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初看,南通博物苑像個花園,綠樹成蔭,花開得正盛。再看,南通博物苑很難用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去詮釋,它採用獨特的苑囿式設計,是植物園、動物園、自然館,又是科技館、天文館,似乎找不到可以概括的名稱。

南通博物苑作為中國最早的公共博物館,由愛國實業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目前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張謇不僅創辦了博物館,還提出了許多精闢的理論,被後人尊稱為中國的“博物館之父”。

推行現代教育

張謇創辦博物苑,跟1903年到日本的考察不無關係。那次,他對日本的實業和教育進行了為期70天的考察,作為學校教育之補充的博物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張謇希望國家辦博物館,並於1905年上書光緒帝,撰寫了《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室博覽館議》和《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建議在北京建立集博物、圖書為一體的博覽館,進而推行到各省、府、州、縣。

在上書的同時,張謇在家鄉南通也身體力行,創辦地方博物館。1905年,他購地35畝,移荒冢千座,建設博物苑。除了率先捐出自己全部所藏,還動員朋友積極捐贈。1907年,他刊印了《通州博物館敬徵通屬先輩詩文集書畫及所藏金石古器啟》,廣泛徵集藏品。“縱之千載,遠之異國者,而昭然近列於耳目之前”——這是他的館藏理想。他希望“收藏故家,出其所珍,與眾共守”。但私立博物館畢竟財力有限,於是他將重點放在了地方文物徵集上,並親自題寫匾額:“中國金石至博,私人財力式微,搜採準的務其大者。不能及全國也,以江蘇為斷;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為斷。”

博物館的建館理念在張謇的兩份奏摺裡已有清晰的呈現。他認為辦博物館要有六個方面:建築,即選址、面積、容量等;陳列,博物館應該分部陳列,立表編號;管理,要專門修訂章程,遵照章程管理;模型,所有古代宮室器物,現在見不到的要徵集圖畫書籍,然後還原當時的模型;採輯,即文物徵集工作;表彰,對捐獻文物的人要給予表彰。

南通博物苑正是按照上述理念進行建造,藏品分為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展館有南館、中館、北館,戶外還養殖珍禽、種植花木。1910年末,博物苑已初具規模,張謇寫下了七律《營博物苑》以表心跡:“濠南苑囿鬱璘彬,風物駢駢與歲新。證史匪今三代古,尊華是主五洲賓。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蟲魚磊落人。但得諸生勤討論,徵收莫惜老夫頻。”

再現歷史風貌

南館是最早建設的展館之一,典型的西式洋房建築風格,張謇將其命名為“博物館”,二樓月臺掛著他親筆題寫的楹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這是他的辦館宗旨,輔助學校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以前的南館是博物苑的主館,藏品主要為自然類。1938年,日軍侵佔南通,博物苑受到嚴重破壞,藏品大部分被毀。幸有張謇組織編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可以瞭解當時的陳列情況。現在的南館經過重新佈置,力圖恢復建館時的樣貌。在一樓,可以看到一些動植物標本陳列,如蝴蝶、山羊等標本,二樓是歷史、藝術藏品的陳列,如瓷器、雕刻品等。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南館外景 尹曉宇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南館內景 尹曉宇

南館的館藏中有一件值得稱道的藏品,這便是博物苑石額,原本是建築表門上的橫額。表門為牌坊式,原址在東館東南側通往苑內的道路上。刻石為青灰色大理石,正面用端莊的楷體鐫以“博物苑”三字。背面有一段文字:“光緒三十一年乙巳,購併地二十九家,凡三十五畝有奇。越歲丙午,苑館測候室成,蒐集中外動植礦工之物,鄉里金石,先輩文筆,資我學子察識物理。”簡述了南通博物苑建館的過程及願景。“博物苑”和題記皆為張謇題寫。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博物苑石額正反面 尹曉宇

南館對面便是中館,是南通博物苑最早的建築,始稱測候所。原為三間中式平房,屋頂中央設露天平臺,放置氣象儀器,是南通最早的以現代科學方法觀測氣象的建築設施。測候所遷走後加蓋二層尖頂小樓,改稱中館,用以陳列金石。目前中館的陳列亦是如此。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中館外景 尹曉宇

北館目前正在整修,未來將按博物苑早年的功能定位進行恢復建設,樓上陳列金石書畫,樓下陳列鯨骨等化石標本。

博物苑內種植著不少花木,並附有銘牌介紹。比如藥壇,壇內種植的藥材均為本地所產,銘牌上標明這種藥材在全國的產地以及功效,起到科普作用。再如國秀壇,不單是植物、石材的展示,也是園林藝術的呈現。中部以太湖石陳列為主,壇周圍置有不同地貌的石材。壇中設計了一座涼亭,名曰“國秀亭”,周邊種植了不同品種的竹子。

“苑囿式的設計在當時的認知和定位都是領先的,特別是以教育為主的功能認識,在現代博物館界都具有指導意義。”南通博物苑苑長杜嘉樂說,南通博物苑當時免費開放,參觀者換取觀覽證之後即可入內,參觀完畢後將證件收回,既實現了教化功能,又便於統計參觀人數。

展示地域文化

張謇的故居——濠南別業現在也是博物苑的一部分。它建於1914年,主樓是一座英式建築,由南通籍著名建築師孫支廈設計。1926年,張謇在此與世長辭。現在這處寓所是張謇實業救國畢生經歷的展廳。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濠南別業外景 尹曉宇

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華誕之際,博物苑又添一座現代化新館,由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擔綱設計。目前新館主要展示反映南通曆史和地域文化的文物及苑藏精品。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南通博物苑新館 尹曉宇

作為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長年展出“江海古韻——南通的古代文明”“館珍遺韻——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巨鯨天韻——江海鯨類生物資源專題陳列”“跋涉百年——南通博物苑歷史展”“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張謇”等基本陳列。

“江海古韻——南通的古代文明”以南通地區保存下來的文物為主,展示了南通曆史、文化、生活的發展脈絡及風土人情。“館珍遺韻——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從館藏文物中遴選出包括玉器、琺琅器、陶器等在內的132件珍品進行展示。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清道光青玉雕山子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國寶級文物——越窯青瓷皮囊式壺。這把壺的製作年代為晚唐至五代,1973年出土於南通市區人防工地。壺通體著淡青綠色釉,壺身左右兩側和腹部各有一條凸起的線,提樑下端與壺體連接處做成相對的龍首形,提樑和壺身多處適當的位置壓印了圓珠紋。皮囊式壺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常用器,越窯為何燒製了一把這種器型的壺,而且發掘至今仍是孤品,其中之謎一直未解。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尹曉宇)

晚唐-五代越窯青瓷皮囊式壺

“巨鯨天韻——江海鯨類生物資源專題陳列”主要展示鯨類標本,介紹了中國鯨的種類、特徵和習性以及博物苑對鯨類動物的關注和研究。此外,還通過300餘件自然標本展示了江海南通的海洋多樣性生態。

百年滄桑,南通博物苑風物駢駢與歲新。目前,南通博物苑藏品約5萬件,每年接待遊客約60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