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豐縣,晴空萬里,我想起了唱大鼓的老王

故鄉,是一個人生的符號;故鄉,是一艘航行的小船。

望著如一個倒蓋著的大鍋般的天空,孩子們展現了無限的遐想,大人們自顧著自己手中的農活,旁邊的紅旗異常鮮豔。

與小朋友一起躺在大田地裡,短短的豆茬有些扎人,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們還有著長大後要實現的夢想:天空中的雲彩為何會移動?大人們幹活為何一定要打著紅旗?何時能不再放羊?世界到底有多大?若能吃一個油煎包子,該多好啊……

嘴裡吃著豆葉,望著天空發呆,浮想聯翩。

小強的聲音傳到耳邊:“昨來夜裡,人家老王的大鼓唱得不錯,真過癮,今天黑婁不知道還能唱到啥時候?你還去嘛。”

故鄉豐縣,晴空萬里,我想起了唱大鼓的老王

唱大鼓的道具

說起唱花鼓的老王,我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啊,聽父親說過老王的事情,老王並不識字,也沒有成家,一個人就這樣過著,他唱的大鼓都是人家教的,有人讀出來,他聽,一下子就記住了,就這樣,《三俠五義》、《三國演義》等,他一出口,就吸引人,而且一個莊、一個莊去唱,每天晚上,先預熱,我還記的呢:“咱敲動大鼓來鋼板叮,老少爺們落座兩邊慢慢聽,今天咱不唱老包與陳世美,但就表表……”然後,老王配合打著鼓,那節拍、那手勢,都令全莊上的人著迷,謝謝老王。

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沒有……但,回想起來很快樂,天一明,生產隊長一敲鈴鐺,大人們就快速地聚在一起,扛著鐵鍁、拉著車子、挎著叉子、拿著爪鉤子……三五成群,等著隊長的工作安排,其實,說是敲鈴鐺,也就是在莊裡(莊中間)的大槐樹上掛著一塊鐵,再拿著一個鐵棒一下、一下地敲,大家也就習慣了,隊長曾經說過:“各位社員,要注意,一定要告訴你家的孩子不要敲鈴鐺,因為它是衝鋒號,如果誰家的孩子敲啦,就扣大人的工分!!!”

在我的記憶裡,掛鈴鐺的地方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走到跟前時,都看了又看,因為能敲鈴鐺的,只有生產隊長,隊長是莊上最具權威的人。

後來,上了學,發現:學校裡也有一個鈴鐺,而且敲鈴鐺往往是校長。從小學到中學都是這樣,上了大學就是電鈴了,我想:一定也是校長吧,不然誰還能有這個權力呢。

老王來俺莊上唱大鼓,也是隊長點頭的,老王每天吃飯都是在隊長家吃,有時也在南場裡吃,三叔是飼養員,很清楚內情,常陪老王吃飯。

故鄉豐縣,晴空萬里,我想起了唱大鼓的老王

村民們圍在一起聽老王的大鼓

聽三叔說,老王來唱大鼓,一天給多少糧食就可以了,是棒子還是麥等,這個是由隊長與他談的,今天想來,人家老王唱大鼓時很有激情,這可能與隊長的激勵有關吧,今天我從事企業的管理諮詢工作,深深知道,作為一個領導是不容易的,作為領導一定要有愛心,沒有了愛的心不能算作心,也一定會缺乏承諾,更談不上責任了,老王能從一喝完湯(大約晚上七點鐘)開始唱,一直唱到雞打鳴(約1:00左右),有時唱到三星正南,村民們還是不願離去,“再唱一段吧……”在村民們的央求下,老王通常這樣唱道:“老少爺們你們好,我老王拼了命也要唱給您聽,您聽了一定要鼓掌……”在掌聲中,老王的悅耳聲音盪漾在星空中,那月光如水銀般,早已將我們莊上的小廣場(也就是一片空地)照耀得宛如白晝,那時,我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喜歡聽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自己開始能讀書了,知道了書裡的“孫大聖”是誰?來自哪裡,朱元章又是誰等。莊上的大人們多數是沒有上過學,他們就是再累也要讓孩子們上學,不想自己的孩子只是會聽書而不會讀書!我還記的,我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讀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時,父親在一旁是那麼的開心情景,我教他寫字,他老人家竟然是像模像樣地寫著,當時,沒覺得什麼,今天想起時,心內流下了熱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長大後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把家庭的希望傳遞下去。

故鄉豐縣,晴空萬里,我想起了唱大鼓的老王

老王大鼓,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老王唱的大鼓到底如何?我現在已無法找到準確答案,因為隨著我的年紀增長,我發現:愛我的人一個個正在離我而去。時光的飛逝,讓我心痛。

在我的心中,老王,永遠是戲劇界的豐碑!

老王是前輩,老王至少影響了我,讓我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老王也從不同程度上帶給我們整莊上的人快樂。

有時候,我在想,什麼是故鄉?散文大家沈從文、朱自青、巴金、老舍、郁達夫等人都用筆寫過他們的家鄉或客座故鄉,湖南一座小城鳳凰縣在沈從文的筆下綻放出耀眼的餘輝,在老舍的深情中,濟南的秋天,被世人嚮往……

我縱然寫不出如散文名家般的文字,但請相信:我對豐縣這片熱土,飽含熱情,為她,常滿含熱淚。

2018.8.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