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英国电影《上帝之国》(God's Own Country, 2017)

2017年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英国电影学院奖和泰迪熊最佳电影提名,男主角精彩表现,都让这部电影叫好又卖座,据说成为2017年度最值得观赏的同性恋电影,堪比李安的《断背山》。

我想,之所以有人跟《断背山》进行比较,是因为电影都强调了环境与禁忌的主题,而不是库尔理论的东西。《上帝之国》的故事背景同样设置在农场,两个男人在辛苦的环境下,产生感情,让这个叫他们身心疲乏的农庄成为他们精神的伊甸园。导演兼编剧来自英国约克郡西部农场,电影描述了被困在农场的男青年,终于在前来打工的罗马尼亚移民的男青年身上,发现并找到爱的故事。

其实,我最先感觉这是西班牙影片《性福农庄》的翻版。同样在阶级,种族,性向上实现了突破,找到在农庄这个封闭环境中安身立命的幸福。只是,前者更加有着冰冷现实的调子,而《上帝之国》中的爱情更加浪漫一些。其实《性福农庄》反倒在情节的设置上更有酷儿理论的色彩。

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上帝之国》的主角约翰对自己的性倾向很清楚,只是他只找陌生人发泄自己的欲望,并不跟人产生感情。性欲的发泄和无度的饮酒,只是为了应付无爱、压抑而糟糕的生活。他的母亲早就过逝了,父亲由于中风而残疾,奶奶年迈,他自己似乎被栓在了这个保守的农庄,不可脱身。

近年来,有很多特别优秀的关于环境与禁忌的电影,它们并不是关注同性恋的文化和政治概念这种酷儿理论,而是同性恋作为一种感情,强大到用私人关系的有限意义,去对抗环境的普遍意义带来的压力。可能现实中作为同性恋的身份压力渐渐小了。同性恋的世界不再是一个隐秘而非法的世界。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年中,好多展现大都市题材的同志电影,要么就是离都市不远的发达的沙滩和海边,现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将环境逐渐从大都市移到了偏僻的乡土世界。两个男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彼此,电影总是要不寻求新元素,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

《上帝之国》仍旧有猎奇之嫌疑,但是男主角人物塑造得很好,表演也叫人惊艳,大尺度的肉欲镜头,比《性福农庄》要养眼很多,却没有后者那么严肃。《性福农庄》展现的西班牙的偏远山区,同性恋世界在寻求新型关系的建构,最后两个同性恋和一个当做妓女并带一个孩子的女人,生活在了一起。电影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寻找答案。

《上帝之国》在欲望与爱情的生发上要流畅和恣意得多。他们都是被环境禁锢的人,所以情感就格外涌动。这点像是《断背山》。《上帝之国》结尾也圆满得多,它的重点不是社会关系的建构,而是情感,尽管是禁忌的情感。凡是靠情感去冲破一切禁锢的,在现实中都不可靠,都是浪漫主义的,可是浪漫主义的东西,不以死亡和分离为结尾,就有live happily everafter 的好莱坞大片之嫌,是意识形态宣传的东西。他们存在阶级和种族的差异,这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并不是小问题,他们在当地酒吧的待遇也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因为爱的存在,就轻易突破了,英国有这样的阶级调和的文学传统,看后叫人一点都不压抑。尽管电影后面为两个人在一起设置了障碍,但是这更像是情节剧的笔法。

李安是台湾人,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断背山》要沉重得多。同性恋在电影中当做一种禁忌情感,始终都像魔咒一样,笼罩在两个牛仔的头上。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始终都有很大的邪侫之处,除了生殖和以生殖为基础的家庭是正确的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达成最广大的共识的。凡不能达成最普遍共识的东西,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都叫人感觉害怕。中国人在孝顺和生育上升华了人性,所以对任何其它的人性都存在盲区,所以《甄嬛传》中的女人们是孝顺而爱子的,但是人性却极其恶劣的,总是陷入存在主义文化的恶性循环。在李安的《断背山》中,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是罪恶的,必须受到道德的审判,这说明了艾尼斯妻子的极度恐惧;及其同性恋者在家庭中是透明人,他们等于不存在,这说明了杰克妻子对杰克死亡的无动于衷。所以断背山的田园才格外虚妄,注定是要失去的,不可得的。但是现实又是他们所厌恶的,因为一方面受到存在主义文化的诅咒,一方面不能满足健全的人性。不管入世还是出世,都无法找到灵魂上的安宁,最后只得求助于自我虚构。《上帝之国》是不分裂的,它的农庄可以安置人性的健全,它作为两个男人的地狱也好,伊甸园也好,只在于他们自己的人性的健全与否。他们没有生殖焦虑,奶奶发现两个男人有性爱,也只是忍不住要哭,很快便过去了。但是男人作为农庄的支撑,作用是中心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身份不会变得透明。《上帝之国》是执着于人的个体的,他们只是灵与肉的分裂。罗马尼亚人,这个应该说来自真正乡下的男人,给了约翰灵魂,教会了他性除了发泄之外,还存在着其它的意义。性与爱的融合,让那片有禁锢色彩的土地成了自由的乡土。

每一个环境都存在禁忌。而禁忌在每一种环境中都在突破自己的生存边界。但是,《上帝之国》并不涉及出柜,像《断背山》一样,同样不涉及出柜,尽管他们的关系被发现,被觉察,或者露出马脚。《上帝之国》中父子之间的摊牌是关于人生的,儿子向父亲摊牌说,他会继承并管理农庄,只是他不会像父亲那种方式生活。他并不是像出柜的同性恋电影那样,告诉父亲他是同性恋。当年农庄的异性恋生活已经瓦解,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将在这里继续。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礼拜,而《断背山》中的他们牧羊的断背山,只是一种禁忌的发生地,跟生活方式的继承与改变,丝毫没有关系。

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冰岛电影《心之石》 (Hjartasteinn, 2016)

上帝之国,英国版的《断背山》?

塞巴斯蒂安(后)

像《上帝之国》这种展示环境和禁忌的电影,还有获得酷狮奖的冰岛同性恋电影《心之石》。这里是冰岛的北部,天和湖蓝的透明,草原和大海无边无际的,有限的人口,与世隔绝。两个少年的友谊面对着性欲和性向觉醒的压力。如此纯净的环境,孕育了像塞巴斯蒂安那样纯净的灵魂。电影的人设非常好,性向越来越分明的塞巴斯蒂安属于两个孩子中年纪较大的那个,又是漂亮的那个,发育更加健全的那个。他敏感而富有同情心,性情温和而没有攻击性。电影在几乎无事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使用各种情节和象征物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在不使用灯光拍摄的情况下,白天剧烈的光照与泼墨般的毫无人脸辨识度的夜晚,彰显人物在环境的巨大差异下,人的命运有着自然的优越性和残酷性。


不管是《上帝之国》,还是《心之石》,这里的环境都不是象征,都是孕育禁忌并容纳禁忌的真实之地,他们要么爱上并融入这里,要么就与这里产生纠结的抗衡,或者干脆离开这里。《心之石》中的塞巴斯蒂安在决定自杀未遂之后,母亲毅然和他的恐同而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离婚,打算搬离这里,去首都生活。

关于思考环境与禁忌的电影,这几年格外多,它无疑提升了同性恋电影的亮色。出柜电影往往是一个人在挣扎中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并找到了自己的群体,而环境与禁忌电影中,同性恋开始真正融入异性恋社会。《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所交代的被虚化了的意大利北部某地的庄园,实际上也是一种孕育同性恋禁忌的生发地。它同样没有涉及到性向的出柜,而是两个人在环境的最大允许下,发现了彼此,并成全了彼此。那是美丽的,尽管结局是悲伤的。《断背山》同样涉及到环境与禁忌,两个男人的禁忌走向了悲剧。我想,很多中国同性恋电影都是思考这种环境与禁忌的,作为禁忌的同性恋无一不向环境低头。究其原因,中国人更愿意向文化低头,融入并消解到文化中去,而西方的个人主义,却让他们完全不顾别人的看法,最终从压制中挺身而出,实现了自己的幸福。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和崔子恩的《男男女女》结局倒是都团圆了,只是他们的团圆更像是一种自动与社会隔绝的隐匿,而不是社会的融入与和解,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找到了彼此,但是并不给人幸福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