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翡翠的癬

翡翠的癬是指翡翠表皮或內部可以看見有黑色或者是黑灰色的條帶或斑塊等,翡翠的癬在翡翠原石中較為多見。在翡翠行裡有句行話,叫“癬吃綠”或“綠隨黑走”,它在翡翠原石中顯得很突兀,因此翡翠行業人士稱之為翡翠的"癬",翡翠的癬形狀大小各異,有斑點狀、條帶狀等。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翡翠的癬的形狀多種多樣,其中常見的癬有三類:

1

活癬

活癬形狀不等,顏色各一。有專家認為活癬的鄰近玉質中多有綠色存在,這是因為活癬在其交代形成過程中能釋放出一些致色鉻離子。這就是為什麼“綠隨黑走”,“有癬生綠”的原因。若癬與翡翠共生,出現有利於鉻元素的釋放,癬會不斷釋放致色元素。當交代過程改變,鉻元素不在釋放致色元素,就會終止翡翠致色,從而產生黑隨綠走的現象,故稱“活癬”。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2

死癬

死癬的癬層顯的發枯乾燥。有時一塊翡翠礫石的皮殼上死癬與活癬會共同存在,在強光下觀察,有的死癬中含有活癬,也有活癬中含有死癬。這是很難判別的一種癬。有專家從成原上分析指出,形成翡翠以後,如果是在沒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下產生的癬,稱“死癬”。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3

睡癬

睡癬常見黑亮色,並呈帶狀平臥(睡在)翡翠皮殼外表。睡癬向下延伸淺薄,經驗告知這種癬下多有綠色。人們發現睡癬和松花常在一起分佈,彼此分明,互不混淆。睡癬就是那種有癬就有綠的癬,是判別翡翠綠色的良性癬。專家分析認為,這種癬是翡翠原石在第二次風化作用形成的,其形成時間較晚,故其僅長在皮殼表面。但亦有觀點認為這也可能是雜質礦物平行生長的緣故。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翡翠飄花

翡翠飄花指的是翡翠上顏色的分佈,飄花從外觀上看是一片、一團分散開的由色根色斑構成的色彩,實際是綠色或藍色以絲線狀、點狀色斑、層狀分佈在翡翠的底子上。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飄花的顏色

是致色離子在翡翠形成的過程中被帶入了翡翠之中,因而與底子相融相交,翡翠的底子,也就是翡翠除去顏色的基礎部份,在底子上飄著絲狀的綠色或藍色的,就叫飄花。

飄花的種類有很多種,顏色也非常豐富,底子上存在綠色的就是飄綠花,存在藍色的就是飄藍花。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飄綠花圓條手鐲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飄藍花山水牌掛件

翡翠的飄花是隨機出現和生成的,有點狀+絲帶狀,絲帶狀+條帶狀等等。這種不確定的組合在線條輪廓的渲染及翡翠材質襯托下所構成的畫面,大美天成~虛像與實美,虛實結合,唯美唯幻。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那麼翡翠的癬和飄花該如何區分呢?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一些簡單的分辨技巧。

1

看分佈

癬一般就是在翡翠表面上的,飄花是屬於翡翠內部的致色元素,透過燈光也可以看見裡面會有顏色,是比較靈動的!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飄花

2

看顏色

蘚是呈黑色或者是黑灰色的條帶或斑塊,而飄花分別稱為綠飄花和藍飄花,翡翠是以綠色為主的玉石,綠色飄花的價值顯然最高,藍色飄花的價值次之。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3

看狀態

翡翠的蘚常常是黑色或暗黑色的團狀或塊狀,顯得沉悶、死板,不靈動。翡翠飄花的“飄”有靈動、飄逸的意思,能飄起來的,必須要種夠老、水夠長、底子乾淨少灰味兒。水夠長,才能體現飄花的靈動,底子乾淨少灰味兒,才能讓人的感官集中在飄花美麗之上。“花”是指飄花的形狀,有些像一滴藍墨水滴進一盆清水中的感覺。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4

看價值

翡翠的癬與“綠”關係十分密切,但有癬的地方不一定就會有綠色翡翠,反之,有綠色的翡翠也不一定就會有癬的存在,這主要看癬的形成的地質環境。飄花翡翠很受市場青睞,翡翠的蘚就差了點!

翡翠“飄花”和“飄癬”的區別!

飄花手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