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舒服,是最高層次的修養!

讓人舒服,是最高層次的修養!

華納:18503126217

有人說:“越優秀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

我深以為然。

學姐寶兒是個十分溫婉的姑娘,她一句體貼的話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讓人感覺到陽光般的溫暖。

有一次她被任命第二天接待來公司訪問的貴客,當天晚上她查閱了對方詳細的資料做足了準備。

得知貴客很長時間呆在英國,有喝下午茶的習慣,便貼心的準備好了甜點,還特意叮囑助理切記勿放貴客忌口的食物。

然而準備過程中她的助理走神忽略了忌口的問題,還好寶兒及時發現更換了點心,沒有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整個訪問十分順利,寶兒貼心的舉動也給公司,起到了很好的積極印象。

事後她的助理十分羞愧自己的粗心,但寶兒並沒有嚴厲斥責,反而還安撫起助理,從那之後她的助理工作更嚴加嚴謹,再也沒有出過任何的紕漏。

人與人相處,最妙之處是進退自如,放鬆舒服。

像寶兒這樣讓人感受到溫暖和真誠的姑娘,我想這是在日常行為中發自內心對別人的好已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深植在他們內心和骨子裡的教養。

懂得給他人面子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聰明的人都會給人留足面子,不會輕易讓對方置身於尷尬的境地。

嵐嵐是個脾氣很直的姑娘,常常得罪人,不過周圍的人知道她沒什麼壞心眼,也不會真的和她計較。

但前幾天她哭著來找我,說自己很委屈,一問她居然被開除了,因為她和甲方意見不合吵了起來,丟了單子,也丟了飯碗。

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嵐嵐今年已經換了2份工作了,都是因為這個直脾氣。

同事聊天聊的好好的,她看聽不慣別人的吹噓,毫不留情面的戳穿,一句話就終結了對話,讓人尷尬不已。

嵐嵐自己覺得是心直口快,但其實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待人接物不可太過於苛求,要多一些包容的心。

這個世界,有太多不一樣的人群,凡事別太較真,明知對方有錯,而不戳破,對於別人無心的過失,可婉轉的提醒,而不是讓對方下不來臺。

當你給別人面子,別人自然也會給你面子。

古人說:你能敬別人一尺,別人就有可能禮讓你一丈,便是這個道理。

不居高臨下

你最討厭的是哪種人呢?相信腦袋裡會蹦出很多詞彙,比如自私、狹隘、自以為是……

我特別喜歡婷婷的一段話:

你見過這樣一些人嗎?讀過幾部小眾作品就看不起通俗文學;刷爆卡買了一隻限量包包就覺得自己是名媛;

吃幾頓法國餐廳就覺得中國菜俗不可耐;去免籤海島來了一場心靈之旅就認為埋頭工作的同事不熱愛生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身上莫名其妙地開始散發出一股“和別人不一樣”的優越感。

他們標新立異,蔑視眾生,自以為站得更高,為自己打造一場“俯視眾生”的華麗騙局,在自欺欺人的優越感中企圖尋求人生的存在感。

是啊,這樣利己主義的人群,真的很招人煩,那種莫名優越感永遠掛在臉上。

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自己高人一等,用壓制別人的方式來體現自身的優越的“真性情”。

記得《破產姐妹》裡的卡洛琳就曾經是優越感爆棚的典型。

尤其是最初流落到貧民區成為一名侍應生的時候,她一方面羞愧難當,一方面又時時不忘秀一秀自己出身豪門的優越感,最後都被無情的生活和無情的MAX給滅了。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真正有修養的人,一定會收起自己優越感的鋒芒,去體恤他人的艱辛和不易,給人愉悅的如沐春風之感。

樂觀開朗

前段時間,小溪家新搬進了一個室友鈴鐺,特別自來熟,每天拉著小溪閒聊。

起初到挺好的,但真的熟悉起來了,鈴鐺便每天開始倒苦水,不僅如此每到半夜都能看到鈴鐺在朋友圈各種傷感,不是工作不順心就是感情太糟心,整個狀態都十分負能量。

這讓小溪倍感承重,看著鈴鐺自怨自艾中漫慢消沉,又於心不忍,但也確實受不了天天這樣的抱怨,覺得整個世界都欠著她,讓人恨不得離她遠遠的。

終於有一天小溪受不了,把鈴鐺痛斥了一頓。

誰又能比誰生活的容易呢?天天抱怨,為難了自己又給別人添堵。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只能默默的接受這個現實。

經過小溪的痛斥,本以為鈴鐺會十分生氣,哪想到卻點醒了鈴鐺,她開始學會了反思自己的問題,並積極直面遇到的困境。

想起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爾·鮑溫寫了一本暢銷80個國家的勵志書,書名是《不抱怨的世界》。

他在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主張:“抱怨不如改變,永遠不要抱怨。”他說,“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會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應該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

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的確,停止抱怨後,你會發現,世界的美好也會撲面而來。

這陣子看到小溪,比原來狀態好了很多,每天早上都會去跑步,跑完步回來,衝個澡吃好早餐便出門上班,她說這是活力滿滿開啟新的一天最佳方式。

在工作上也更加的積極主動,原本糟心的事情,都學著笑著面對,果然沒多久她的項目就有轉機,順利拿到了季度優秀員工,她和她男友的關係也得到了緩和。

我們都會經歷著生活的茫然和困惑,所有的抱怨和牢騷,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每個人的生活內容不同,多愁善感也罷,偏執偏激也好,生活中只要去做到逆境不忘自省,順境不可狹隘,做一個生活的收穫者,直麵人生冷暖,才會舉重若輕。

人總是會更願意靠近,也更喜歡那些讓人覺得舒服的人。

積極正能量的人,不僅自身自帶光芒,還能為身邊的人帶去輕鬆和愉快。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實在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讓人覺得舒服,不僅是難能可貴的品質,更是最高層次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