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新華社廣州8月24日電(記者王攀 徐弘毅 田建川)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的出發大廳裡,20多歲的非洲姑娘薩達從下午5點就開始拖著行李車坐在長椅上等候了——儘管她將乘坐的航班還有7個小時才起飛。

“到時排隊託運的隊伍會很長,我希望能排在第一個。”薩達說。她的行李車上堆著三個大行李箱。但和身邊其他非洲籍乘客堆積如山的行李相比,薩達的行李實在算不上多。

薩達的目的地是她的家鄉、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她需要乘坐午夜起飛的阿聯酋航空航班,經迪拜中轉回家。整個行程大約需要18個小時。

這條航線薩達已相當熟悉,過去5年間,她每年都要走這條航線來廣州採購。達累斯薩拉姆有著東非最大的中國商品集散中心卡里亞庫市場,薩達在市場裡經營嬰幼兒服裝生意,廣州是她的貨源地。

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非洲旅客在廣州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櫃檯排隊值機(8月2日攝)。

近年來,中非貿易增長迅速。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與非洲實現進出口總額9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3%。中國已連續多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

在中非貿易體系裡,薩達這樣的普通人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每當夜幕降臨,廣州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的H、J、K三個值機島便迎來了非洲旅客出港的值機高峰,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會攜帶多件裝滿各類商品的行李箱,以人力中轉的方式進行貿易。

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在廣州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出發大廳,非洲旅客攜帶託運貨物等候(8月2日攝)。

肯尼亞航空公司遠東亞洲外站經理文森特說,對於很多非洲客商而言,廣州仍是最富魅力的商品採購中心。特別是對於一些缺乏港口的非洲國家而言,從廣州空運“中國製造”返鄉銷售依然利潤豐厚。

“很多非洲人喜歡廣州的貿易環境。有的人每週都要在廣州和非洲之間往返。”他說,肯尼亞航空用波音787客機執飛廣州—內羅畢航線,在往返的400多名旅客中,貿易人士通常在60至100人之間。

“運輸者”或者“拖包客”——人們這樣稱呼這些非洲商人。在海關定義下,這一運輸方式被稱為“客帶貨”。廣州海關隸屬白雲機場海關綜合業務處審單二科副科長馬江南說,僅在白雲機場,每天就有超過150名非洲客商通過這種方式,將大量中國製造“背”回非洲。

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在廣州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的非洲旅客攜帶大包行李等待值機(8月2日攝)。

在一些研究者看來,依然活躍的“拖包客”是中非貿易富有民間活力的重要見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繼森說,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越來越多的在華非洲採購商放棄了以往的小批量、隨機採購方式,改用批量採購、運回國再批發零售的經營模式,但對於新加入中非貿易的非洲商人而言,“拖包客”之路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充足的空中運力為“拖包客”們提供了經營空間。目前,廣州白雲機場有6條航線前往非洲,其中有3條直達航線,3條中轉航線。每週,這裡有多達34個航班在中非之間往返,年客流吞吐量達到65萬人次。

通常情況下,國際航班的經濟艙旅客只能免費託運2件行李,總重量不超過46千克。但執飛廣州至非洲航線的肯尼亞航空、埃塞俄比亞航空均向其旅客提供簡稱“MCO”的超重行李優惠憑證,單件售價在80美元至200美元之間。通過免費行李和購買憑證,一名旅客最多可以攜帶約300公斤貨物登機。

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我們投入的都是大型寬體客機,多次往返的旅客還可以獲得免費機票。2013年到現在,我們將航班從一週4班增加到了一週7班,但高峰期依然需要提前至少一週以上購票。”文森特說。

“拖包客”依然活躍的另一支撐因素是中國海關的監管創新。早在2014年,廣州白雲機場海關開始探索新的“客帶貨”通關模式,非洲客商可在出發前通過手機APP向代理報關公司發送貨物信息,由代理報關公司按規定報關。出發當天,客商將貨物帶到航站樓指定地點辦結相關手續即可順利通關。

同時,廣州海關利用行李分揀線上的X光機對貨物進行查驗,“可能旅客還沒走到登機口,他的貨物就已經完成海關非侵入式檢查了。”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旅檢處副處長陳新羿說。

把中國製造“背”回家:中非貿易航線上的“拖包客”依然活躍

來自塞拉利昂的Rugiatu(左)、Deima(中)、Christyn帶著大包行李在廣州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等候值機(8月2日攝)。

廣州海關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白雲機場已累計通過“客帶貨”模式出口貨物超過3萬噸。最多的時候,一天有超過30噸商品以“客帶貨”模式完成對非出口。

現在,從非洲向中國出口貨物,也逐漸成為“拖包客”們的業務。文森特說,在廣州—內羅畢航線上,越來越多的“拖包客”開始帶著肯尼亞出產的咖啡與茶葉返程。

今年上半年,中國自非洲進口貨物總額達到48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增速比同期出口增速高出20個百分點。

臨近午夜,薩達開始排隊登機。“在廣州做生意很好,選擇很多,你能以滿意的價格進貨。”她說,要是生意不錯的話,自己還會跟去年一樣來6趟廣州,“也許還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