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綿陽是國內一致公認的全國三線建設第一梯隊城市,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城市和重要戰略實施戰場,佈局領域涉及中物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長虹、九洲、東材、朝陽廠等極其重要的國防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三線建設項目累計超過40個。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緊張,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尤其在中國成功爆炸氫彈之後,蘇方人士多次表示,應當先發制人,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摧毀中國剛起步的核武能力。黨中央做出三線建設的重大決策。

綿陽地處中國內陸腹地,西北邊緣是山高谷深的龍門山脈,向南地勢漸次降低,形成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區,符合三線建設靠山、分散、隱蔽布點的自然條件。作為三線建設的重要戰場,以九院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科研單位陸續搬遷到綿陽。風景秀美的涪江之濱,自此成為大國鑄劍之地。偉大的三線建設精神,在這片土地孕育、昇華。

在1964年至1980年,貫穿三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國家在屬於三線地區的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投入了佔同期全國基本建設總投資40%多的資金。400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依託三線建設,我國中西部地區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綿陽等一批新興工業城市在共和國的版圖上拔地而起。

國家使命在前,綿陽人更是張開雙臂,歡迎建設者。綿陽人對於三線建設的支持,從一個數據便可窺見——各項重點工程迅速上馬,為解決對磚瓦、沙石的急需,僅1965年這一年,綿陽通過突擊興建和擴建機制磚瓦廠,使機磚年生產能力由1964年末的3500萬疋增加到1.36億疋。曾有人評價過,“三線歷史”是綿陽的根,“三線精神”是綿陽的魂,“三線企業”是綿陽的本。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一名曾參與九院選址的老同志回憶起當年的工作經歷——1964年底,從九院青海基地走出一支六七十人的神秘勘探隊。當時交通不便,他們的任務就是用雙腳踏遍西南的崇山峻嶺。缺宿舍,大家就住牛棚、睡稻草;缺水和食物,大家就喝泥水,吃野菜和苞谷果腹;沒有通電的夜晚,就一群人圍在一起唱歌、說笑、逗樂……

選址經過了三次大規模實地查勘。第一次考察隊往川南一線考察,考察後感覺各項指標都很符合,唯一缺點是常年下雨,過於潮溼。第二次考察隊從川北廣元開始,走到陝西勉縣、漢中一帶,覺得很適合,但又超出了選址原則。於是又進行了第三次考察,這次從廣元開始往南走,終於來到了綿陽這塊福地。各方面勘測後,決定把最重要的九院中樞機關定在梓潼長卿山南麓的山腳下。

1969年,902基地正式啟用。此後902基地承擔了多次核武器試驗的指揮工作;原子彈、氫彈相繼在902基地完成武器化定性,由核裝置成功研發為武器;二代核武器——中子彈在902基地研究成功……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兩彈元勳鄧稼先舊居。

梓潼“兩彈城”遺址的正門口掛著“兩彈元勳”鄧稼先寫的一首詩——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這首詩,是為了紀念一場意義深遠卻鮮有人知的核試驗。1984年,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此時,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已有20年。對於這場核試驗的細節,外界知之甚少,但懂行的人尤其是那些超級大國的核專家們知道,中國已擁有了新式核武器,那些“外科手術”的叫囂應當適可而止。

多名綿陽學者介紹,三線建設以及一大批科技精英的到來,不僅鍛造出綿陽的工業筋骨,更改變了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綿陽市區的躍進路,因為“四廠”“兩院”的到來,頓時熱鬧起來。全國各地的建設者與知識分子,不僅帶來了先進的工業設備,更帶來了精神文化生活。在物質條件並不豐裕的時代,人們因陋就簡地製造著快樂。

綿陽,一座因三線建設崛起的城市

綿陽躍進路

全國各地知識分子的到來,讓綿陽重文興教之風更盛。如今,綿陽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18家國防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學等14所大專院校,薈萃了包括26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7萬餘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 綿陽的教育資源更是稱雄川內,綿陽中學、南山中學等名校聲名遠播。綿中、東辰、南山三所中學被北大、清華錄取學生,佔了四川錄取名額的半壁江山。文脈傳承,在這些莘莘學子中,或許便有未來的鄧稼先、于敏、郭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