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2018年6月30日—7月30日

陝西省大荔縣原劇團團長

現年58歲的張建升

和曾經一起在劇團工作過

現都已年過五十的四位樂隊師傅

白樹華、張益民、李小青、劉優俠

五個人一起

在西安鄠邑區澇峪紙坊鎮一處院落裡

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

碗碗腔的傳承培訓學習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秦嶺山下、澇峪紙坊鎮上空

時時迴盪著委婉細膩的碗碗腔

讓今年這裡的夏天顯得格外旖旎動人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大荔縣原劇團團長張建升

碗碗腔腔調細膩綿長、沁人心脾

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演唱時樂隊主要由月琴、碗碗領奏

硬弦、板胡伴隨

這幾種富有特色的代表性樂器發出的音響

構成了碗碗腔音樂的獨特風格

可如今無論城市還是鄉間

卻鮮有人能唱碗碗腔

也極少有機會聆聽那纏綿悱惻的腔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碗碗腔主要樂器:銅碗碗

對此

溫喜愛等幾位老一輩碗碗腔藝術家

在去年一起商議

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

讓碗碗腔音樂、唱腔、曲譜

能夠傳承下去

有些老藝術家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參與

有些老藝術家甚至在住院

於是,這樣的一個傳承任務

落到了溫喜愛的肩上

最終,經過多方努力

在今年6月底

傳承活動得以開展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據張建升介紹

此次傳承培訓活動

是在文化廳振興辦的支持下

由76歲的碗碗腔名角溫喜愛發起

邀請到86歲黃育英、84歲楊世科

77歲翟志忠、67歲雷孟乾等

一共五位碗碗腔老藝人進行教授和傳承

目的是讓幾近失傳的

碗碗腔曲譜、唱腔和戲詞

經過一點一點的整理

作為資料流傳下去

張建升在接受採訪時說

他們這次參加傳承培訓的

五位碗碗腔演奏人員

是1981——1985年五年時間

經過正規的碗碗腔培訓

都是科班出身

這讓教授他們的老藝術家們

十分驚喜

此次傳承學習,張建升負責板胡演奏

白樹華是硬弦、張益民是月琴

李小青是月琴、劉優俠是梆子和碗碗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通過一個月的訓練、整理

經歷幾代老藝人

口傳心授的碗碗腔樂譜

第一次如交響樂隊般

分出了總譜、各樂器分譜

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

筆墨材料和曲目根據

五位傳承學習碗碗腔的

演奏人員

也將碗碗腔《金碗釵》全本戲

進行了一起全方位的梳理和排練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86歲的黃育英給兩個學員做示範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84歲的楊世科在查閱碗碗腔資料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80歲的哈鴻儒用電腦錄入曲譜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溫喜愛演唱《金碗釵》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溫喜愛給戲迷教授表演要領

本次活動發起人溫喜愛說

五位碗碗腔老藝人不顧年邁體弱

分文不取、傾囊相授

這樣搶救式的保護與傳承

只是期待再過五十年

還有人記得碗碗腔

哪怕就是碗碗腔進了博物館

也要盡最後一絲努力

給後人留點史料

張建升說

聽到溫老師這樣的話

他的眼睛紅了

更感到一分責任在肩頭

他說,這次碗碗腔器樂傳承學習

雖然他們五位都已經年近六旬

最大的已經58

最小的也都55歲

說來年齡是有些大

但是他們還是要繼續學

為的是有一天也能將他們所學

傳承下去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本次傳承教授期間

有五位專業樂隊人員和演員

以及部分戲迷愛好者

還有來自美國、韓國、德國的留學生

也對碗碗腔特別感興趣

跟著老藝術家們學習和整理資料

上圖最中間男生

是清華大學學中文的博士生

在聽過碗碗腔的音樂和唱腔後

他是喜不自禁、愛到不行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五位年近六旬戲曲人,接受碗碗腔傳承

張建升接受戲曲廣播採訪

雖然是碗碗腔器樂科班出身

但是張建升說此次通過

老藝術家們的指點

他們在演奏技法和理解上

又有了深一層的進步

據悉,截止發稿前

碗碗腔《金碗釵》一至十四場音樂

唱腔譜初稿已完結

目前溫喜愛正在和黃育英、翟志忠

進行校對工作

總共約需要一個多月便可完成定稿

之後初步定在九月初

傳承人們將在富平縣

進行錄像和錄音工作

隨後還會進行第二期碗碗腔

演員傳承培訓

最後達到樂隊與演員的整體配合

將對後續活動進行跟蹤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