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十三個原因》(13 Reasons Why, 2017- )

一個女孩漢娜自殺,並留下了13盤錄音帶。這些錄音帶自然是遺言,卻沒有交到她的父母,或者老師,或者警察的手中,而是在跟她的死有關係的13個人中間,以私下裡的方式,陸續流傳,監督人是一個同性戀。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克雷與漢娜

這是一個青春期的世界,摒棄了成人的參與,因為按照錄音帶的指示,一步步還原這個女孩自殺的真相過程中,並沒有警察,也沒有父母教師,它無關於法律程序,也並不將一出慘劇的發生,給予正義的審判,而是還原青春期世界中的殘酷法則與道德圖景,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他們有光鮮靚麗的一面,他們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當然劇集最後還是會將青春期事件納入到成人世界的法律程序,但是,那只是一個結局,權當一個安慰獎。

劇集最大的亮點是過去(回憶)與當下的圖景的融合,過去事件與當下事件在同一地點,因為邏輯的關係,交叉融合到天衣無縫。不管是情節的穿插,線索的清晰,鏡頭的拼接,都極其下功夫。從男主角Clay接到錄音帶,到他隨著錄音帶,去艱難地發現真相,劇集不單是想告訴我們一個悲劇的發生,而是同時讓我們一起去經歷一遍,真相的挖掘和正視,是有多麼地困難。真相,就像是傳銷,總是無處不在,並逼迫著人的神經,並極可能淪落在裡面去。我想,凡是覺得漢娜的自殺非常矯情的人,他們一方面覺得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受害者,有缺陷的受害者,不值得人們同情。這種“漏於知人心”的人,無怪乎喜歡將個人主義的一切泯滅掉,投入到大的更廣闊的的文化威權之中。於是一切生死都只當是過往。為了讓自己不痛苦,而犧牲敏感性,其實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託尼(裡面最完美無缺的最有意志力的一個人,是同性戀者,讓人瞬間感覺翻身了)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託尼帶領克雷攀巖,象徵著挖掘與發現真相,像攀巖一樣需要勇氣和體力

裡面的同性戀角色託尼(Tony Padilla)彷彿是帶領但丁遊歷地獄的維吉爾,因為他是維吉爾的角色,所以這個墨西哥裔的GAY的形象過於完美,在情感代入上,會叫人毫無興趣。但是,他和男主角克雷之間的關係,還是有讓人想入非非的成分的。最有魅力的角色是賈斯汀(Justin Foley),這個活在Bryce的友誼的陰影中的運動男孩,因為家庭背景的殘酷(母親的關愛不夠,繼父的肢體暴力),經濟上的窘迫,讓他一直都在依賴著富人朋友Bryce的幫助。他們在劇集的初始,就有著曖昧的友誼,彷彿永遠在進行沒有肢體界限的打鬧,Bryce對賈斯汀無窮無盡的庇護和照顧,賈斯汀對Bryce的帶有很大部分真誠的感激,甚至,Bryce超越了正常的倫理界限,觸犯了法律的禁區,賈斯汀都沒能從Bryce的陰影中逃離。這兩個男孩是最有同性戀隱喻的一對,而在現實中,賈斯汀的確是一名同性戀,網上他的粉絲都在曬他和男友的大圖。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Bryce與賈斯汀(右)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Zac(左)與賈斯汀(右)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網上賈斯汀扮演者與男友的接吻照

西方世界中的青春期少年面臨的誘惑大,得到的管束少,是很多人給出的比較中西方教育的答案,但是明顯這並不是這部劇集的主題,甚至不是部分主題。劇集無意於進行這種文化比較,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處理自己文化環境中的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漢娜的自殺,給出的原因是充分的,也是複雜的,她身邊每一個跟她相關聯的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隱私。隱私與真相的道德的微妙界限,是很多青春劇,尤其是同性戀青春劇的主題,像《目擊者》。而青春期中的脆弱易變的感情,焦躁不安的性,性別與性向的啟蒙,自然法則的支配與殘酷,都在劇中有所體現。它比《皮囊》的情節處理要穩重有條理得多,但沒有《羞恥》那麼冷靜,有調性。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華裔女孩,被一對男同性戀者收養,但是她卻羞於承認自己是一個拉拉

十三個原因,GAY做嚮導遊歷的青春期地獄

Alex(劇集中的角色選取的確都很GAY,Alex在劇中是一個直男,這個演員也出現在了電影《愛你、西

第一季共13集,根據Jay Asher的小說改編,其中電影《神秘肌膚》的導演Gregg Araki也參與了其中四集的劇集拍攝。現在,Netflix正在繼續推出第二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