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背後,職場新生如何走好這條路?

你的第一份工作堅持了多久?

最近領英發布了“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顯著縮短”數據顯示,95後平均在職時間只有7個月,與70後、80後前輩們穩若磐石的三四年形成天壤之別。

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背後,職場新生如何走好這條路?

但還有不少網友看完表示:7個月太長,願只爭朝夕,三個月甚至今天入職明天辭職的也不在少數,當問起為什麼會這樣做時,通常95後都會以“不合適,就當交學費了”、“多走一走彎路,再及時剎車回來”、“多去闖一闖,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等來回答。

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背後,職場新生如何走好這條路?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交學費”、“走彎路”、“多去闖”這些觀念早在70後時就已經有了,由於當年信息傳播的限制,讓青年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內心一片迷茫,於是決定走出去,親身經歷一番後才能“趟”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而現如今,從4年、2年半到7個月就換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顯著縮短,很多人給95後們打上不靠譜的標籤,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口號:年輕時不折騰,難道等到退休後再折騰嗎?

其實拋開舊有觀念,在當今網絡發達的時代,95後更是在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在就業時,真的只有靠自己去“摸著石子過河”或者“試一試”的老辦法嗎?答案自然不是的,就拿北大青鳥來說,有很多想要學IT的年輕人,大部分是初高中生,雖然年紀小社會閱歷不豐富,但對職場和未來卻有清楚的認知:“我們年紀太小,又沒有技能,出去也能找到工作,但一定是最辛苦掙錢少的體力活”、“我不想成為那種隨時會被人替代的人”……

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背後,職場新生如何走好這條路?

年輕是資本,但人不可能一輩子年輕。我們都明白如果現在不為未來做好打算,那也只是瞎折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得為此努力。95後們真正要做的並不只是用“閃辭”來拒絕不合適的工作,而是要從根本上跳出這樣的思維怪圈,在找工作之前,也就是還在校園時便認識到哪條路不用“繳學費”就能夠適合自己。

在此,北大青鳥有幾條小建議給你們。

首先,沉澱自我。不管是什麼工作,在入職後都要抱著好好學習的態度,學著沉澱自己。因為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是不是專業對口,都有這一崗位值得學習的地方。耐心的去學、去請教、去嘗試,給自己一到兩年的時間,相信你會有所感悟。而且這第一份工作的時間,也給後面跳槽的公司一個好印象,穩定性也是一個企業考量員工的標準之一,相信沒有一個企業會要那種動不動就不幹的不負責任的人。

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背後,職場新生如何走好這條路?

其次,充實自我。在好好做本職工作的同時,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這一份工作,那麼就需要好好規劃下了。想要跳槽去同行業公司?直接轉行?還是自己創業……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在這裡同樣適用。充實自己朝著想要改變的方向,多瞭解新領域的資訊,盲目辭職,時間和資金成本都很大。

最後,期望我們都能在最開始,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讓做出的每一個準備都不負青春,讓未來告別“不合適”與“閃辭”,保證自己第一步就踏上正確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