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廠商中,誰會成爲「中國高通」?

“ 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半導體、IC、電子行業動態,原廠動態、市場行情、行業機會、政策方向等資訊不容錯過。”

高通,創辦於1985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在全球範圍內擁有33000多名員工,是全球領先的3G、4G、5G企業,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智能手機廠商,每賣出一部全網通手機設備,都必須向高通繳納高額的專利授權費用。

除此之外,高通也是全球最大的無線半導體供應商,旗下的驍龍系列芯片是全球最領先、先進的移動處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特點,是目前所有中高端手機產品的主流選擇。

國產芯片廠商中,誰會成為“中國高通”?

那麼,在國內,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式的高通”?就目前來看,最接近這一實力的,唯有華為、聯發科、以及紫光三家。

華為:唯一能夠在高端機領域內與高通相媲美

華為是中國大陸市場內唯一能夠自主研發移動處理器的手機廠商,並且也已經實現了不俗的商業化表現。旗下的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在經歷了多年的沉澱發展後,已被華為廣泛運用於自家手機和榮耀手機身上,並逐漸被消費者所熱愛。

以最新的麒麟970芯片來看,在華為Mate10、P20系列、榮耀10、V10等產品上的應用,足夠證明其性能受到了用戶的認可。在基帶上,由於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研發實力強大,因此完全擺脫了高通的控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另外,麒麟970還全球首發NPU人工智能單元,由國產品牌寒武紀研發提供,掀起了全球內芯片的Ai潮流。

國產芯片廠商中,誰會成為“中國高通”?

但是,縱然很驚豔,但華為麒麟芯片與高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高通採用的完全自研的CPU、GPU架構,不僅性能強大,並且功耗控制也非常完美;而華為麒麟芯片則依然依賴於ARM公版架構授權,GPU方面也是如此。因此,華為芯片在GPU方面始終被認為是短板。

聯發科:全球著名IC半導體設計廠商

說起中國臺灣廠商聯發科,其實很多人都用過其產品。與華為麒麟芯片相比,聯發科的歷史更久,雖然同樣採用ARM公版授權,但聯發科實際上與高通性質一樣,自身並不製造手機,而是單純的向廠商提供成品芯片。

國產芯片廠商中,誰會成為“中國高通”?

不過,因為聯發科最初被廣泛用在廉價山寨機,導致其用戶形象一直無法改變,中高端芯片因性能短板,始終不被國內用戶認可。

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實聯發科和華為麒麟海思芯片同是ARM公版架構,性能上也不比後者遜色,只不過相比起高通,兩者都略有不如。

紫光:國產集成電路航母正式啟航

其實紫光與高通並不相似,紫光所追趕的目標應該是三星。作為擁有強烈政府背景的紫光集團,是國產半導體產業的典型代表,它佈局的是整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而非僅僅手機芯片一種。

首先,紫光旗下已經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並聯合美國Intel,開始涉足手機芯片行業,雙方將聯合開發基於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將來有可能會威脅到高通、聯發科等。

然後,紫光還攜手武漢新芯、西部數據等廠商佈局存儲行業,註冊成立了全新的長江存儲,預計明年正式量產64G 3D NAND芯片,屆時國產內存條等產品將陸續面世,徹底擺脫三星、英睿達、鎂光等內存大廠的價格壟斷。

國產芯片廠商中,誰會成為“中國高通”?

因此,單純來看移動芯片的話,華為無疑是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高通”。但其實,要理智看待現實,無論是華為、聯發科還是紫光,都在芯片水平上與國際差距巨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緊張,不能有一絲懈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