展規劃和後力非省會能比,當然速度快,對比我家那邊哈。我女兒兩歲之前在江蘇只敢個嬰兒礦泉水,來了重慶自來水味道水質可以,都用自來水了…我老公總說我們江蘇人不累啊?天天賺那麼多錢幹嘛啥都要面子,我說那是你懶,他說四川成都那邊更懶…我說我看成都還不錯啊,他說尼瑪的你不看看四川別的市窮成啥樣,一個地級市都比不上你們江蘇縣級市下面的鎮…都被成都吸走了…我不是地域黑,我就是單純說下我所感受到的…小時候上學那會都說重慶汙染嚴重下酸雨,長大了嫁重慶來,感覺被騙了,這環境明顯比我家好多了啊…我老公說治理的早。

還有性格方面重慶人有點不長腦子衝動,太實誠,說話太不婉轉了…有點不適應…四川那邊性格棉一點…

不過對於成都什麼生活很安逸打麻將神馬早有耳聞…說是旅遊支撐經濟…但是說實話,我們中華民族牛逼不就牛逼在吃苦耐勞,一個人懶還想發財的話只能靠投胎了,所以我對於我老公認為我們江蘇人太誇張這點不能苟同…

至於題目說的發展快慢的問題,作為外地人我只想說,好比一個人家生了好幾個孩子,a的家庭有個老大兒子成績很好,但是家裡窮,所以把所有的資源都給了兒子,兒子發達了也感覺很有面子,其他子女只能怪命不好,早早出去打工,供老大上學…b的家庭也很窮,幾個孩子都上學,但是不願意放棄他們,所以儘量供著,老大先考上大學出來工作了開始幫助弟弟妹妹…

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再說一句不是地域黑,純屬自己感受,哪裡說的不對不要噴我


小柚原單


以前的萬涪達稱內三州,同屬川東兄弟地區。萬,涪,黔隨重慶直轄後發展確實很快,特別是交通先行,城市建設提速。在民眾生活水平上,感覺差不多。老綿陽分拆出部分給廣元,德陽,樂山分出眉山,南充劃出廣安,遂寧,達州劃出巴中,鄰水等。經濟指標不太好統一對比。各有各的優劣吧。這幾個地方也去過,從人們的消費水準來講,達州還超過萬,涪,黔。你在這幾個城市呆上一年半載你會發現達州女人的穿戴與重慶主城區同步,達州人的食文化與重慶相近,麻文化與成都相近。客觀地講穿著現代上超過萬涪黔。我達州高中時班上51人,現居成都21人,其它包括12人,達州10人,重慶8人。達州人生活工作去得最多的地方還是成渝。所以成渝兩邊都很親,比比也不同太較勁。


走過就看看


再過100年萬縣涪陵也追不上綿陽德陽。萬縣涪陵原有的長江碼頭優勢,劃給重慶之後,已淡然無存,此其一。第二,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當年三峽庫區以萬縣涪陵為中心,剔除與三峽庫區關聯甚小的原來那個川B,來解決移民和建設,也就是說國家給庫區的錢直接由萬縣涪陵自己來分配,現在的涪陵萬縣會是什麼樣子?過去的那個川B今天的日子又會是什麼樣子?能比瀋陽好嗎?會出現如此多的摩天大樓嗎?第三,問問原來的涪陵萬縣黔江的,想過沒有,到底是誰帶動了誰發展?好在三峽集團總部是設在成都。


陳其根cqg


一要了解國家讓重慶成立直轄市的目的就是,帶動三峽庫區脫貧,立足重慶本地著眼於西部發展,相對於四川國家給予重慶的優惠主要是稅收,一是庫區產業空心化,二是推動直轄市發展,其實一直到現在四川重慶也要一直受到東部地區對口支援,國家轉移財政四川也遠多餘重慶。

二國家對成都的發展未賦予明確的政治目的,只是某某中心等。所以成都由於資源在四川絕對壟斷,不僅成都本地人消費也吸引了部分四川其他地市高收入來消費。導致成都與周圍地市形成間接競爭關係,和環北京貧困帶一個道理,如何讓成都發展帶動四川發展才是省裡的當務之急。


俯瞰長河


舉四川全省之力發展成都市以及成都周邊的城區,除此之外四川省其他地區發展相當緩慢。重慶就完全不同。重慶尤其注重交通,道路狀況比四川的路面好很多。另外,成都代表不了全四川。成都經濟好代表不了四川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