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人民日報今日頭版|淮安,爲永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点赞」人民日报今日头版|淮安,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点赞」人民日报今日头版|淮安,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点赞」人民日报今日头版|淮安,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持續治理換來水質好產業旺

淮安,為永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如今置身水清、葦綠、荷紅的江蘇淮安白馬湖,難以想象昔日圍網密佈、船難行、水難聞、人難住的窘況。7年投入35億元,從單純的湖體保護轉向全流域保護,9條入湖河流確保清水入湖,這片113平方公里水域的湖區水質由劣ⅴ類穩定在Ⅲ類水標準、核心區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躋身國家級溼地公園。

「点赞」人民日报今日头版|淮安,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以前湖裡的魚送人都沒人要,現在水質好了,不愁銷路。”湖區漁民駱奎久,當年帶頭圍網養蟹致富,後在白馬湖治理中又率先拆除自家圍網。與駱奎久一樣退出圍網養殖的3000多名湖區漁民,組成10個合作社,種植芡實、荷藕等水生農作物,還在大變樣後的白馬湖景區開發生態旅遊。兩年多來,湖區接待遊客超過150萬人次,戶均年收入達8萬元。

白馬湖是淮安市湖泊生態修復的一個樣板。坐落洪澤湖畔,古運河穿城而過,淮安市區被稱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淮安水環境一度持續惡化。淮安市委和市政府將生態作為最大競爭優勢,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永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夏日傍晚,金湖市民休閒廣場,人們在樹下乘涼、愜意地散步。這裡曾是金蓮紙業公司的排汙氧化塘,過去附近居民聞著味都繞道走。“不生態就淘汰”,政府的決心倒逼金蓮紙業加大投入,實現清潔生產。近年來,淮安清退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153家,包括大運河沿岸10家產值高達120億元的化工企業,著力培育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高端產業。對22條黑臭水體開展綜合整治、主城區控源截汙提檔升級,8個國考斷面及所有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淮安實行河長、湖長、斷面長“三長合一”制度,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同時在全省首創“一河長兩助理”巡管模式,為每一個市級河長配一名技術助理、一名行政助理,河長助理由相關業務部門處職幹部兼任,及時處理突發情況,層層壓實履職責任。目前全市已有7176名河長及355名河長助理上任,市縣兩級河長巡查交辦的400餘件事項全部實行銷號管理。

淮安還以立法形式對水環境進行保護。古淮河過境淮安66公里,設有多個自來水廠取水口,關係到沿線190多萬人口的飲水安全。2016年底出臺的《淮安市古淮河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古淮河水域禁止排放或傾倒工業廢渣及其他不符合排放標準的廢水或者廢棄物,禁止從事與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開發建設,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項目。

持續治理換來生態改善、水質向好,洪澤湖等湖區優質水產品、農產品,在市場上叫好又叫座。在國家級生態縣盱眙,蝦農告別傳統圍埂養殖,“蝦稻共生”綠色養殖快速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逾6.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