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陰陽相剋還是陰陽相生?

《易經》告訴人們一個最粗淺的道理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兩面所組成的。這與唯物辯證法“一分為二”的觀點是高度吻合的,也與現代物理學概念上的原子結構是高度契合的。但事物的陰陽兩面究竟是相剋呢?還是相生呢?


什麼是相剋?相剋的概念估計最早可能是五行的概念,比如水與火是相剋的。相剋應該就是互相牴觸、互相剋制的概念。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關係。顧名思義,就是相剋罷。

什麼是相生?相生應該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就是自然而然的現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那麼“陰”與“陽”呢?如果說是相剋的,那麼相互排斥的結果,應該就是,大自然或者社會最終變成一個陽的世界、一個陰的世界。但事實上大自然卻是一個完整統一的世界。

如果是相生的,那麼相互融合的結果,就應該是無陰無陽,比如世界上就不會有男人,也不會有女人,而是隻有一種男女人,但事實上也不是這麼回事。

其實,如果再琢磨陰陽轉化的過程,就會發現,在一定時空內,陰與陽也是相互轉化的。比如左手的大拇指相對其餘四指是陽,但整個左手相對右手卻整體屬陰。再比如,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沒有人懷疑太陽不是繞著地球轉,但曾經正確的地心說,現在看來卻是錯誤的,這也是一個由陽轉陰的過程。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究竟是陰陽相剋還是陰陽相生?

所以,陰與陽並不能相互割裂開來,而是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整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