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这慕容博乃是慕容龙城的曾孙辈,当年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绝技,威震武林。姑苏慕容家,也是闻名于江湖。慕容世家,历代皆以复国为大业,祖宗遗志历代相承。当年慕容龙城雄心壮志,奈何时不与我,最终也是郁郁而终。慕容家人丁单薄,到慕容博这一代,还是家中独子,祖宗遗志全系于他一人身上。

慕容博自小天赋极高,普阅家中还施水阁历代祖先收藏的各派武学典籍,也是勤练家传绝技“斗转星移”。他父亲在他十岁之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使个坚烈的女子,遵循其夫遗命,将祖宗遗志刻复灌输给慕容博,慕容博也是自小立志复国。到慕容博十五六岁时,已是学有所成,家传绝技也见成效。

一次他跟随母亲外出,途遇黄眉僧路见不平,瞬间把三名打家劫舍的盗贼用“金刚指”杀死,但在慕容博看来却不外如是,于是讥讽黄眉僧功力不够火候。黄眉僧见慕容博一个少年,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笑他没实力不要胡说,慕容博却瞬间反用“金刚指”打穿黄眉胸口。所幸的是黄眉僧天生异人,心脏长在右侧,因而逃过一劫。但慕容博的母亲却以为慕容博功力不够,骂他功力不够火候就不要出手。黄眉心知自己的功力远不及这少年,昏死了过去。慕容博和其母亲认为他也是命不久矣,方才作罢,远离而去。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不久之后,慕容博的母亲也去世了,慕容博在家守孝三年。三年后开始闯荡江湖,广交英豪,拉拢人心,在江湖中多行善举,逐渐声名鹊起,但他时刻不忘复国大业。当年慕容龙城为了起事,数十年筹备钱粮,再经几代筹措,慕容家中已是金银山积。慕容博用这些资本,暗中纠结羽翼,时机一到,即可起事。他在游历剑阁之时,徒生一个念头,当然也是跟他复国大业息息相关。

原来他在剑阁,看到入川的栈道,想起当年汉高祖入川之时,烧毁栈道,麻痹霸王之事。这川蜀之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天府之国,汉高祖因之而成帝业,自己何不效仿当年汉高祖入川,另建乾坤,日后再仿韩信,暗渡陈仓,颠覆大宋江山,取而代之,则霸业可成。打定主意,于是欣而入川,寻找良机。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他在川府成都,遇到了一位落第的老秀才,满腹牢骚,抨击朝廷。这正合慕容博心意,于是化名与之相交,邀其至酒馆,听他牢骚之言。然后趁机煽风点火,将老秀才的一丝不满燃烧成反叛之意。这老秀才屡次科考不中,心生怨气已久,被慕容博这样一煽动,即刻就心生反意,雄心勃勃,恨不得即刻功成,也化身当年黄巢,直捣汴梁。

慕容博教这老秀才,若想功成,必先策反成都太守,烧断栈道自立,借其手起事。其实慕容博有他自身考虑,倘若成都太守反叛,大事一起,自己就取而代之,则霸业可图;若是太守忠于大宋,谋反之事败露,也有老秀才背锅,不至于引火烧身。这老秀才昏庸之至,哪里会想到这一层,主意已定,当下就修书一封,献诗给成都太守,诗言“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策反太守。

奈何这成都太守却是大宋忠臣,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马上就派人将这老秀才抓了起来,把他缚送京城。慕容博早就收到风信,逃离了川府。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朝廷对此事的处置让他大感惊讶。此时的大宋,仁宗皇帝当政,仁政宽和。仁宗皇帝认为这老秀才只不过是想当官想疯了,写诗泄愤而已,不但没再深层追究,反而授其为“司户参军”,给他官职,教他回去安抚民心。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慕容博开始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此举实在是天真幼嫩,也明白到当今朝廷,仁政宽和,太平盛世,人心思定,想要煽动内乱,自己趁机获利,实是难似登天,想要有所成事,只有借外邦侵宋,燃起战火,天下大乱,自己才有机可承。于是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北朝大辽,再生谋划。慕容博回家之后,迎娶了姑苏王家之女(王语嫣的姑姑),几个月后,就拜别妻室,远赴辽国而去。

此时的宋辽在“澶渊之盟”后,两国修好,已有数十年不识兵革。慕容博携带资财,在辽国设法与契丹贵人结交,更进一步熟识了辽国宫廷内情。得知辽国太后掌权,而太后最信任的族人,乃属珊军总教头萧远山。此人武功极高,平生主张辽宋交好,每当辽朝有将帅官员倡议侵宋,萧远山必向太后进言,力陈两国休兵之福:辽国正坐收宋朝银帛,朝野富足,一旦兵连祸结,不但生民涂炭,且奸佞弄权,家国必乱。太后对萧远山甚为信服,因此侵宋之议始终未成。慕容博料知复国之机当在除去此人,于是暗中筹谋,打听此人平素喜好,欲设法从其弱点下手。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一天,他听得萧远山的一个亲戚说起,九月初八是萧远山岳父的生辰,该日他必携同妻儿前往武州拜寿。他料定萧远山前往武州必经雁门关,于是心生一计,欲除萧远山。便即赶赴少林寺报讯,说道辽国派出高手,于重阳节前后大举进袭少林寺,意在劫夺寺中所藏武学典籍,以上乘武功传授辽国兵将。不出数年,辽国大军南下,疆场之上,宋军决非其敌,汉人江山便危亡无日了。

此事干系重大,少林寺不敢妄做主张,于是召集各路英雄,齐聚少林,共谋对策。这慕容博历来慷慨,广交豪杰,在武林中甚有名望。此时的他刚从辽国南京归来,对辽国信息可谓了如指掌,说得一清二楚,并无半点破绽,各路英雄,皆信以为真。在他的挑拨之下,群雄阻击契丹武士之意汹涌,皆立志保卫少林。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经群雄议定,分批前往武州、代州、朔州、应州设法阻截。雁门关是辽国南下要道,中原武人更集中好手,挑选二十一名义士,由少林玄慈充当带头大哥,率领守在雁门关外乱石谷中,以候辽国高手进犯。回家省亲的萧远山及其族人就这样成了中原武人眼中的辽国高手,一场血战,血肉横飞,悲剧已酿,大错铸成。而躲在远处山岩后面,关注着这一场血战的慕容博,也被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的逃回燕子坞。

慕容博没想到,萧远山的武功竟然会如此之高,中原武人,若不是他手下留情,早已是全军覆灭。他回到参合庄后,在门户紧闭的地窖里躲了七天。整整七日,他全身颤抖,心下骇惧,不论妻子如何柔声安慰,温言开解,他心中的恐惧始终减不了一分一毫。雁门关外那血肉横飞的情景令他难以成眠,便是在睡梦之中,也是噩梦其境。

慕容博料定,事后群雄发现事态有变,肯定会来找他一问究竟的,这事关系到他慕容家在中原的存亡,于是跟他妻子商定,若有人来,即以外出未归推脱过去。此后十几年间,发现铸成大错的玄慈好几次派人前往参合庄,邀请慕容博上少林对质,皆被慕容家人搪推而过。最后一次,玄慈再次派玄悲大师来到燕子坞,慕容博令其子慕容复告知外出未归,却让玄悲发现了慕容博意图谋反的蛛丝马迹。

原来慕容博这十几年之间,易容化为商贩,表面在登封一带经商,实则却是为了接近少林,偷取藏经阁少林武学。他认为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学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绝技功诀,传授于暗中纠举的羽翼人马,则慕容氏复国实力将如虎添翼,更形壮大。因而这十年之中,往返几次,竟将少林五十多项绝技,抄录而回。他化名燕龙渊,在江湖中广交好友,蓄意谋事,暗中已经集结了一帮羽翼之徒。期间他的儿子慕容复出世,慕容博更将心血灌注在他儿子身上,自小教他武艺,父子二人博览群籍,武功也是随日而长。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五章《雁门迷案》

在少林偷书之时,他遇到了同在藏经阁的萧远山,两人曾三次比拼,不分胜负。只是两人不知各自身份,但同是偷书之人,反而志同道合,相安无事。也是在此时,他遇到上少林表面交流佛法,实则觊觎少林武学的吐蕃宁玛教派弟子鸠摩智。

这宁玛教派,乃是藏传佛教中四大传承之一,相对于以后的其他三大传承(白教-噶举派, 花教-萨迦派, 黄教-格鲁派),它是旧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宁玛一词的意思为“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红教宁玛派的教理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但正式形成于鸠摩智的祖师,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著名先觉索波切·释迦琼乃大师(1002-1062年)。索波切·释迦琼乃继承了“前弘期”传承下来的远传经典派的全部教法,还特意向大译师卓弥·释迦耶希(993——1075年)敬献一百两黄金,获得道果法的圆满传授。传派武学“火焰刀”就是索波切·释迦琼乃大师所创。

鸠摩智的师父是索璃·喜饶札巴大师(1014——1074年),这位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在佛教显宗理论特别在“因明学”上有一定的造谐,并具有很强的辩论能力。因而他又成为当时其它新兴宗派僧侣在辩经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经过多次辩经,索琼·喜饶札巴所向无敌,受称“明王”,在当时的佛教界赢得崇高荣誉,后来许多辩经对手都一一成为他的弟子,鸠摩智也是因为这样拜入他的门下。

鸠摩智拜入索璃·喜饶札巴大师门下之后,潜修显宗理论“因明学”,他的天赋极高,成为索璃·喜饶札巴大师的得意门生。当其时,宁玛派因与吐蕃国黑教邪徒争斗剧烈,鸠摩智并受传宁玛教派传派武学,练就“火焰刀”,一战重创黑教多名高手,青年鸠摩智一战成名,成为宁玛教派新生一代的首席代表,此时的鸠摩智大约二十岁左右。

次年,鸠摩智受师命前往中土少林,以交流佛法之名,登拜少室山,实则偷取少林武学,壮大宁玛教派,彻底铲除吐蕃的黑教邪途。

鸠摩智来到少林之后,与少林高僧论佛辩经,心中却无不时刻记挂少林武学。无奈少林众僧,不敢怠慢与他,时刻派有小僧跟随在侧,即使于藏经阁借阅经书,也不敢明取其中武学经典。受制于此,只能另寻途径,计划于夜深人静之时,再潜入藏经阁,猎取一番。

这晚,明月当空,少室山的冬夜显得格外的安宁,寺中众僧早早入眠,鸠摩智觉得时机已到,随即潜入藏经阁。还没入得阁内,就看见两条黑影从藏经阁飞串而出,翻出后山而去。鸠摩智为了一探究竟,希望能寻得一番指教,也尾随跟上,来至一片山谷中的平野。但看那平野之中,对站着两人,一人灰衣,一人黑衣,皆是蒙面僧人打扮,没错,这两人正是同时在藏经阁偷书的慕容博与萧远山。紧接着两人并无话语,而是直接交手,两人各展出少林绝技,贴身近搏,只一顿饭时分,已拆斗三百余招,仍不分胜负,好不精彩。

鸠摩智看得是目瞪口呆,竟没想到寺中还有如此高手,自己偷书之举,当真是托大了。不过随后听到黑衣僧人(萧远山)说到他们都是盗经之人,鸠摩智才知,原来已有人在他之前,做偷书盗经的事情了。待得黑衣僧人远去,鸠摩智不想错过良机,他看这灰衣僧人(慕容博)武功修为之高,若能受他指点一二,受用无穷。于是现身叫住了慕容博,上前施礼。慕容博转过身来,只见身后五尺外站着一个青年黄衣僧人,脸带微笑,双手合十为礼,于是抱拳还礼,待听得他请教之意,又将鸠摩智带到了他在少室山下的居所,奉茶相待。

两人谈起武功,鸠摩智有心向他学招,但想与他素无渊源,贸然求人传以秘技绝招,对方必不允诺,唯一的法子是投桃报李,各得其利。于是将他从上师所学的传派武学“火焰刀”传与慕容博,慕容博心记下这武学的修炼法诀之后,也明白这鸠摩智是为了交换己学,于是将他最近抄录的三十多册“少林绝技”再录副本,将副本传与鸠摩智。

慕容博见这“火焰刀”能以内力凝聚于手掌掌缘,运气送出,威力非小,让他想起大理绝世武学的“六脉神剑”。这一刀一剑,皆是无形之刀,无形之剑,威力之大,让人觊觎,慕容博也是神往已久。可惜这“六脉神剑”乃是大理皇室传世秘学,自己家中参合庄内还施水阁武学典籍众多,却是没有这套剑谱,当年无崖子在无量山琅環福地遍集天下武学,也唯独这“六脉神剑”无缘得到,后来琅環福地的经籍被王夫人搬至曼陀山庄,慕容博起初也是以为其中也有“六脉神剑”剑谱,几经探访,终无所得。他见着鸠摩智乃是个武痴,因而跟他说起“六脉神剑”,对“六脉神剑”倍至推崇,教鸠摩智取得日后“六脉神剑”到燕子坞换取自己先前抄录二十册“少林绝技”。

鸠摩智此行少林,就是为了少林绝技,欣然应承。其实这慕容博教鸠摩智夺取大理“六脉神剑”还有一层诡计,那就是挑拨吐蕃与大理两国纷争,为自己日后起事,提供可乘之机,但此时的鸠摩智哪里能知道。鸠摩智获得三十多册“少林绝技”,此行已是大功告成,回去之后,当即拜别少林诸僧,返回吐蕃而去,此后再度踏入中原,已是二十年之后。

鸠摩智回到吐蕃之后,他的师傅索璃·喜饶札巴大师就圆寂了,此时的鸠摩智无疑成了宁玛教派的掌教之人。他研习少林绝技,自知“火焰刀”功力尚浅,亦更下苦功,戮力修习。此后二十年间,鸠摩智功力精进,精通佛法,被晋封为吐蕃国师,继承了他师傅“明王”称号,因所修行在大雪山大轮寺,又称“大轮明王”。他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

然而这鸠摩智想贯通少林绝技,却又次序颠倒,虽然精研佛法,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始终没能参透“武学障”,修炼绝技之时,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因而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中的戾气,反倒内伤已积,危险潜伏。

再说回慕容博知道玄悲发现了他谋反意图,为了不再惹事上身,于是跟妻子商议,决心诈死以绝后患。此举,确实骗过武林人士,包括了他的儿子及家臣。慕容博诈死之后,再次以燕龙渊身份,出入江湖,在两淮一带营商出没,自称是“姑苏慕容”氏部属,传出黑字燕旗令,以高明武功慑服归顺的江湖豪杰,广扩势力,却不露丝毫风声。

数年之后,获悉玄悲前往大理,慕容博为了解决玄悲,保其慕容家谋反机密不再泄露,也是为了挑拨起大理王室与中原武林纷争的祸端,在陆凉州身戒寺中陡施袭击玄悲。玄悲大师出其不意,以少林绝技“大韦陀杵”迎击。慕容博径以家传武技抵御,不料玄悲武功渊深,“大韦陀杵”威力奇劲,远出慕容博意料,他一时轻敌,登感不支,只得施出“斗转星移”之技,将“大韦陀杵”还击玄悲自身,玄悲登时中招毙命。但此举却让其子慕容复陷入不白之地,以至于后来,少林认定慕容复杀死玄悲,要他上少林对质。

也是在少林,藏匿三十年之久的慕容博与萧远山同时现身,与玄慈等人解开了这番三十年纷争的背后真相。在萧远山萧峰父子要找他报仇时,他还不忘复国大业,企图用自己的性命,换取慕容复复国的基业。只是乔峰悲天悯人,以天下苍生为念,拒绝了他这一番最后的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