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大雁鵝的育雛飼餵管理技術


大雁鵝又稱大雁、洋鵝,或灰天鵝,其體積肥大,每隻重約5—6千克,是世界上優秀的肥肝品種。大雁鵝肉味鮮美,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烹調後有陣陣肉香。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元素鈣、鐵、磷等,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大雁鵝為食草動物,以植物莖葉、種子為食,疾病少,飼養成本低,每年母鵝產蛋量120—150枚,平均蛋重180—200克。種鵝公母配比為1:2。大雁鵝羽絨產量較高,並且最耐活體人工拔毛,種鵝每隻每年可拔毛兩至三次,可拔的毛350—450克。灰天鵝體型肥大、肉質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具有很好的養殖價值和經濟效益。

種公鵝選擇   種公鵝應選擇體大毛純、薄腹厚胸、頸粗長、兩眼突出有神、叫聲宏亮、尾部呈橢圓形、雄性特徵明顯的。種母鵝應選擇頸項細長、全身清秀、背部寬闊的。一般公鵝以利用2年為宜,母鵝可利用3-4年,或5-6年。飼養90日齡性成熟的種鵝,以放牧為主。母鵝一般在白露前開始產蛋,並在產蛋前經常覓食雞蛋殼和含鈣豐富的貝殼類飼料,開產前半個月,還必須給公母鵝加喂精料,每天150克麥粒或稻穀。


繁殖期的公母鵝飼餵管理 繁殖期的公母鵝應補飼鈣、磷等礦物質飼料,並配合飼料為好。雛鵝出殼24小時後,先喂水後開食,餵給洗淨晾乾的苦蕒菜,萵苣葉以及用水浸泡的碎米,飼餵量從少到多;同時對雛鵝實行分群飼養;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檢查,用手翻動4-5次,防止雛鵝堆疊而造成上面雛鵝凍壞、中間的雛鵝熱壞、下面的壓壞。

大雁鵝育雛 雛鵝生長速度快,但抗溫能力差,選擇健壯的雛鵝有利於飼養管理。選擇的簡單辦法是將雛鵝仰翻放置,能立即翻身站起的多為健壯個體。另須注意選擇孵坊已經小鵝瘟免疫的鵝苗。

1、育雛環境 進雛前應對育雛室徹底清掃、消毒。消毒藥可用百毒殺或甲醛、高錳酸鉀燻蒸。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1周齡育雛溫度為29~27℃,2周齡27~25℃,3周齡25~22℃,4周齡22~19℃。整個育雛期間溼度應控制在60%~70%之間。雛鵝要分成小群,以免打堆壓死,還要注意通風透氣。雛鵝進場後1周內應注射鴨瘟及肝炎疫苗。


2、科學飼餵 雛鵝出殼後24~30小時開食,開食前先飲高錳酸鉀水,再喂半生米飯粒,搭配切成細絲的青菜葉,撒在塑料布上讓雛鵝啄食,一般每天飼餵6~9次。1周後可逐漸過渡到飼餵配合飼料,並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土黴素或大蒜汁以防發生痢疾腹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放牧與放水,時間由短到長。3周齡後逐漸增強放牧強度,減少飼餵次數,以降低成本。喂料時先喂精料再喂青料,精、青料的比例由1∶2逐漸增加到1∶4。

精料配方:玉米粉50%、豆粕30%、小麥粉15%、魚粉5%,另加石粉0.5%、微量元素0.25%和砂粒0.75%。 要特別注意防止雛鵝受熱、受涼、受潮。氣溫比較低時,應在雛鵝籮筐上蓋麻袋或棉被,並且要喂1次食換1次墊草;初春的雛鵝不能放在涼地上餵食,一定要鋪上一塊塑料布,以防雛鵝受涼抽筋。

這樣管理7-10天后,選擇比較暖和的晴天,在露水後曬乾後,就可將雛鵝放在野外覓食。初放限1小時左右,第2天放1.5小時,第3天放2小時,逐日延長放牧時間,鍛鍊雛鵝適應環境的能力。野外放牧雛鵝要晚出早歸,上下午各1次,嚴禁將雛鵝放入水中游泳。20日至1月齡雛鵝需料不多,吃得少,消化快,白天要少吃多餐,細心餵飽。 來源:中國農產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