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注重「收」,按兩穴、喝一茶幫您祛秋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秋天的開始。古人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秋天則要重點養“收”。

秋季的天氣會由夏季的悶熱、潮溼逐漸轉變為涼爽,天高風急,地氣清肅。陽氣逐漸降入地下,地上開始轉涼,葉黃而落,大地呈現收藏的狀態。相對的人體陽氣也漸入體內,養生上應該順應秋氣,重在養護人體收斂的功能。

秋季要調整養生方法

起居上,從立秋後應該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秋季是晝長夜短,天氣又涼爽,年輕人常喜貪睡,睡多了會使精神萎靡,早睡早起會讓人情緒飽滿地去工作生活。

飲食上,潮溼、悶熱的夏天之“苦”讓人沒味口,入秋以後,人的胃口漸開,想吃一點油膩食物,我國民間也有立秋後“貼秋膘”的習俗,目的就是要增加皮下脂肪的含量,為冬天禦寒做準備。秋季以酸味、甜味為主。在入秋以後,應該有意識地減少咸和辛辣的口味,適當增加酸味和甜味,酸性收斂,使人體陽氣收斂而不外洩,又可生津止渴平衡秋天的乾燥之氣。

運動上,要注意把夏日散發在外的能量收回。所以秋日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例如太極拳、慢跑、登山等。

按兩穴、喝一茶,祛秋燥

【按揉迎香穴】 夏秋交替之時,天氣多變,易受涼感冒或誘發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疾病,應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涼,如果出現聞不到味道、鼻塞等,可以按揉鼻翼兩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的迎香穴,以疏通鼻周經絡。方法:將食指指尖置於迎香穴,做旋轉揉搓。以鼻吸口呼,連做8次左右即可。

秋季養生注重“收”,按兩穴、喝一茶幫您祛秋燥

【壓揉承漿穴】 秋季乾燥易出現口乾口渴、咽乾等不適症狀,出現上述症狀可適當壓揉在下唇凹陷處承漿穴,口腔內會湧出津液。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不僅預防秋燥,還延緩衰老使面色紅潤。

秋季養生注重“收”,按兩穴、喝一茶幫您祛秋燥

【參麥雙花秋季飲】 秋季空氣多幹燥,應以養肺為重,故秋季可適當飲用參麥雙花秋季飲以滋陰潤肺,益氣養陰。每次可取適量太子參、麥冬、菊花、金銀花、百合、沙參、枸杞泡水飲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